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舍人拼了老命救下武相,吵了三个多月,封赏竟无疾而终,吵来吵去吵没了,安西兵后人做买卖的旨意传开,在朝野引起巨大争议。
老百姓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感慨和羡慕,杨舍人对死去同袍的后人如此照顾,真是有情有义,咱回家得再想想,祖上到底有没有人在安西兵,实在没有也去安西商号问问,能不能跟着干点活计,凭舍人这仁义性子,差不了事。
相对于民间,朝堂争议可就大了,虽然都知道封赏难产,但这个结果是不能接受的。
老牛等十几个年轻御史当场上书,直接批评皇帝和朝廷凉薄,苛待功臣。
安西都护府孤悬塞外几十年,安西兵死伤殆尽,朝廷不抚恤就罢了,后人行贾并未违犯律法,你拿一张废纸折抵杨舍人功劳,要不要脸?赏功罚过乃是朝廷法度,以后谁还愿意为大唐出力?
老李暗暗抹了把冷汗,得亏没真换,遂理直气壮的说:是杨舍人主动提出的,怕有人说三道四,我下旨是让他安心而已,功劳也没折抵,只是暂时欠着,将来有机会一并给他。
老牛大怒:怕有人说三道四?安西兵都死绝了,总共就几百户吃不上饭的穷苦百姓,朝廷连忠臣后代都要防备吗?杨舍人为什么主动提出?还不是被你们给逼的?明明有大功,生生拖了三个多月没结果,逼得他主动退让,这是给朝廷台阶下,你们还当成理所当然了。
欠着,这东西有欠的吗?武相被刀架脖子的时候怎么不欠着?以后再有人立功要不要都欠着?
满朝上下被喷的找不着北,老牛凭着凶猛的火力一炮而红,偏偏还拿他毫无办法,因为他本来就是御史,本职工作就是挑刺喷人。
紧接着在家养病的老武上书致仕,自称身体不好不能为国出力,顶着高官俸禄心中不安,朝廷不好安置杨舍人,没关系,我退休给他腾出位置……
武相是要脸的人,此时必须出面表明态度,还能顺便狠刷存在感,一举两得。
眼看又要开始吵,老李马上召见烦了,先把他夸了一通,又委婉的表示让他出个面。没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只能他出面解决,否则又要无休止的吵下去。
皇帝的人情不能放过,烦了马上去找老牛,这事儿就这么着吧,别再提了,淮西那边正打仗,朝堂吵起来耽误事,要以国事为重。老牛自然明白朝中局势,已经为烦了喊冤并且显示自身实力,遂见好就收。
又找到老武,他的病好了不少,郎中说过完年就能回去上班,不顾病体还亲自陪烦了吃喝,一起挨刀的经历快速拉近了两人距离,对那个为自己挡刀的背影,老武印象极为深刻,对烦了既有愧疚,又有感激。
朝堂的事彼此心照不宣不需细说,喝着酒说起朝廷对淮西的调整,两人都有些忧虑。
韩弘本是文人,镇守宣武军十几年,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初到宣武时杀了三百多个桀骜不驯的军校,一举镇住了宣武,可称杀伐果断。选他做主帅主要有几个原因,资格老,宣武兵马多,没有更合适的。可缺点同样明显,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统兵能力存疑,而且满身藩镇气,十几年没入朝,并不让人放心。
西路高霞寓贪婪武夫,据说武艺不错,给吐突承璀当干儿子做到羽林大将军,带兵纯粹废物,选他的原因只有一个,矮子里拔大个,他不怎么样,别人更烂。
烦了无奈摇头,裴度曾力荐李光颜主持北路,让他去唐州统西路,如果真的成了,与李光颜配合好,他有信心半年内拿下吴元济,可经过一番朝堂博弈,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据说韩大帅已经给淮西四面兵马下令,十一月一起进兵,要一举拿下吴元济,烦了对此保留看法,但愿他能行吧。
说完兵事又说了些朝中事,老武作为老江湖对朝中秘闻和隐秘关系门儿清,按理有些事是不能轻易说的,可还是那句话,有了一起挨刀的经历,老武对他十分信赖,烦了学到不少东西。
酒喝差不多,话说的也不少,老武忽然道:“舍人年岁也不小了,该成家了,老夫多句嘴,那晋康县主非舍人良配,本朝对外戚颇多约束,会有碍舍人前程”。(大唐外戚搞事不少,驸马能当官,但防备甚严。)
弯转的有点急,烦了愣了下才反应过来,自己确实没想娶七娘做婆娘,可这话由你说不太合适吧,怎么听着怪怪的。
老武干咳一声,趁热打铁道:“舍人乃武家恩公,老夫倒有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不知舍人以为……潇潇如何?”。
烦了万没想到,老武堂堂宰相之尊,竟然当面说出这事,也太不矜持了,不是说勋贵最重体面吗?
“这个……”,大脑一番极速运转,只能尽量委婉道:“武姑娘天生丽质,广有才名……可在下一介武夫,粗鄙不堪,实在不敢高攀……”。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代表明确拒绝,按理说老武该哈哈一笑岔开话题,保留双方体面,可他却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