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可惜啊……
虽然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从未曾停止过,但说起来,眼下还真算不上是华夏烹饪的黄金年代。
快步调的社会节奏,金钱和物质刺激下的掠夺式经营,享受美食却淡漠传承的现状,部分保守刻薄的师傅,不再耐心的学徒……
以及的确不适合现代厨房的低效率“功夫菜”,还有和健康饮食理念不符的烹饪方式。
无论是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仰或被人们主动放弃,相较于中华厨艺曾经的美好时光,现今烹饪一途上的求道者们,遇上的是一个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时节。
只不过,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却还要依赖像方博这样的“他们”。
方博完全不知道,在孙强的脑补中,如果把自己扔到远如民*国,近的就在七八十年代,一定会成为烹饪大师们争相抢夺的徒弟人选。
绝佳的天赋,勤奋到让人无可指责的学习态度,这种好货不抢来传承衣钵,那不是瞎了眼么?
有些人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收获成功为奖励。
或许这种人自己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但旁观者里面,却不乏清醒的人。
又是一天午休值班时间,方博拾掇好了猪蹄膀,又颠颠儿的去抓了一箕干辣椒剪段。
筛掉辣椒籽,给整条荷台线都补足了干椒段后,他实在无事可做,想了想,干脆溜进厨房里面,瞅瞅四下里无人,偷偷颠起了灶台上的炒锅。
炒锅是厚铁大锅,还有个传统的称谓,叫做“大勺铁”,口径半米有余,底厚接近一分,锅边最薄处也有如硬币,只不过顺应潮流,把木柄改成了双铁耳——当然现代中餐后厨里,也少有真正的木柄大勺铁。而在川渝菜系笼罩范围之内的鄂西南宜昌,不用四川扁锅,却偏偏选择了双耳大勺铁,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总厨赵国涛并未完全向商业化妥协。
模仿着师傅们炒菜颠勺的架势,方博运了一下手腕。
然后嘛……
他对炒锅师傅们的臂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真真是麒麟臂啊。
方博脑洞大开的时候,却没发现另一个干瘪瘦小的影子也溜了进来,在旁偷窥了好半晌后,终于忍不住嗤声一笑:“您儿连走路都没学会,就想起要跑哒?心不小啊。”
吓了一条的方博回神,随即认出来人。
这地道的宜昌方言,这一口冷嘲热讽的腔调,不是文老头还有谁?
可他盯着自己是几个意思?
混了这么长时间,对于酒店后厨里的人事,方博大致上也摸了个**不离十——上面两位大神赵国涛和杨昌民暂且不提,头灶的眼镜儿嗜赌成性,二灶高师傅最爱喝两口小酒,三灶孙强那货就是个人形自走炮,当然,于烹饪上的见识也异常广博……一直到下面洗碗的婶子,谁是什么样的性情,多多少少都算清楚。
至于文老头……
气场阴沉,见人从不带笑脸,对学徒们那不叫严格那叫苛刻,连女同志们都别想在他这儿讨着好。
总之,就是个再典型不过的孤僻古怪老头儿,带有一定的反派特质。
啧,这都什么印象。
所以对于此人突然搭腔,他是很不理解的。
“两年打杂,完哒才能当墩子配菜。就算上啊灶台,也要先练个半年基本功,三月沙果果儿三月盐阔阔儿……你这才几天,就想克摸炒锅哒?”
文老头嘲讽火力全开,配合他那让人耳胀的方言,真是简直了。
咦,不对啊,这老头儿肚子里,好像也有不少干货的样子?
完全无视对方的嘲讽,方博的关注点迅速跑偏:“文师傅,你说的这个三月沙果果三月盐阔阔,意思是学习颠锅,要先用沙子练三个月,再用精盐练三个月?这里面有什么讲究没有,还是学厨都是这个传统?”
妈个害,捏个儿脑阔坏哒,老子噘他,他还问老子怎嘛儿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