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进了书房,晏爷爷再次确认了一遍订单金额。
“爸,您没有听错,就是那个数。”
“我白天接电话的时候,和刘主任反复确认了几遍。”
“按照扶予签的合同,根据今年的汇率计算,我们这边最后可以获得一千万出头。”
纵使心中已有成算,晏老爷子还是惊讶于最后的数字。
“除了你以外,目前部队还有别人知道这件事情吗?”
“我上面的领导可能知道,这瞒不住,下面目前没人知道。”
“暂时先瞒着,再仔细斟酌一下这笔分红的用途。”
“这还只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什么会,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这要是一年搞个几次,分成将是巨大的一笔金额。”
就算一年只有这么一次,数额都惊人。
之前没有预想过会是这么多钱,以为顶多有个几十万就很不错了。
他们不从商,没有了解过展销会的具体情况。
如果还按照之前签订合同的用途来规划分红,很有可能会出乱子,这让晏老爷子不得不重新谨慎思考。
父子俩在书房商讨了二十来分钟,想着家里要开饭了,也没有多说。
“赶紧过来吃饭,再等下去,菜都要凉了。”
“兴民,把我的酒拿来,今天心情好,咱们喝上两杯。”
“只能喝一杯!”
“行,一杯就一杯!”
。。。。。。。。。。
宋扶予原计划在秦市待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在和秦市服装厂的接洽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主要矛盾当属于员工能力的问题。
这年代的厂,有不少是私下买的工作,或者接替爸妈的工作。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问题就是,一些以前根本不会做衣服的人进了工厂,进来之后什么都得慢慢的学。
资质好,有天赋并且努力的人,学的会比较快。
但是一些在制衣方面,属于手残类型的人,其实会成为厂里的负担。
因为他们不仅速度慢,而且做出来的衣服,明显和熟手没法儿比。
“方姨,我觉得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把员工重新规划,而不是让所有人都混在一起。”
“重新规划?什么意思?”
“就是让熟手,能力强的人,去做复杂一点的衣服,比如外套,带褶的连衣裙。”
“让工作时间不是那么长,能力相对来说没那么强的人,去做短袖,裤子这类相对简单的衣服,这样员工的压力也没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