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连续不断说了许多,泪珠儿不断的往外流,最后更是跪坐在了皇后跟前,一副委屈伤心至极的模样。
“夜间要起几次?”
所以此番议事,只是讨论如何支援辽东,尤其是在增兵和调粮这两件事。
这是皇后对宝钗的高度肯定,后者此刻完全没有自得之意,紧接着接话道:“母后……媳妇没能规劝住他,实难称得上是好妻子!”
作为马背上的皇帝,朱咸铭很清楚其中的难度,所以他在思考其可行性。
对宝钗说出这番话来,杨清音丝毫不觉得意外,只听她平淡答道:“他翅膀硬了……那需得我来看顾!”
“以往还可说是玩闹,父皇可以宽宥……然此番乃误大事,只怕王爷难过这一关了!”
听到皇后的这句话,宝钗迅速抓住了关键词。
果然朱景洪是要强力镇压,而且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并保证会在十月之内,打入朝鲜腹地安州。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赫赫襄王殿下,谁还能欺负得了他!”
“桢儿每天奶量如何?”
虽然她已猜到结果,但眼下从皇后口中确认,便还是让她更安心了。
一个来月时间就打到安州,尤其在朝鲜增派了兵力的情况下,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母后您也知道,他向来行事莽撞,朝廷内外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平日里就遭弹劾不断……这次只怕更得被群起攻之!”
所谓一個月内拿下安州,除了考虑到天气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粮草和军需,也就只能支撑一到两个月。
“大祸临头?我怎么不知道!”杨清音依旧平静。
一番商议后,一个基础的调兵调粮方案被议出,接下来只需户部和兵部去完善,然后在两日内上题本呈预览。
一旦通过,就可以得到执行。
而辽东的事情,朱咸铭就这样安排好了。
至于朝堂上对朱景洪的弹劾,如皇后所言也只能靠他来压了。
挥退众人后,朱咸铭突然心血来潮,吩咐道:“去叫太子过来!”
太子就在文渊阁,距离乾清宫非常近,所以十几分钟后进了乾清宫,出现在了皇帝的面前。
示意太子起来后,朱咸铭把命人把一份奏本拿给太子,这正是朱景洪的急递。
朱景源认真的看了起来,没一会儿他就看完了。
“老十三的计策,你觉得如何?”
这等军国大事,太子从来没有插手过,这时听到皇帝问起,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若是以往,他一定会说但凭父皇处置,如今他已明白这样说是自讨没趣。
“父皇……儿臣不谙军事,故而不敢妄言!”
“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难道谁天生就会打仗?”
“是!”
凝神细思之后,朱景源方答道:“父皇……辽东苦寒之地,如今已经入冬,此时调军讨伐朝鲜,儿子以为不合天时!”
“继续说!”
“且据儿子所知,辽东于朝鲜边界之地,山高林密不利于行军,劳师远征想要取胜,只怕也是极难之事!”
太子的论述当然有道理,但是却不能说百分百的正确,因为他对具体情况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