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曦沐完全可以领会沈从文写这篇《一般或特殊》的用意,沈从文并不排斥的富有时代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但他注重文学的艺术特性和审美属性,他迫切想要打破当下普遍认为文学就是宣传品的空气,希望作家书写自己熟悉的、热爱的、擅长驾驭的题材,作家写出直击灵魂的作品,对民众产生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个社会,这样既有益于抗战,也有益于文学。若是一味在外界的驱使下制造凭空臆想的、脱离实际的抗战宣传品,而这种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沦为了“口号”的附庸,越是这样的作品,越是和“文艺走向人民”的初衷背道而驰。然而这篇文章一经刊发,便遭到了众多指责和批评,正如沈从文在文章中担心的那样,遭到了一些人的“误解”和“奚落”。
沈从文沉默了一会儿,喝了一口茶水,轻声问道:
“宗岱兄平日里是如何写诗的?”
“我嘛,我这人向来自我,我小时候写诗,自然是想写什么写什么,现在不大写诗了,主要是搞翻译,那也是拣我喜欢的、为之狂热的作品翻,创作嘛,一定要用最适于自己个性的方式,不然是做不成的!”
沈从文笑着点点头:
“宗岱兄向来潇洒,不过在写文章这件事上,我跟宗岱兄一样,我向来是不管旁的人怎么说,只管走埋头我自己的路。要说被骂,这几年我被骂惯了,可我依旧发我的声,写我的文章。我写的时候便知道我这些话在某些人眼里是不合时宜、反世违俗的迂论,可我就是忍不住要讲!我始终认为,作家应该忠于现实,忠于自己,我是个乡下人,我只能写我见过的,听过的,心里有的,人家批评我是‘记着艺术,忘了时代’,可是我却要说,身为一个作家,不能只记着时代,却忘了艺术!”
屋子里安静极了,接着梁宗岱突然大声拍起掌来,大家也跟着大声鼓掌,热烈的掌声沈从文涨红了脸,胸口微微起伏着,这番突如其来的、发自肺腑的发言似乎让沈从文自己也没有想到,见周围的人都用或赞许、或惊讶的目光看着自己,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又变回了平日里那个讷言的自己,眼镜后的双眼也微微发红了。
周曦沐深思熟虑之后,谨慎地开了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只要是想写,不管是与抗战有关的,还是与抗战无关的,都大可以写嘛!若是非抗战不写,非国防不谈,使得有人不敢妄论便藏拙搁笔,也是一种实无必要的浪费啊!只要言之有物,大家各展所长,写什么都是为国家为民众服务嘛!”
梁宗岱先生笑道:
“曦沐兄,你倒是和得一手好稀泥——不过嘛,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梁宗岱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他接着说:
“从文兄,我可等着你的新小说呢,最近有没有动笔啊!”
“去年春天开始写小说《长河》,年底刚写完了第一卷。”
“从文兄可别偷懒啊,我们大家都等着看呢!”
之后大家天南海北,又聊了许多,沈从文大多时候都面带腼腆的笑意,默默地听着,时常点头,却不常开口,像是一个优秀的听众,众人从日薄西山聊到繁星满天,一直到晚上七点多才各自散去。
周曦沐特意留到最后,待沈从文一一跟来客道别,才走到沈从文跟前,此时的沈从文脸上满是尽兴的疲倦。
“从文兄,搬家的时间定好了吗?”
“定好了,后天搬,曦沐,真不必麻烦了。”
“礼拜六啊,我那天刚好没课!从文兄就别跟我客气啦!我一早就过来!”
“那真是多谢了。”
正当周曦沐准备跟沈从文道别,后传来清脆的一声:
“沈二哥,我们回来啦!”
周曦沐回头一看,原来张充和跟沈从文的九妹沈岳萌一左一右亲热地挽着张兆和进了门,张充和和九小姐的手里还提着糕点和水果,显然是刚刚外出游玩归来。
张充和身穿一身素旗袍,脚蹬一双时髦的搭襻皮单鞋,圆润的仕女脸庞挂着清甜的微笑,看到周曦沐,她松了姐姐的胳膊走上前来。
“周先生,之前你说帮我打听谷音社曲会的事儿,不知打听到了没有?”
周曦沐哈哈一笑:
“真让你给问着了,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个事儿来的,我今天去农校上课,碰见了浦江清先生,他告诉我这个礼拜天他和几位在昆明的清华谷音社老社友要到黑龙潭去,在一个叫王守泰的曲友家聚会,浦先生得知你也在昆明,请你务必要来!”
“这实在是好消息!我许久没跟人拍曲了,真难过死了!对了,周先生,你到时一定跟我一道去呀!”
“嗯,我已经跟浦先生说好了,跟我太太一同前往。”
“哎呀,好想快点到礼拜天!”
周曦沐转身看向沈从文,伸出右手:
“从文兄,今日叨扰良久,我就先告辞了!”
沈从文紧握周曦沐的手:
“曦沐客气了,路上慢走。”
周曦沐点点头,转身走去,突然被沈从文叫住。
“曦沐,谢谢你今天为我说话。”
周曦沐看着沈从文赤诚的双眼:
“从文兄,我不是为你说话,我是为文学说话,为艺术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