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怎么教育好孩子?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误区二:技多不压身,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特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学弹琴、学舞蹈、学书法、学画画、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学武术,学了这个学那个。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尽量多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想以此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2)

第二种是:看到别人给孩子报,出于技多不压身的考量,自己也跟着报,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

第三种是:“勉强尽责”,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样就看他自己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

案例一:一个父亲曾对来访的记者说:“我女儿今年9岁,我们的经济条件还是比较紧张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因为我们觉得现在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会没有出息。到那时,不仅孩子会怪罪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会后悔的。于是一到星期天,我背着电子琴,她妈背着塞满舞蹈衣、鞋子、吃喝的背包,转战于城市的东西南北中。一天下来,我们一家三口汗流浃背,腰酸背疼。但想一想,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心里也就舒坦了些。可是现在孩子的学习也没有以前好了,总感觉她的压力太大,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盲目培养兴趣,结果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家长也感到迷茫了。

我反对不顾孩子实际盲目培养兴趣的做法,但不反对根据孩子实际的兴趣和特长,在孩子喜欢又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承受的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在这一点上我的邻居阿张做得就比较好。

案例二:阿张的女儿很喜欢音乐,孩子的乐感很强。在征求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他们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要学钢琴,成本那是很高的,又是买钢琴,又是请老师。但因为孩子喜欢,而且老师也觉得孩子确实有天赋,于是他们咬牙坚持,结果孩子学起来就很愉快、很轻松。学习累了,她就会弹弹琴,放松一下。现在,她的钢琴已经考过了五级,经常在学校、市里表演。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在班里总是前几名,兴趣爱好对她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误区三:越俎代庖,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包办

现在,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于是家长便越俎代庖,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大包大揽地代替了。常此以往,大人习惯了为孩子做事,孩子也习惯了依赖父母,并且养成了好吃懒做、不爱动手、不体谅父母,缺乏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极为不利。

案例一:我有个学生,16岁上的高一,可是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干,什么事情都要大人来帮忙。他不会叠被子、不会打扫宿舍卫生、不会洗衣服、不会自己上街买东西,为此常常受到同学的讥笑。他也为此动不动就闹着退学,说要到离家近的学校去上学。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很操心,也很无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太娇惯。孩子小的时候衣服大人帮着穿,饭大人给喂,玩的玩具也是大人帮着收拾,直到他七八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有时他也想帮大人干点比如扫地、拖地、洗碗的事情,家长怕他弄不好,反而给大人添乱,就坚决制止他。结果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越俎代庖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勤劳而富于爱心的家长,用自己糊涂的爱,培养了一个毫无生活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算他门门功课都是满分,但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进入社会后该怎么生存呢?相反那些从小就注意独立能力培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3)

案例二:一个家长这样说:“我的女儿今年8岁,上三年级,现在她自己的事情都是她自己来做。例如,自己洗衣服、梳头等,现在她已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候,我们工作忙,来不及按时回家,她就会熬好稀饭、买好馍、洗好菜,等我们回来炒两个菜就可以很快开饭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培养的,我们总是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干家务活我们也从不阻拦。她每完成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鼓励,从不责备。这样,慢慢地她就有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家长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看,这样多好,不但孩子得到了锻炼,家长也减轻了负担,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吗?

误区四:以偏概全,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现在几乎90%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都有这样的认识:只要学习好,等于全部好。

抱着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教育理念,家长在引导、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孩子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放松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独立精神、办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缺乏生活能力的“书呆子”,也使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被打入另类,更使得我们可爱的孩子,陷于无边无际的学习海洋中痛苦挣扎。更有甚者,这使一些孩子和家长自己成了学习成绩的牺牲品。

案例:李越儿老师在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秋子是个高二学生,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孩。有一次,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中,秋子承担了大部分组织与排练工作。她自编自导,干得投入而得心应手,在那种场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自信的秋子。

但在课堂上,她却自信不起来了。在只看分数不认人的老师眼里,秋子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常常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万分尴尬,恨不得能钻进地缝里藏起来,老师当众骂她猪脑子、脑积水。她也因此常被喊到老师办公室训话,每回出来都眼泪汪汪。

在家里,秋子的妈妈也像中国大部分家长那样,节衣缩食,风里来雨里去,送女儿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心要把秋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她不能容忍女儿有一点点惰性、一点点娇气、一点点落后,要是女儿有一处做不到便施以严厉的惩罚。

由于学习成绩上不去,在学校和家里都得不到肯定和温暖,她的自信一点一点被击碎,一到考试就紧张万分,对分数敏感到了恐怖的程度。每次考完试,她都如坐针毡扳着手指算分,晚上经常做噩梦,常常一脸泪水、一身冷汗地从噩梦中惊醒。

到了高二最后一个学期,她有3门功课不及格。她又一次被喊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告诉她,总成绩排在最后4名的同学,高三要被分流出去,而秋子就刚好排在倒数第4。分流就意味着留级或者被转到职业高中,作为一个孩子,怎么能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呢?结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后的会考她仍有两门功课不及格。秋子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吃了安眠药之后又打开煤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令她恐惧的世界……。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4)

看,以偏概全,以为只要学习好就等于全部好的教育理念多么错误、多么可悲、多么可怕。我们广大的家长是否该从中警醒了?让我们抛弃这一错误、落后的教育理念,抓品质培养、抓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抓综合素质培养。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只要求孩子学习,而要让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耍,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交,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义工活动和家庭劳动,把孩子和家长自己都从成绩、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以正常的途径学习、生活、成长。这样收益的不光是孩子本人和家长,还有我们整个的国家和民族。

误区五:急功近利,培养孩子是为了光耀门庭

急功近利是不少国人的一大通病,它表现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也不例外。

很多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本身健康、快乐地成长,更不是为了培养一名品质高尚、身心健康的普通劳动者,尽一份家长的责任,而是抱着很强的功利色彩,为了达到光耀门庭的私利而进行。

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这些家长强迫性地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强迫性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孩子反感但父母喜欢、父母认为重要的这个班、那个班。鼓励孩子时他们往往说:“你一定要争第一、考重点,给爸爸妈妈争气,给我们家争光。”批评孩子时他们则说:“不争气的东西,老子的脸让你丢尽了。”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一般指学习成绩好),他们就人前人后地显摆、卖弄,就连说缺点都不忘夸赞:“这小子不太懂事,老爱玩,不过脑子还可以,我也没怎么管,他就考得这么好,哈哈哈。”当孩子考得差的时候,他们又恨不得将天底下最难听、最让人受不了的话语用到孩子身上,像什么:“没用的东西,养只狗还能看门,养了你尽给我丢脸。”诸如此类的恶毒语言,孩子们如何承受得了?

看完这些,你有何感想?这样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是否很残忍、很落后,是否该让我们抛弃?扪心自问,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否也深深地烙印着急功近利的痕迹。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是否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不管怎样,我们都该警醒了、觉悟了。我们应该抛弃这一错误的教育理念,走出误区,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自然、平实地实施教育,自然、平和地对待孩子的一切。也许等我们将心态摆好了,按照自然、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一个综合素质高、阳光、健康、快乐的孩子就会站在我们的面前。也许他就是一个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