小说园

小说园>日本战国物语阅读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且说日本著名景区琵琶湖位于近江(今滋贺县,俗称江州,大化改新时设置。古称淡海,因境内的琵琶湖俗称「近之淡海」而得名「近海(江)之国)中部,室町幕府在该国设有两个守护,北近江守护由佐佐木氏庶流京极氏世袭,南近江守护由佐佐木氏嫡系六角氏世代相传。镰仓幕府末期,当主佐佐木道誉大力支持好友足利尊氏夺取天下。在道誉帮助下,尊氏建立起室町幕府,佐佐木氏也因此成为幕府最亲近的一族。后来,佐佐木氏嫡系以京都的六角东洞院而闻名,遂改苗字为“六角”。室町幕府时期,六角氏控制了南近江,从京都到东国的干道也在其掌控之中,因此十分富裕。北近江的京极氏时常寻机向南部扩张,当主六角久赖因抵抗不住而陷入绝望,最后以自杀寻求解脱,其年幼的嫡子龟寿丸接任守护,并由重臣山内政纲辅佐。不久,幕府突然解除了龟寿丸的南近江守护之职,改由其堂兄六角政尧出任家督(家督:一个家族的领袖,这个家族往往是占有一定土地的土地所有者)。政尧上任不足两年,将军足利义政就因误听谗言而命他剃发出家,龟寿丸再度继任家督。

此时,应仁之乱爆发,京极氏加入东军,政尧为了夺回家督之位而与京极氏联合,六角氏则加入了西军。六角军在山内政纲和守护代(守护代:代理守护管理地方各国的家臣) 伊庭贞隆 率领下攻占清水城,侵占了延历寺(位于今滋贺县大津市坂本町比叡山内)的寺领。此后,六角军在京都、近江连连失利,本城(本城:一般是大名居住的城池,大名在那里管理领地、发号施令,功能就像一个国家的首都,一个省的省会一样)观音寺城更在应仁二年(1468)十一月被京极氏与政尧的联军攻破。政尧在东军拥护的将军足利义政的支持下再次成为南近江守护。文明元年(1469),京极氏当主京极持清代替政尧出任南近江守护。六角军虽数次攻打观音寺城,但在守护代 多贺高忠 的攻略下屡屡失利。文明二年(1470),持清猝死,六角军趁机重占了近江。翌年,义政第三次任命政尧为南近江守护,命其攻打近江。此时,龟寿丸已元服(元服: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泛用于日本,始于中国),改名六角高赖。他率军攻占清水城,迫使政尧切腹自尽。文明四年(1472),京极氏当主京极政高命多贺高忠从北部攻入近江,虽取得一定战果,但最终被美浓(今岐阜县南部,又称浓州。古称三野、御野)的斋藤妙椿击败而撤出近江。由于六角氏出兵进攻邻国,东军决定再度进攻近江。义政任命六角虎夜叉为南近江守护,又命京极氏征讨高赖。文明七年(1475),京极军联合延历寺僧众与六角军在观音寺城展开决战。六角军虽奋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在被俘数百人、战死百余人后,退入观音寺城固守。攻城战进行了月余,守军渐渐不支。千钧一发之际,土岐成赖、斯波义廉率领援军及时赶到,东军全线崩溃,再次被逐出近江,以此确立了六角氏在近江的统治地位。

应仁之乱后,高赖受幕府委任,第三次出任南近江守护一职,双方的关系逐渐缓和下来。文明五年(1473)腊月十九,义政之子、年仅九岁的足利义尚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在战乱中,高赖不仅侵占了延历寺的寺领,而且很多奉公众(奉公众:将军直属臣)的领地也被他霸占,更有甚者,有些奉公众因失去领地而被活活饿死。义尚亲政后励精图治,一心要恢复幕府的往日威风,因此多次要求高赖归还寺院和奉公众的领地。高赖虽对幕府表示顺从,但对归还领地的幕令却视而不见,拒不执行。

长享元年(1487),愤怒的义尚起兵*六角氏。九月十一,幕府军先阵(先阵:意为先锋)伊势贞陆进驻近江的坂本,义尚本队也在不久后于坂本粟田郡布阵。九月二十,六角军夜袭义尚本营,幕府军猝不及防,先失一阵。随后,双方展开拉据战。十月,义尚调尾张守护斯波义宽及其属臣岩仓、清洲两家织田氏参战。高赖避敌锋芒,移军甲贺郡,以图拉长幕府军战线。义尚则率兵移至真宝馆布阵,并建造御所,准备长期作战。长享二年(1488)正月,义尚任命近习 结城尚丰 为南近江守护。九月,斯波氏因发生内讧不得已撤军返回尾张。两军自开战以来,相互拉据,战况僵持一年半之久,战事毫无进展。百无聊赖的义尚终日在真宝馆的御所中饮酒作乐,拥姬揽妾。翌年三月,义尚因酒色过度病逝军中,年仅二十五岁。六角征伐战不得不就此罢休,幕府无奈,赦免高赖之罪。为缓和关系,高赖也许诺归还延历寺领地。义尚死后,义政再任将军,一年后谢世。足利义视之子足利义稙是将军夫人日野富子之妹所生,在富子的支持下,义稙成为义尚养子,在义政死后得以继任“征夷大将军”,也就是室町幕府的第十代将军。应仁之乱后,义视虽未能出任将军,但其子继任幕府大统,也算是对他有所补偿了。

却说曾与六角氏为敌的延历寺修筑在比叡山之上,该山被美誉为“日本佛教之母山”,可见延历寺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修建该寺的目的是想以此保护京都不受传说中从东北方向而来的恶魔之侵害。延历寺不但占地广阔,而且豢养大批僧兵以保卫寺领。日本的佛教从我国和朝鲜传入,唐朝名僧鉴真和尚经过七次尝试,终于东渡日本成功,使得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此后,日本佛教兴起了很多宗派。平安时代,天台宗和真言宗最具影响,史称“平安二宗”。天台宗首创于我国佛教,九世纪初由日僧 最澄和尚 传到日本,得到很多公卿贵族的大力支持,聚拢了大量的土地和财产,许多天台宗寺院开始训练僧兵,与地方豪强分庭抗礼。真言宗则将佛教与日本土生土长的神道教相结合,吸引了大量中下层平民。

十二、十三世纪,日本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遭受各地豪强横征暴敛的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只能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日莲宗、净土宗等宗派应运而生。日莲宗源于天台宗,鼓吹只要天天诵读《法莲华经》就可修成正果。净土宗源自我国,由日僧 法然和尚 发扬光大,创立了日本净土宗。它鼓吹只要每日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死后超生。法然乃是美作(今冈山县北部,又称作州)押领使 漆间时国 之子,幼年时便在比叡山出家,先后从师于 皇圆、叡空 两位高僧,得房号“法然”及僧号“源空”。他主张“专修念佛”,直接向武士、平民百姓甚至女子传教。当时的关白九条兼实和 后白河法皇 等公卿皇族都受其影响,皈依门下。应兼实请求,法然撰写了《撰择本愿念佛集》。后来,他受旧宗派的*,被流放四国岛的土佐(今高知县,又称土州),被赦免返京后死于大谷。

法然之后,净土宗逐渐分出很多支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其弟子亲鸾和尚开创的“一向宗”,或称为“净土真宗”、“门徒宗”,他不仅废除了所有的清规戒律,甚至声称修炼者不用出家,也能死后超生,进入西方净土。由于教义简单、修炼方便,一向宗很快在日本各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百姓、士兵和下级武士。一向宗极力宣传信徒捐款,使得寺院的财富和土地越聚越多,同时还豢养僧兵,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亲鸾死后,一向宗又分出很多流派,其中以本愿寺最具实力。

一向宗第七代法主本愿寺存如(当时在称呼寺院住持时,时常在法号前加上寺院的名称)非常喜爱庶出的本愿寺莲如,遂将法主之位传给莲如,但遭到其正室(正室:正房夫人,在那个年代,日本的和尚是可以娶妻生子的)的强烈反对,导致家中内乱,这给长期受一向宗压制的其他宗派创造了翻身的机会。宽正六年(1465),趁天下动荡和本愿寺内讧之际,作为天台宗总本山的比叡山延历寺攻入了东山大谷本愿寺,焚烧寺院,大开杀戒。莲如转移到室町,以“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约束信徒,将思想从私斗转移到“一向专修”念佛上。他设法与其它宗派消除误会,为以后布教减小了障碍。和法然一样,莲如直接深入农村,传播教义,信徒遍布日本各地,涵盖近畿、北陆、东海以及中国等地区。莲如于文明三年(1471)来到北陆地区传教,在越前(今福井县东北部)设立吉崎道场,发展了大量信徒。其传教形式以“讲”为基础,一讲少则几十人,多达数百人。参加“讲”的百姓则以“惣”为基础进行组织,它是一种自发性的农民联合。百姓们经常聚到一起讨论村里的大事小情,从而形成了“惣”。由于各地大名相互征战不休,闹得民不聊生。为了保护自己那点微薄的财产和土地,百姓以“惣”为基础自发组建农村武装。更有甚者,多个村庄的武装经常会联合起来,对抗地头(地头:负责管理庄园及公领事务,其责任有征收、上缴年贡,管理土地,维持治安等等),从而形成更大的“惣”。通过一向宗,“讲”中百姓相互成为教友,他们不但聚在一起讨论佛法教义,而且得到更多机会,相互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此时,应仁之乱爆发,百姓忍饥挨饿,流离失所。他们忍无可忍,频频发动一揆。一揆者,暴动也。由农村百姓发动的一揆称为“土一揆”。战乱中,一些国人因利益受到波及而纷纷揭竿起义,这种一揆被称为“国一揆”。天文六年(1474),加贺(今石川县南部,又称加州、贺州)的一向宗信徒发动了大规模的“一向一揆”,他们不但烧毁房屋,甚至砸坏佛像,使得朝廷极为震动,惊呼之为“日月坠入泥土,前代未闻之无法无天”。国人众为稳定领地,派出兵马加以*。但他们发现一向宗信徒势力竟如此强大,以致于纷纷加入其中,欲借其保住领地,进而取代守护大名。素有军事训练的国人使得一向一揆众如虎添翼,力量更为壮大。正在北陆传教的莲如却反对一向一揆,呼吁信徒保持冷静,尊敬佛像,不得违抗守护、地头,不得拒纳年贡,并发出“王法为本”的口号。一向一揆众根本不听法主之言,拒交赋税,到处发动一揆,占领田地。在日本文献中,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驱走国务之重职,诽正法,毁佛像经卷,捣神社佛阁”。

文明十年(1478)正月,莲如移住京都近郊的山科。在信徒 善从 的提议下,山科土豪 海老名五郎左卫门 将 野村西中路 的领地献给莲如以重建本愿寺。由于是将军夫人日野富子的同族,莲如顺利地得到了这块土地。富子还保证本愿寺的安全,饱受长期漂泊之苦的莲如真是悲喜交加,立即着手重建事宜。直到文明十五年(1485),整个寺院才大体完工。山科本愿寺比起之前的大谷本愿寺,规模更大、更华丽,寺外还有众多农民、商家、手工业者形成的聚落。在聚落之外还筑有三重土垒和护城河,山科本愿寺已不再是个单纯的佛教寺院,俨然一个可攻可守的巨型城堡。竣工之时,朝廷赠送香炉以示庆贺,富子亲自到山科本愿寺参拜,这意味着在莲如的多年努力下,本愿寺终于得到了贵族阶层的承认。本愿寺势力从此开始不断壮大,不仅发展教徒,还豢养僧兵,逐渐以战国大名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与此同时,加贺的一向一揆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与幕府、守护的军队相互厮杀,展开拉据战。长享二年(1488),利用加贺守护富樫氏内乱之际,一向一揆众向能登(今石川县北部半岛,又称能州)、越前、越中(今富山县)的教友发出檄文,又以十几万兵力包围守护富樫政亲的本城高尾城。一揆众的援军封锁了越前、越中通往加贺的通路,使幕府及两国守护的军队无法增援。六月初九,高尾落城,政亲在破城后自尽。政亲堂兄弟富樫泰高被一揆众拥立为守护,实权却由有力国人代表与有中小地主身份的寺院住持联合掌握。借此机会,国人信徒把国内领地夺到自己手中,农民信徒的赋税也得到减轻,真是各取所需。农民皆喜道:“武家作地头事情难办,一向住持当领主可随心所欲度日。”(此语记于《总见记》)以农民信徒为依靠的寺院主持在势力上相当强大,妄图借一向宗力量完全掌握政权的国人信徒无法实现野心,加贺因此成为“百姓之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回  源六郎遇刺糟谷馆  又四郎袭取富田城

村女应门未发辞,猎归逢雨乞蓑时。

有华无实君看取,捧出棣棠黄一枝。

——  太田道灌

且说远江(今静冈县西部,又称远州,因境内的滨名湖俗称「远之淡海」而得名「远海(江)之国」)守护由骏河(今静冈县中东部,又称骏州,古称珠流河)的今川氏初代今川范国、二代今川贞世、三代今川泰范先后兼任。但应永二十年(1413)后,因“应永之乱”中斯波义重*大内义弘有功而得到远江守护一职,此后便一直由斯波一族担任,但远江境内的今川氏势力仍相当强大。长禄三年(1459)八月,在与重臣越前守护代 甲斐将久 内讧中,斯波氏当主斯波义敏惨败。借此契机,远江的今川氏势力首领 堀越范将 率远江中部国人发动一揆,不久便遭斯波氏*,范将 败死,其居城见付城也被斯波氏阵营的国人领主 狩野七郎左卫门尉 占据,从此今川氏在远江一蹶不振,而斯波氏势力大兴。

此时,应仁之乱爆发,斯波义敏败走周防守护大内政弘处避难,在得到东军统帅细川胜元支持和将军侧近 伊势贞亲 等人的帮助下,洗脱了自己的罪名。而此时,斯波氏当主已由幕府以涩川氏出身的斯波义廉补之。为保住家督之位,义廉加入西军山名宗全阵营。同时,为夺回远江,今川氏当主今川义忠与堀越公方(公方:意为将军)足利政知谈论后,一致认为“当同京都公方样(样:さま,sama,相当于「大人」)、细川右京兆胜元御一味”。于是,义忠带领小笠原、原、朝比奈、葛山等国人众千余骑,高举为将军足利义政防守御所之旗号加入东军。京都战乱基本结束后,义忠奉胜元、贞亲密令回师骏、远,以牵制远江的义廉派势力。

文明六年(1474),义忠消灭远江的见付城守将 狩野宫内少辅,远江的今川氏大将 堀越贞延 率千余骑也开进浜松地方。翌年,今川军大破斯波军于小夜中山。文明八年(1476),东远江两大豪族 横地四郎兵卫、胜间田修理亮 进驻见付城,修复城寨,欲与今川氏为敌。义忠联合杉森、久野、冈部、三浦 等豪族五百人马,包围见付城,两守将在昼夜攻城之下被当场击毙。然而,同年四月初六,义忠于归国途中在远江的盐买坂遭横地、胜间田余党夜袭,中箭身亡,时年四十一岁。此时,义忠独子龙王丸乃一顽童,无法执政。以同族关口、濑名为首的家臣推举族中重臣小鹿范满为当主补之,而朝比奈、庵原、三浦、由比等家臣则坚持拥立少主,两方争执不下。由于范满外公乃是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重臣上杉政宪,故而他在今川氏地位极高。范满一面以摄政为名召集今川一族到自己府邸理事,一面让上杉氏出兵相助。于是,其外公上杉政宪与扇谷上杉氏家宰太田道灌二人各带三百兵马布阵于骏河的狐崎和八幡山。迫于压力,龙王丸母子只得躲入家臣 长谷川政宣 家中避难。

范满等人欺辱孤儿寡母,眼看家中大权即将旁落他人之手,今川家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