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担保,纷纷向他们的长官推荐他。
孙中山先生主张北伐,以武力统一全国,彻底肃清军阀余孽。
而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反对孙中山的武力北伐。
民国11年6月13日,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白云山一带宣布*,公然背叛革命。
此时毕业的第三期的黄埔生多数被安排在*陈炯明第二次东征军中。
出于前线吃紧这一考虑,方先觉最终接受同学的邀请,决定放弃和校方交涉:我不要这个学籍,也要在军中干出一番事业!
1、卫立煌的知遇之恩
一度失去学籍的方先觉,曾经苦恼了一阵。好在他在黄埔军校中人缘好,分配入伍的同学没有忘记他,都纷纷举荐他。
1926年初,方先觉在同学的推荐下到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何应钦)第3师(师长谭曙卿)第9团(团长卫立煌)侦察队当了一名少尉见习官。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汉族,安徽省合肥人,国军五虎将之一,常胜将军,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
此时卫立煌的第9团正参加*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途中,大捷后卫团随师开赴海丰,又与兄弟部队击溃陈炯明下属林虎一股,缴枪六千余,正在休整。
方先觉入伍第9团时,第二次东征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二者一见如故,卫立煌对方先觉大为赏识,颇有伯乐见到千里马一般。
初次见到长官的方先觉还有些紧张,卫立煌却笑着说:“子珊同学,你是江苏人,我是安徽人,苏皖是一家嘛!咱们也算半个老乡!不必紧张!”
方先觉见卫立煌如此随和,不摆官架子,没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这么多同学邀请你,看来你人缘还蛮好的嘛!”卫立煌笑着问,“说说……你为什么从中选择加入我的团呢?”
方先觉脑袋瓜子一转,把大拇指一竖,笑着说:“因为团座能打胜仗,特别是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让学生佩服不已!”
“少拍我马屁!”卫立煌虽然口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方先觉这番赞美之语很开心,转而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把你拉到我的团吗?”
方先觉挠了挠头说:“这个学生就不知道了……”
卫立煌转身凝视着眼前这个昂然站立,相貌堂堂的黄埔生一会,诚恳地说:“子珊同学,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属于真正军人的正义和胆气!”
方先觉被他这么一凝视又有些紧张了,只好喃喃地说:“团座……过奖……学生惭愧……我在军校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不!不!不!挥戈鏖战豪情壮,胸怀天下正气存!”卫立煌连忙打断方先觉,“为了你心中的正义,敢于挑战一切势力……这正是军人所具备的!”
“这……团座……学生承蒙夸奖!”方先觉谦虚地说,“学生不才!斗胆问一句‘如果哪天我要以下犯上’冒犯了您,这可怎么办?”
卫立煌被方先觉这么一问,愣了一下,接着说:“如果哪天卫某犯了糊涂,你就算要我项上人头,也未尝不可!”
谈到这,二人哈哈大笑。
方先觉果不负上司卫立煌的知遇之恩,因为表现较好很快通过见习期,正式升任中尉排长。第3师是一支旧粤军改编而来的部队,战斗力不强,东征过后,这个师奉命留驻梅县、兴宁,维护地方治安。由于方先觉入伍这个师后,能深入基层了解士兵疾苦,与士兵打成一片,关健时能给予援助,所以在部队中很受士兵拥护。
在火热的部队生活中方先觉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他向卫立煌建议:士兵是军队的根基,冲锋陷阵的是他们,最有发言权的他们,把基层士兵动员起来,这才是百战不殆的关键。
据说卫立煌对方先觉的这番话大为赏识。
无功不受碌!
能得到长官认可,这是事好事,但是卫立煌越是提拨他,方先觉越感觉好意难却。
原来方先觉因学籍的事,比同学晚了一步入伍,看到好多同学在东征途中立了功,常叹自己毫无建树。
好男儿当冲锋陷阵,血战沙场!
卫立煌看穿方先觉得心思,劝他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仗,是有得打,现在要从基层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炼好基本功最为重要。
国民革命军是非常讲究资历的。
卫立煌遂后向何应钦举荐方先觉,并极力称赞其:子珊同学有大将风范,可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