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雒阳北宫,宣室之中。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入室内,为这庄重的空间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尚书令贾诩、谒者仆射荀彧、太中大夫荀攸、五官中郎将马宇、右中郎将赵温、侍中田丰、蔡邕、兰台令史蔡文姬、御史上计掾戏志才,以及中常侍赵淳等人,围坐在一张圆桌边。
这张大圆桌的材料,选用了顶级的大红酸枝,也就是交趾黄檀,是交州牧朱符上供的材料。
色泽深沉而内敛,呈现出一种高贵的红褐色。
木材的纹理细腻而清晰,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有黑筋、山水纹、虎皮纹等。
大红酸枝还散发着淡淡的酸香气,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而这张圆桌的工艺,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桌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丝瑕疵,仿佛是一整块天然的宝石。
桌沿的线条流畅而优美,桌腿的雕刻精美绝伦,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鸟等,每一个细节和纹理都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木材中跃然而出。
。。。。。。
刘辩的这个圆桌习惯,其实最早的时候,很多大臣都不太习惯。
圆形的桌面,没有了传统的主次之分,让习惯了等级森严的朝堂氛围的大臣们感到有些不适应。
但是随着一次次的会议进行,也就习惯了。
有些人,渐渐喜欢上这种没有主席位的平等交流方式,在这种氛围中,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而有些人则深恶痛绝,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秩序,有损天子的威严。
当然,主要损害的还有他们的威严。
但不管怎么说,在小范围的会议中,刘辩一直坚持采取圆桌的方式。
就连赵淳都坐在桌子上,虽然大家都竭力离他远一点,但他却是怡然自得。
回想第一次坐桌子的时候,赵淳当时一个没忍住,直接哭了半场会。
作为中常侍,地位特殊,什么时候能与这些大臣们同坐一桌了。
见人到齐,刘辩一个眼色,赵淳开口道:“现在各地的上计掾已经到了,怎么妥善安排,不知诸位还有方略?”
赵淳的声音尖利却不失沉稳,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着,期待着他们的回答。
荀攸在南阳平定之后献了一策,也是通报天下,要各地不得以道路阻碍为借口,要上计和朝贡等。
其实也就是要各州郡原本的官员,不要再观望了。
于是,扬州、徐州、豫州、幽州等原本的朝廷官员,都派遣了使者来上计及汇报情况。
不过大都是心念圣上,说了一堆表忠心的好话,但州郡动荡,粮草之类的被贼寇劫走,希望朝廷早早派兵安定地方。
反正大致意思,就是话说的很好听很忠心,负责来上计的人才和使者也不少,还举荐了不少的孝廉和茂才,但说到该上缴的税赋,那朝廷几乎是一点都没有收到。
这些人,都是老狐狸啊!
刘辩顿时感慨不已,在他看来,荀攸出了一个妙计,本来就连刘辩都觉着是无解的大阳谋。
结果这群老狐狸就来了这一套,轻轻松松的把问题带过,还给他找了一个大麻烦。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荀攸其实也有点吐血……不过幸好,天子并没有怪他。
所以呢,刘辩才会召集这些人,先商量一下如何妥善安排这些送过来的干吏和孝廉等。
毕竟人家来都来了,你若是安排不好,可就寒了天下人的心。
但是要一股脑的都安排了位置……谁知道这些人来是不是捣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