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方正是方正,并不是久久徘徊的所在。兴来如不明所以的残卷,随意陈设在尘掩旧案上,不那么显而易见。兴趋如缓急相依的流水,有时落寞有时叠浪,不会有丝毫等待。
柳含絮定了定神,重新把流水里的故事折叠起来,首尾相接、步调一致、因果联系、总分清晰的收纳整理,煞有介事、闲庭信步、踌躇委蛇的拾阶而下。有了从容情致,气度上也就今非昔比,又多些烟霞辉芒了。
柳含絮想:廊桥里读书到底不比往常,总是有些凭澜照临的态度,不是随波漫散的庸碌。来人审问只是审问,无情无由的,见面也似京路村野,如隔昏晓。流水里源源不断的,未见其面先闻涛声,似孤鹜烟霞,齐飞托衬。春风也识趣,进廊窥豹魏晋洒脱,过桥飞鸢村童匆忙,正是惜时如金的档期。读书有暇日,不是等闲而过的光影,恃诗华、凭物候、意流连,也得用心、认知、联系、着意的融会贯通起来,增些方正回环的气度。
柳翠儿和小五儿虽然每日每天都操持着流水般的生计,村口河上的往来并不见得有多少进益真得,流过也无回馈,往来也不贴近,形是形、影归影的,相跟在前、离散影寂。这村口巷陌的,难以增些方正回环的气度,却也如春风进过一般,留下来些林响密影,并不是那么洪亮易闻、清楚明了。
都是归路回途,小五儿只管流水里的忙碌,踏着些实情常路,总归不虚度韶华;柳翠儿就顾着些空旷烟霞,理解些常情实趣,也不误春树村花。柳含絮就虚与委蛇的多,有些不比流水催拥、春风过渡的态度,弹拨由兴、进趋随宜,不是按图索骥、因影索形、看波索源的恍惚朦胧了,是真知时义的流连忘返了。
村口也都只是望,很少有在意这些后生的时候,又不是密林影响,还有些探幽体悟的意味。不过这次柳含絮来廊桥里读书,村里人却望见了,也在意了。柳含絮不光只是读书,还能因缘际会了残卷与魅影,知晓了流水里惦记着的往事里的书生,这可不是村里人能望见的。村里人只是听闻老吴头自村口望见翻译的传言,并不是真实的影迹。柳含絮可不是听信传言、道听途说里知晓的,是真知时义,明理布公,不是小径浅底里随意堆叠的影像。
柳含絮并不急着往回赶。岸畔瞧看着近,绕着就远,若没有廊桥这样卧波横澜的,一时三刻也得绕。这就看出常先生当初的胸襟气度来了,把廊桥从废墟里翻检出来,当时若没有些实落见识是不行的。村里人都把廊桥看作是常先生的,当然也是认可常先生当时的远见方略,要不怎么能费时费工的凭空起这样的楼阁来?
所以来讲,村口望着柳含絮来廊桥里读书,一半是新鲜,另一半望起来也有些像常先生当年苦心孤诣的回甘,终于又有书生来廊桥里了,至于有怎样的际遇,村口还只是望,并不着急,等柳含絮把这些事情缘起一浪一浪的想得通顺条理了,自然村口也就踱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