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士悦这会儿正掌大理寺,于是出班道:“臣在。”
“朕命你三人商议一下,针对也先兵临城下这种情况,拿出一个办法,要尽量思虑周全。”
“核心嘛,要以吏部、刑部、大理寺和顺天府为主要人手,责任要定到人。”
“至于是分成街道管理,还是暂时按照唐例划分坊市,由你们定。”
“朕只要结果。”
“臣等遵旨。”一群大臣齐声回答。
朱祁钰看了看下面的人,问了句:“谁还有事情要说么?”
等了一会,见没人说话,便道:“既然如此,诸位爱卿就下去办差吧。”
“臣等告退。”大臣们齐齐转身,赶紧捉对忙乎自己的事情去了。
朱祁钰吩咐了一堆事情,估计今晚又没有时间睡觉了。
散会之后,朱祁钰回到御书房,叫来了当初的郕王府长史,如今的礼部左侍郎仪铭前来议事,说的自然是朱祁钰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如何应对也先拿着太上皇当借口这件事。
仪铭从朱祁钰成年便担任郕王府长史,也算是他的心腹之人,身家性命都与他息息相关,说起这种事来也没有太多顾忌。
听到朱祁钰的叙述,仪铭想了想,答道:“胡尚书的意思其实很清楚,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只是碍于身份不好明说罢了。”
朱祁钰回忆了一下胡濙的建议,问道:“子新快快说来。”
仪铭点点头,道:“其实胡尚书的法子很简单,只要陛下的旨意上说明,若要送太上皇还朝,那就请将太上皇交给我大明任一官员即可,如何安排太上皇乃是我大明内政,就不劳也先费心了。”
“但是这也无法让天下人明白也先只是打着太上皇的名义啊!”朱祁钰出声问道,旋即恍然大悟,抚掌笑道:“子新是说,此旨意明发天下?”
仪铭点点头,肯定了朱祁钰的推迟。
“若是也先真的将太上皇还回来怎么办?”朱祁钰又问道,却立刻推翻了自己问题,笑道:“也先还要用太上皇当借口呢,怎么会放他回大明?”
“陛下所言极是。”仪铭躬身拱手道。
“子新,那你就按照这个意思去起草一份旨意,回头找司礼监加盖大印,朕会让通政司明发天下。”朱祁钰道。
“遵旨。”仪铭也没废话,转身起草圣旨去了。
大明京师的防御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会儿的明朝大臣不像明末东林党那群人,相对来说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仅仅不到一天,吏部尚书王直、刑部尚书金濂和右都御史俞士悦便商议出了一整套的难民处理办法,条条目目列得很详细,很有可操作性。
朱祁钰又补上几条,就暂时先封存起来,以备后用。
工部尚书高谷和户部尚书陈循倒是小吵了一架,陈循坚持认为新式甲胄制作方便,成本可以再降低一些,高谷则是毫不犹豫地把账目甩在他的脸上,明确表示现在的甲胄制作成本短期内已经降到了底线。
兵部尚书于谦正好在场,从中打圆场,最终商议的结果是,新式甲胄就按照工部提出的成本计算,毕竟也先都打过来了,再纠结这点银子没意思。
对于新式甲胄的缺额,于谦暂时以木片包裹兽皮冲抵铁片,虽然防御力降低了一些,但是也比没有强。
方案报上来,朱祁钰表扬了于谦的思维敏捷,小小批评了一下高谷的陈腐守旧,不过却让户部尽快把银子拨过去一半,以便加快兵刃甲胄的打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