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肖劲光儿子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肖劲光几天没有出门,焦急地等待着组织上分配工作。

“别急嘛,恩来同志太忙。”朱慕慈边收拾屋子边安慰道。

“同志们要么去了湖南,要么去了南昌。可我还在这成天吃饭睡觉,能不急吗?”肖劲光显然真有些沉不住气了。

“就这两天吧,一定会有通知的。”朱慕慈温婉地劝道。其实,她心里也急。

“不行,我要去找蔡大姐。我要求到前线去。我是军人。”说着,肖劲光扔下手中的蒲扇,就要出门。

“劲光,要不得。外面风声正紧,千万不能造次。”朱慕慈一把将肖劲光拉住。

“咚咚,咚咚,”几声有节奏的敲门声。

“谁呀?”朱慕慈一边过来开门,一边问。

“我!”门开处,蔡畅走进客厅。“哎呀,热死了。慕慈呀,来点水,凉的。”

朱慕慈应声递上一杯凉茶:“劲光正要去找你呢!”

“怎么,坐不住了?”蔡畅一口将水喝了大半。

“大姐,你看我能坐得住吗?”肖劲光接过话说道。

“好。这一下,你想坐住也不让你坐了。”蔡畅又将剩下的半杯水喝了,“组织上派你到俄国学习去。”

“什么?”肖劲光似乎不太相信。

“同志,远一点看嘛!”蔡畅顺手拿过一把蒲扇,不紧不慢地摇起来。

这两天,关于工作问题,肖劲光什么样的可能性都想到了,还真没想到去国外学习。

不过,党的指示,就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这一点不容置疑。

历史老人打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就这样步履艰难而蹒跚。他被这个文明古国的苦难时而推向左边的沼泽,时而推向右边的泥潭,宛如一个迷路的孩子,'奇·书·网…整。理提。供'在密林里迷失了方向而不停地打转,始终走不出那误区、走不出那片几千年织成的苍茫。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来给黑暗的神州带来了一线曙光。但谁想得到呢,道路还是一如当年一样艰难。这是肖劲光对时局的感叹。

不过自从他去九江完成任务回来之后,他似乎度过了最初的迷茫。相信枪杆子的力量,他相信失败的共产党人拿起枪杆子后的坚强。他从惊风落叶中识透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起步。

于是,他毅然告别了同志们,告别了祖国,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踏上了新的征程……

第三章研马列习兵法异国苦磨砺大海。蓝天。海鸥在大海与蓝天间翱翔。

肖劲光站在这艘商船的甲板上,思绪万千。浪花飞溅,打湿了他的鞋裤和衣衫,他全然不顾,像一尊花岗岩的雕像。

革命失败了,肖劲光的满腔热情无疑被浇了一盆冷水;陈延年牺牲了,那脸上有几颗麻子的总书记的长子,多么好的领导和战友啊;赵世炎被捕了,生死未卜;谢文锦失踪了,凶多吉少。还有不少人脱党了,退缩了;也有人投降了,叛变了……想到这些,肖劲光感到忧虑和压抑。

但,自从他获悉党拿起了枪杆子,他的心底里更多的是激动,更多的是要抗争。只有战斗,才能生存;只要战斗,就能生存,就能发展。这是铁的自然法则。

船快到长崎了。肖劲光想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党组织在这样困难的时候把自己送到国外,该是寄予了多少厚望啊。

肖劲光这已经是第二次到俄国学习了。他坚信俄国革命的经验。他相信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实践是有普遍和一般意义的。这也是他乐意在这样一个时候,接受党组织的安排来俄国学习的主要原因。

想起七年前,自己和任罚时不顾一切在俄国求学的情景,心头不禁充满了对个人历史的自豪感和欣慰之情。

他在甲板上往前走了几步,靠近船头。过去的一幕一幕又涌上心头,浮现在眼前——1920年。长沙。烈阳如火。暑气逼人。

湖南省华法教育分会。干事长办公室。肖玉成、任培国与干事长时而唇来舌往,时而缄口不语,又是整整一个下午。一方拼着命要赴法勤工俭学,死磨硬缠;另一方细加说明,在反复表示无能为力之后,干脆少予理睬。本也是,年过半百的干事长素以心地仁厚、耐性极佳而闻名长沙,他已经为这俩执拗的学生花了不少时间,的确没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连日来,他已经无数次向这俩晚生后辈作了各种解释。可俩青年人就是不听,甚至没一点放弃的迹象。

长时间的沉默之后。

任培国立起身,趋前一步,不亢不卑中透出满脸恳挚:“干事长,能不能这样呢:先推荐我们到预科班学习,可以暂时不注册、不登记。”

“到时候,能去,则去;去不成,我们不怨不悔就是。”肖玉成接过话,手中一张折着的报纸,使劲地扇了几下。

干事长轻轻放下手中的笔,掏出手帕擦擦汗,把刚折好的叠扇重新打开,然后说道:“除了法国方面多次来电说明不能再派留学生之外,留法的学生也有来信诉苦的。已经有一些人在那里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自然学业无望。目前国内的这些赴法勤工俭学预科班的学生,已准备另找出路。依我看哪,你们与其今后改弦更张,不如……”

“行了,您老别说了。这国,我们是出定了。今天,您该下班了。我们明天见。”肖玉成站起来,截断干事长的话头,然后,转向满脸汗水的任培国,“培国,我们走!”

总干事直摇头。

从华法教育分会办公楼出来,任培国紧跟两步,“玉成,明天还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