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倭国沿海。
一支规模的巨大的船队在倭国的海边靠岸,一众商会成员和海船水手催促着船上破衣烂衫的“乘客”。
在海船头前的甲板上,一名衣着干净的商会领导正对着岸边大声呵斥。
“都赶紧下船,再不下来下午没有饭吃。”
随着这人的大声呵斥,船舱内的百姓动作明显加快,显然对于那名喊话男子相当的畏惧。
这些人自然都是陵水商会从扬州接过来的难民,第一批被送往倭国的海岛,暂时还有些不适应。
这些背井离乡的难民大多都是些苦命人,有些是活不下去只为了吃口饱饭跟上了商队的海船,另一部分则是商队买来的奴隶。
不管这些人的前身怎样,只要来到了倭国的海岛,也不担心他们四处乱跑,而他们也都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垦荒者。
对于倭国,按照萧九的想法就是通过挑拨岛上原着居民实行殖民策略,而这第一批到达倭国的中原人就是开发倭国的根基。
从一开始的时候,萧九就打算将倭国人当作战争的炮灰,而不是直接纳入自己的政治体系。
所以扬州来的这批难民一下海船,就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队,负责开垦土地,并将新种植的番薯在此耕种。
除此之外,因为倭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部落,陵水商会已经连同黑子麾下的海军已经初步接触了几个土着部落。
对于陵水商会拿出的诸如瓷器、铁器、酒水这些东西,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都是没见过的稀奇物。
经过初步的接触,陵水商会直接从这些部落中一次性购买了大量奴隶,并获得了他们部落的友谊。
在倭国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也就意味着整个土地都是没有主人的。
在中原地区,适应耕作的土地大多都被世家豪族所瓜分,寻常百姓家基本都是耕种地主家的土地。
但在这里不同,由于倭国这些部落尚且处于渔猎的原始阶段,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完全就是地广人稀。
现在这些扬州难民漂洋过海来到倭国,说是替陵水商队开垦土地,但实际上都是技术型人才。
后面经过来往输送,倭国沿海一带已经定居了数十万人,其中一半是扬州难民,另一半则是从倭国部落买来的奴隶。
对于开发土地这一块,那些被从扬州送来的百姓比萧九明白得多,为了调动积极性,陵水商会下令将开垦出的土地划分给一个个小队,种出多少都归自己。
那些与陵水商队交易的倭国人,也因为陵水商队的到来初次接受了新式文明的洗礼,并在商队的挑唆之下开启了乱战的局面。
萧九麾下的陵水商队是这样做的,先是通过和一些弱小部落合作,用交易的方式给与这些人武器,教授他们战术战法。
然后这些倭人部落在与其他部落的冲突中获得战俘,以此卖给陵水商队以获得更多的援助以及各种生活物资。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陵水商队有意无意的引导吗,整个倭国地区从沿海地区开始,不断向内发生战争。
占据武器、战术优势的一方大肆屠戮其他倭国原住部落,那些被打败的战俘又卖给了陵水商队,整个过程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之后陵水商队将大部分买来的奴隶送入开垦出的农庄,充当奴隶干活,并且后续还会建设工厂,让这群小矮人进去踩缝纫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原人乘风破浪的倭国,在海军停靠之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城市,萧九将此处命名为新城,算是倭国的第一个城市。
一直到七月时,新城中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四十余万人,其中一半都是倭人奴隶。
经过简单的摸排,萧九麾下的海军也算摸清楚了倭国的势力构造。
整个倭国国土广袤,虽然依旧还是处于一种原始的渔猎状态,但人口数量两百多万不止。
其中整个倭国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名为山森国,人口多达六十多万,算是整个倭国的最大势力,其余则是零零散散的分散在倭国各处。
萧九麾下的海军听说山森部落是通过商会扶持的一个小部落,通过那个部落居民手舞足蹈的叙述。
陵水商会的人大约知道山森部落的人数,之所以一直没有被他们碰到也是因为这个部落的人一直生存在中原之地。
而且通过简单的叙述,陵水商会的人还得知这个山森部落已经初步具备了封建社会所有的条件。
整个倭国内陆地区土地肥沃,这个山森部落已经开始尝试刀耕火种的开始种植,并且很可能掌握了粗糙的冶铁工艺。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陵水商会火速通知了倭国的驻防海军,最终将消息传递给了羊城郡的萧九。
当萧九得到倭国的消息之后,便开始准备在倭国本土组织起一批本土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