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走后,崔源把怀安叫进来:“吏部最近给郑鹏安排什么职务吗?”
对于郑鹏的消息,怀安一直有注意,闻言马上应道:“吏部准备安排郑将军到左右威卫任职。”
散职不等于无职,朝廷不会白给俸禄,哪里出现空缺就会安排,虽说有些散职等了几年还候不到空缺,不过郑鹏身份特殊,作为风头正劲的人物,不仅要安排工作,还要安排一个体面的好差事。
崔源摇摇头说:“不妥,要是去了左右威卫,怕是没时间再造桥。”
“是啊,小姐都等急了,不能再等下去。”
“不是姝儿的事”崔源一脸正色地强调:“是水泥,水泥,皇上要调查水泥对大唐的作用,现在有新的用途,这比做一名普通的左右威卫重要得多。”
要是水泥比石头更适合造桥,那对大唐的作用无异是巨大的,要知道大唐境内不知有多少河流,每逢雨季经常要断路,造成很多不便,要是水泥能解决这个问题,绝对是大唐之福。
古代有名的桥,大部分是出现在宋朝或宋朝以后,宋之前有名的桥,只有安济桥(赵州桥),事实上,造桥技术是在宋朝才有质的飞跃。
大唐只有一个李春,顶尖的能工巧匠就那么多,不是李春能造桥,别人也能跟着造,就像天下木匠那么多,但鲁班只有一个。
没有木匠敢说能跟祖师爷鲁班一较高低。
怀安有些为难地说:“郎君,吏部的事,我们也不好出面啊。”
“那就是找能出面的。”崔源说完,转身秘密进宫。
不到半个时辰,崔源已在御书房里拜见了李隆基:
“崔爱卿,找朕有什么事?”李隆基有些吃惊地问道。
平日崔源多是以密信的方式传递消息,这次崔源亲自进宫,说明有大事发生。
崔源献宝似的张九龄送来的图纸献宝地献上去:“陛下,你看看这张图纸。”
李隆基接过来一看,有些惊讶地说:“这是桥的设计图?嗯,有点新意。”
“陛下英明”崔源连忙说道:“老臣给郑鹏设了一个小难道,让他给博陵崔氏送一份礼物,就有了这座桥。”
看到李隆基脸上不解地表情,崔源把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然后继续说:“陛下,这座桥的位置在陵河,这条河宽约二十丈,郑鹏说会用水泥修筑,不畏风雨洪水,这说明,水泥不仅用于房屋修筑,还能应用在桥梁,要是此桥能造成,并能投入使用,那绝对是大唐之幸,万民之福。”
李隆基又看了看手里的图纸,笑着说:“崔爱卿对这件挺上心,这么快以又有新发现。”
“陛下”崔源马上解释:“上次命老臣留意水泥,老臣一直不敢怠慢,一直在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次算是意外的发现,绝没有半点私心。”
李隆基知道崔源误会自己的话,马上安抚道:“朕知道爱卿一心为大唐,也相信爱卿没存私心,若不然,也会委以重任,只是感叹,郑鹏那小子就像石磨上的芝麻,不压是不出油。”
“是啊,他就是缺乏上进心。”崔源也感叹地说。
作为一名等待分配的散官,换作别人,早就四处走动,怎么填一个肥缺,没有实职,不仅仅只能领一半的俸禄,没工作也就没有功绩,没有功绩就不能晋升,郑鹏倒好,散了大半年还悠然自得,一点也不瞧急,崔源都有点看不过眼。
没看到一个人这样没有上进心。
李隆基摇摇头,有些不认同地说:“朕不是这样看,要是郑鹏的心思放在官场上,也不会带来那么多惊喜,对吧。”
崔源点点头说:“陛下说得对,估计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了,崔爱卿,你进宫见朕,不仅仅是把这件事告知给朕吧?”
这个消息,放在密报上汇报即可,崔源没必要亲自进宫一趟。
崔源马上说:“陛下圣明,听说吏部准备左右威卫的一个空缺交给郑鹏,微臣这个职务影响到水泥桥的开发和建造,恳请陛下撤消这个任命,让郑鹏把心思放在筑桥上。”
“理应如此”李隆基当机立断地说:“朕马上安排。”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