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企业的地位将超越国家,升级为与国家相同的地位。企业将摆脱以往以贸易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在各个国家建立其独立的事业领域,参与海外直接投资。国家为其制定建立世界单一市场所必要的各种法令和制度,企业将投入到广阔的无国界竞争中去。
地球村正在以我们无法追赶的速度发展,并为全球带来急速的变化。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散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整个经济体系将彻底改变。
首先,随着信息通信的革命和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通信费用和运输费用得到了大幅度下调,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时间和距离上的差异已不再是制约性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资本、技术、商品、服务的移动速度不断加快,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同时,伴随着跨国企业的茁壮成长,国际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海外直接投资在内的国际金融规模也得到急速的扩大。
另外,随着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度不断加深,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市场区分不再明显。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或地区市场的经济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可以说,这反映了在UR协议得到妥善解决和WTO出台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在共同的限制中再也不能自由运营的现象。而且,随着地区主义的加深,世界经济形成了地区贸易协议和多边协议共存的双重结构。
可以说,IMF危机与我们没有正确掌握世界的发展动态有关。各国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时,就已认识到了世界经济这一重要的限制条件。然而,韩国政府却仍在沿袭“井底之蛙”的老一套模式。
随着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日益加深,全球经济主体之间因竞争而引起的浮沉也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与此同时,在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矛盾也因此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只有韩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拒绝了为生存而要做出改变的最低要求,结果便出现了如此惨淡的局面。
从表面上看,乌云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如果乌云聚集并下起雨来,就有可能淋湿我的外衣、衬衣甚至是袜子。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当然不能与飘浮的云相比。而且,其重要性通过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大。
关于全球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世界经济主体随着相互依赖度的不断深化,逐渐形成单一市场的一系列过程。即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所有的经济主体逐渐深入世界经济的过程。
当然,政府制定政策的效应,也与以往不同。这是因为,世界经济主体对一国政策的反应变得更加敏感。将来,能够正确预测世界经济的动态,并反映其结果的政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并且,当一个国家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国家政府限制对象的情况下,政府仍依据本国内部情况而制定出来的政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
这正是我们需要改革的部分。行政不能成为国内生产活动的绊脚石,行政更不能成为外国投资者到国内进行投资的障碍。在韩国,能为韩国国民带来工作机遇并主动按时交纳税款的企业家,他们不分国籍,都是大韩民国的爱国者。
然而,在韩国,事业很难开展起来。即使是事业已经开始,但企业的发展有诸多限制,并需要大量的“活动经费”。这说明,政府起到了降低企业竞争力的负面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应以包括属于生产活动在内的一切因素为对象,如资本和经营、劳动和土地以及制度和法律都应是结构调整的对象。而且,在调整目标时,要提高工作效率,其时间越快越好。
资本调整、劳动调整虽然很重要,但是,调整政府的服务才是整个结构调整的核心。政府的行政服务通过制度和法律这种渠道,给生产带来影响。因此,政府部门的结构调整,要迅速、果断地进行。
生产者并不是经济的全部。包括生产者的利润在内,政府应该仔细了解并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要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考虑,至少不要使我们从破产企业口中听到“因为政府”、“因为公务员”而破产等令人羞愧万分的话。
。。
投资环境极佳的国家(1)
A公司是总部设在日本而生产工厂却在美国的一家企业。公司的法人虽然是日本人,但在公司内部,并没有几个日本职员。然而,在美国的工厂,却有1;000多名美国人在工作。其生产、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等主要事业部门都设在了美国。
与此相反,总部设在美国、生产工厂在日本的B公司,其法人是美国人,但整个公司里美国员工也仅有数十名。而设在日本的工厂里,有1;000多名日本人在工作。美国政府应把哪家公司视为美国企业,并提供政策支援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呢?答案当然是A公司。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企业法人的国籍已不再那么重要,国家所关注的是一家公司在本国能够创造出多少就业机会及附加价值。
如果A、B两家公司同时参加美国政府发出的国际招标时,美国政府应支持哪家公司呢?如按照传统的观念,政府肯定会支持B公司。B公司中标拿到项目之后,要根据合同增加产量,其设在日本的工厂由于工作量增加而导致人员不足,需要在日本再度招聘工人。其结果,美国政府间接地为日本做了件好事。
我忽然想到,在参加与跨国企业进军国内相关的TV研讨会时,一位社会学家说过的话。他认为,韩国的IMF危机与我们国家的消费者过于奢侈有关,同时向听众提议广泛开展“购买国货”等爱国运动,并提出“跨国企业进军韩国,只能减弱经济主权”的论理。我个人认为,他是在小题大做。
消费资料的进口,只占韩国进口总数的12%。大部分的进口产品是资源、能源和生产设备。所谓的豪华奢侈性消费资料的进口总额为50亿美元,这与1500亿美元的整体进口额相比,所占比重是极少的。若要节约美元的支出,应首先实现在机械设备或能源部门合理的投资。
当然,我并不是在支持豪华奢侈性消费。我也觉得一部分人平时过于大手大脚。不过,这种反对豪华奢侈品的运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打破IMF危机的最好方法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DI)。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政府达到增加工作机会、确保税收及减少外债等一石三鸟的目的。然而,政府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外国直接投资是指某一投资者通过跨越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得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并最终获取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所进行的投资活动。
所谓的跨国企业是指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在多国生产和销售产品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以实物资产的所有和经营为目的,在这一点上,它与只关心分红或外汇投机的游资(hot money)有所区别。
跨国企业在韩国开展业务,与国内企业相比,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国外企业若要在韩国设立分公司或工厂,则需要承担与通信、运输等相关的附加费用。如差旅费、海外电话费以及邮件的延迟所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等。
另外,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在工作方式、税收体系、法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也极有可能成为国外企业的不利因素。国外的技术人员或经营团队在韩国滞留时,企业就得向他们支付比平时更多的工资。而且,海外事业还存在外汇风险、政府政策的突变等各种风险因素。因此,只有通过能够抵消这些不利因素的有利条件,才有可能实现海外企业进军韩国。 。 想看书来
投资环境极佳的国家(2)
而跨国企业能够确保的有利因素是什么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