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经济学大师30讲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针对当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开展了对金融机构的救援行动。与此同时,对衍生产品、表外业务、金融创新加强监管成为全球金融世界的共识,并被公认为是未来金融市场稳定的必由之路。近一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表明,凯恩斯又回来了。正如斯基德尔斯基所说:“思想是不会很快随风飘去的。只要这个世界有需要,凯恩斯的思想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BOOK。▲虹桥▲书吧▲

第44节: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

13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

精彩语录

商品经济是所有逻辑的母体。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

所有的时代都提供了令人发笑的事例;说明科学界是如何反对标新立异者的。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

(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

资本主义开创了批判性思想的先河。这种思想在摧毁了许多种制度的道德权威后,最终走向了自身的反面。资产阶级惊奇地发现:理性主义态度并非只是终止了君主与教皇的政治统治,而是继续反对财产私有制和整个资本主义价值体系。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革的形式与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静止不变的,而且也从来不可能静止不变。

资产阶级社会是按照纯粹经济的模型塑造出来的:它的地基、梁和瞭望台完全是用经济学材料做成的。建筑物面向生活中的经济方面,奖励和惩罚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经济发展是从内部产生的这样一种变化,它以新的方式代替这种体系的均衡点,从而新的均衡点不能从旧的均衡点以许多无限小的步骤去达到。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因此获得一条铁路。

尽管企业家天生可能就是发明家,就像他们可能是资本家一样。但他们之所以是发明家并不是由于他们职能的性质,而只是由于一种偶然的巧合。作为企业家的职能而要付诸实现的创新,也根本不一定必然是任何一种发明。

我们所指的发展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同我们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以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替代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

在任何一个特定时间内能够充分地利用其可能性实现最佳效果的制度(任何制度,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其他制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仍可能劣于一种任何特定的时间内都做不到这一点的制度,因为后者不能够这样做可能正是它长远表现的程度或速度的条件。

大多数融汇智力或想象力的著作,经过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永远消失了。但有一些创作却不是这样。它们遭受几度隐没,复又重现,它们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重现,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能看到的、摸到的自己的痕迹而重现。这些创作,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这个把伟大与生命力联结在一起的称谓不会不恰当。

经典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是美籍奥地利人,被称为“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1901年至1906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读书,受教于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维塞尔与庞巴维克,和米塞斯、包尔、希尔弗丁同是庞巴维克研讨课中的活跃分子。这段时间,熊彼特受到了良好的经济学熏陶,之后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熊彼特出版了《理论经济学的本质与内容》。1909年,熊彼特担任奥地利捷尔诺维茨大学教授,于1912年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是熊彼特的代表作之一。该书重点研究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其动态发展的过程。他把社会经济活动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济循环,第二类是经济发展。前者指的是简单再生产模式,熊彼特将它理解为静态的均衡理论。后者其实是指现代的经济成长,熊彼特将它理解为动态理论。若说循环理论是熊彼特理论分析的起点,那可以说发展理论是从这个起点推演而来的相对立的内容。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指出,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化这些被称为“生产扩张的外部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熊彼特指出,在本质上,经济变动向来不是静止的,而是由一个均衡的力量过渡到另外一个均衡的力量,打破了静态均衡状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种力量即是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熊彼特将此种组合归结为如下五种情况:第一,采用一种新产品;第二,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第三,开辟一个新市场;第四,掠取或者控制原材料抑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第五,建立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他指出,“创新”是一个“内在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有关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阐述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还以这个为基础分析了社会发展前途。熊彼特进行这一分析的理论前提是,创新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惟一动力,并以此作为他逻辑推论的起点。

在现代经济学中,熊彼特的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论、经济发展理论以及经济发展阶段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理论》出版之后,曾经被译成英、意、法、日与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出版。

1914年,熊彼特又发表了《学说史和方法史的诸阶段》。1913年到1914年,他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问,从事关于社会阶级的教学并被授予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科学博士学位。1918年,熊彼特担任德国“社会化委员会”顾问,于1925年应邀赴德国担任波恩大学教授。因为受到国籍歧视,熊彼特在1932年离德赴美,在哈佛大学任教。1939年,熊彼特出版了《经济周期》,于1942年出版了《资本主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