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顽贼txt精校 > 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2页)

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2页)

说大明如今是外臣则奸伪欺饰,内臣则互相倾轧,将军难道能扭转挽救这种情况吗?你好好想想!

前一封信故意被明军截获,送到崇祯当面,也不敢对陈洪范有什么动作。

黄台吉之所以离间陈洪范,是他收到情报,陈洪范有兵,打算驻军朝鲜,只是不知具体数额。

所谓天军十万、兵舰四百,黄台吉觉得能有万就顶天儿了。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他真以为陈洪范有三万兵。

因为陈洪范的沿海总兵,管的是登莱镇和沈世魁的东江镇,算上海外兵,朝廷寻思咋的也得有三万人马了。

可实际上,登莱和东江,早就都打烂了。

山东这地方,历来是相对安全的援辽基地,海漕后勤的民兵多,能打的部队并不多,而且还事多。

跟漕运占了边儿,就有罗教、白莲教的事,一闹饥荒就有人起兵,起兵就得平叛。

这一直都是杨肇基、杨御蕃父子俩手下那点兵的活儿。

人家的精锐人马到处平叛剿民军,不可能把本部交给陈洪范统领。

而东江镇,说句难听话,沈世魁不敢回山东,陈洪范不敢上皮岛。

已经是山高皇帝远,骚扰后金不是为了皇明,而只是为了生存这么一个状态,岛上拢共就几千兵,跟朝廷写信要物资都得奔着两万人说。

毕竟说有两万人,朝廷也就能给送千把号人的甲械物资,就这还不给马,不给马咋登陆作战嘛!

陈洪范不敢,也使唤不动人家。

他自己手里拢共三千多人,一直在山东忙着募兵,打是不敢打,降也不敢降,朝鲜不敢进,回也不敢回,整个人在辽南尬住了。

也正因如此,黄台吉给陈洪范的信,朝中知情大臣并不慌张,只有崇祯在着急。

但边墙截获的第二封信,这就让满朝文武战战兢兢了。

因为这封信是写给刘承宗的,信中提到协约攻明、等他从大明弄来粮草之类的话,令人格外惊恐。

兵部尚书张凤翼看得明白,这跟陈洪范那封信一样,只是离间之举而已。

因为如果刘承宗是为了进攻大明,他是完全没必要领军跑到蓟镇边外来,直接从陕西府谷渡黄河打山西就完事了。

一样的事,王嘉胤干了那么多次,纵横黄河两岸,比王嘉胤强了十倍不止的刘承宗没理由做不到。

但看明白是一回事,把这话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刘承宗真使个坏心眼呢?

户部几个官员一看这信,直接乐了,这就是不能跟刘承宗交易的铁证。

关键黄台吉那封信里,还提到了一个对大明而言很关键的东西,就是他向刘承宗表示,歹青想与大明议和,只是受刘承宗蛊惑才打算攻明。

这事它其实谈不上高明。

因为站在黄台吉的立场上,虽然在辽东的兵力战力上占得些许优势,但那并非他的八旗真强大到天下无敌。

而是恰好赶上了大明有内因有外患、有天灾有人祸的窗口,因此万万不敢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只能以疾风骤雨般的攻势,哪怕拼尽野人女真最后一滴血,也必须持续地扩大优势。

稍有懈怠,八旗便万劫不复。

他根本不可能和大明议和。

但是偏偏,议和,是大明君臣心照不宣却人人都愿意相信的事。

大明即将被自己压垮,它太需要喘口气了。

以至于黄台吉对大明言必称和,却攻伐不停,还天天责怪大明议和不真诚。

就这么简单的招数,却让大明三番五次地上当,次次在开战前夕被分化。

这次也不例外,有些朝臣是真信了黄台吉打算议和,更多人则怀着自己的小心思,在站位上支持议和。

但崇祯还是不信黄台吉真打算议和。

或者说他不是信不信的事,而是根本不想信,也拒绝分析。

他出了名的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说什么,他只在意刘承宗从蓟镇边外南下的可能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