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8日凌晨,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方先觉及下属四位师长城破被活捉,打了47天的衡阳保卫战至此结束;日军对其进行诱降,方不为所动,随后方被监禁;得知方先觉宁死不降的消息后,蒋介石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同年11月19日方先觉被救出;方先觉抵达重庆后,被任命为第3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
1945年1月1日,方先觉调任青年军第207师,方任师长,旋又调任青年军第206师师长;
1945年下半年,方先觉奉命调任第88军任中将军长,此时日本已战败投降,该军开赴徐州接手徐州周边日军投降事宜,随后担负卫戍徐州任务,隶属徐州绥靖公署直接指挥,人称“徐州军长”;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共产党的军队却在徐州津浦路西高庄及陇海路尚口暗设据点。面对共产党的挑衅,方先觉为决定先发制人,于1946年4月27日亲自指挥,向盘踞在尚口的共产党军队发起进攻。新四军十二旅望风而逃,但其殿后的中*共萧县县总队损失惨重,被歼300余人,俘虏约200人。史称“尚口事件”。
1946年5月,第88军奉国防部命整编为第88师,随后全面卷入国共内战;
1946年12月驻守金乡的国军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围攻,随后方先觉于1947年1月1日奉命率整编88师主力解金乡之围,因即时识破刘伯承的狼群战术而没有避免了全师被歼,战后,刘伯承曾叹言“方,此人,猛如虎、狡如兔,乃国军之悍将也!”;同年国军吃了不少败仗,5月方先觉被诬串通共*匪、指挥无方、贪污腐化为名被调离海淮战役主战场;
1949年2月第1训练处改组为第1编练司令部,方也随之改任中将副司令官,主要担任后方补充兵训练事宜;
同年10月因国军全线战败,方先觉携家属撤离台湾;
1950年1月,在台湾,方先觉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级参谋;
1954年6月,在台湾,带职入国防大*合作战系第三期深造;
1959年11月,在台湾,调任第1军团中将副司令官;
1962年1月,在台湾,调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石觉)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此被打入冷宫;
1969年1月1日以陆军中将的官阶退为备役;
1983年3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家中逝世,享年79岁。
方先觉作品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他著)等。
(文章摘自《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自古英雄出少年
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
(唐。白居易)
如今,陴湖早已堙没,主要是黄河改道、陴湖水位下降所致。仅萧县东南角因为地势低洼仅存原陴湖一部分,曰“老汪湖”。诗中的“陴湖”即是今天的老汪湖。
据《同治徐州府志》载“……张山(今宿州张山集)东五里九顶山为灵璧界山,南五里大庙圩迤,南有青冢湖,西岸也有湖,南接老汪湖,中有洲曰曹家楼,东里许有三界碑,东北有灵璧,东南有宿,西为萧也。”
民国时期,老汪湖乃当时萧县、灵璧、宿州、三地的界湖。
相传楚汉相争末期,刘项两路大军曾据老汪湖(古称陴湖)对峙。十里战场、八面埋伏,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中兵败于老汪湖南岸的垓下(垓下,古地名,今灵璧县虞姬乡),最后在乌江自刎。英雄早逝,红颜易老。刘邦英雄惜英雄,以鲁公之礼厚葬项羽,并将项羽的妃子青姬就地葬于老汪湖畔,至今老汪湖北岸还有一泓水叫青冢湖。后人为纪念项羽,又在老汪湖南岸建有霸王城,与湖北岸的青冢隔湖相望,今城虽湮没,但城东村、城西村这些地名犹存。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老汪湖,三面环山,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在我的记忆里,老汪湖非常神奇,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明朝有户部员外郎的张体乾;民国有抗日名将方先觉;今有大书法家李百忍。
据说民国某年老汪湖一带发生旱灾,河塘干涸、井水淅沥。湖畔村民纷纷取老汪湖水浇灌田地,抗旱保苗。
因老汪湖是萧县和灵璧的界湖,两地的村民经常上演抢水的大戏。
抢水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事一般发生在天旱无雨的时候,两岸的村民要抢着把水抽到自己家的田里。如果抽得慢了,老汪湖的水就要向对方那一侧流去,而且渐渐的水抽干了,你家的庄稼就会干枯而死,就会没有收成。
这日又要抢水了,双方都在村子里或者邻近的村子里组织一些最强壮的劳动力参加,一大早就开始了一场争先恐后的抢水大战。
一日一位云游的道士经过此处,看到如此火热朝天的场面不禁问旁边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如此热闹?”
这个书生摇了摇头说:“这位道长,我们这里今年不知道怎么了,前阵子闹蝗灾,这阵子一连几个月不下雨,老天爷又闹起了旱灾!我们湖两岸为了抢水抗旱,差点打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那你怎么不去抢水呢?”这位道长打量了一下这个书生问到。
“我乃一个读书人,身子骨弱,不便与他们争抢。”这个读书人倒了一碗茶递与道长,接着说,“我只能为村民烧些茶水,送来解渴。”
道士接过茶水,说道:“我看你眉目清秀、心地善良,乃一大福大贵之人呐!可有什么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