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无法无天玩蛇怪 > 番外一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第2页)

番外一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第2页)

毕竟还是就像二环那些胡同跟四合院一样,有价无市,房子不拆迁,原住民就没法成为拆迁户,老破小的二环胡同和四合院又没人买,造成一批住着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房子,生活却穷得叮当响的北京原住民。

只是跟后世北京二环原住民比,大宋百姓狂野许多,特别是汴梁百姓,堵宰相们都不带含糊。

去年下半年听说政制院驳回了开封府与城市规划建设部的提议,马行街跟东大街不少百姓就不乐意了,于是跑去杨察、杨告、苏涣、陈希亮、赵抃、梁适等宰相府邸闹事。

最近几年是赵骏权力达到鼎盛的几年,公元1056年,范仲淹、晏殊、杜衍、郑戬、夏竦等人正式卸任,新纳入了杨察、杨告、李柬之等人。

到公元1061年,于1051年入院的富弼、文彦博、韩琦、庞籍、曾公亮、宋庠等人也到了十年之期,卸任宰相。

考虑到他们这些人卸任的时候年龄才五十多岁,连六十岁都不到,让这些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政治家退休是朝廷的损失,于是赵骏再次进行改革,对政制院进行缩编和外扩。

所谓缩编就是减少宰相数量,将人数减少到了八人,除了赵骏自己以外,目前就只有杨察、杨告、李柬之以及前年进的苏涣、陈希亮、赵抃、梁适四人。

外扩就是保留原来的宰相,只是不再担任宰相职务,而是以政制院参事的名义继续留在政制院,为宰相参谋政事,没有实权。

不过即便没有实权,可一来以前当过宰相,影响力还在。

二来继续待在最高权力中心,看似没有实权,可谁离权力中心最近谁就有权力,因此他们的身份堪比副相。

反正大宋自从政制院成立之后就没有副相,包括最初的候补同知也只加于一级十六部,令他们职高一级,中间缺的这一层,恰好由退休宰相补上。

如此一来,政制院就由八名宰相,加上包括范仲淹、晏殊、夏竦、贾昌朝、富弼、文彦博等人在内的十名参事组成,形成了一个以赵骏为中心的庞大政治团体。

这个政治团体虽然内部肯定有小山头和分歧,比如范仲淹和晏殊由于德高望重,说话非常有分量,一般的宰相都需要向他们请教。

但由于七名宰相有六个是赵骏提拔上来的,剩下的梁适也恭敬顺从,因此他的权势一时无二。

朝堂上未尝没有风言风语。

毕竟有大宋百年来,还从没有过权力这么大的宰相。

可赵骏功夫做得非常足,他虽然权力大,却没有架空过赵祯,反而赵祯权力也空前强大。

不管是任何国家级别场合,从来都是赵祯出席,给足了赵祯颜面和权势,政制院的存在感跟赵祯比起来,相对少了许多。

只不过赵祯很清楚他不是治理国家的料,所以把这份权力委托给了政制院,因而纵使有些微词,却也改变不了如今政制院对整个大宋国家治理的本质。

此刻政制院屋外瓢泼大雨,上个月又是新年假期又是天圣节和元宵节,到了二月份正是汴梁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结果连续四五天暴雨。

屋子里有几名宰相按例巡视各部,赵骏坐在主位上,今年48岁的他两鬓已彻底斑白,面容儒雅气质不改,却已有些许老相。

周围众人各自就坐,在各自桌案上处理着公文。

大宋帝国日益庞大,人口增长迅速,短短二十六年间,从当初的八千万左右的人口,一路飙升至如今两亿多人。

并且疆域扩大,让这个帝国的事务愈加繁忙。

若非赵骏改革政制院,建立一个庞大的政务机构来处理,面对那么多繁琐的事情,恐怕根本无法及时反应。

“去年东北又迁徙了三万户,这是财政部和户部拿过来的安置费用清单和迁徙成本清单。”

“从甘州到高昌的铁路规划已经做好,这是铁道部的规划书。”

“汴河环境治理工程需要的花费比预定的要多,环境部那边希望申请更多的资金。”

“外交部那边”

还是和以前一样,诸多宰相批阅完奏折之后,就会把事情到赵骏那汇总。

基本就是走个流程。

因为这些事情本身就是之前已经规划和考虑好的,也下发意见和通知,剩下的就是交由下面那些部门去运作。

而部门运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还是会交到政制院,缺钱就批钱,缺人就调人,就这么简单。

也正是这个机制大大减少了政制院的工作,不然要还是以前政事堂的制度,宰相们就算是累死也难以处理好如此庞大帝国的所有事情。

“知院,今天早上的事”

杨察汇报了他所管辖的事务之后,却没有离开,而是苦笑着对赵骏说道:“没有人敢去知院府门口闹事,我家却是遭了殃。”

他这话一出,杨告、陈希亮、苏涣等人也是大倒苦水。

“是啊知院,这事还是得想想办法。”

“朝堂素来以公平处之,别的地方都拆迁了,给了拆迁款下去,马行街和东大街的人没拆,他们肯定不乐意啊。”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情,现在朝堂国库年以十余亿贯计,可钱多花钱的地方也多,少拆几条街道也是好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