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阻敌
“太君,过了前面那道沟,架上两挺机关枪,游击队即使追上来,也只有吃枪子儿的份了。”杜时昆指着前边的大道沟,奸笑着说道。
“哟西。”熊本拿起手中的望远镜,向远处看了看,又回头瞅了瞅身后抓来的妇女,脸上挂上了淫邪的笑容。
“花姑娘的,太君先挑。”杜时昆用马鞭子指了指,“有几个很不错的,管保让您满意。”
“顶好,顶好。”熊本畅快地笑着,还伸出手拍了拍杜时昆的肩膀。
三个鬼子尖兵下了道沟,又一齐上坡,吴铭放过了他们,将枪口对准了骑在马上的熊本。
砰,子弹带着热量,一头扎进了熊本的脑袋,翻滚着将熊本的脑浆进行了一次搅拌。
呯,王莹也开了一枪,却打偏了,子弹在杜时昆的胳膊上穿了一个小洞,他一下子摔下骡子,痛得大声嚎叫。
吴铭冲着十几米外的王莹鼓励地点了点头,八百至一千米的距离,首发打偏也很正常,“修正标尺,注意风向,继续射击。”吴铭大声提醒道。
“明白。”王莹答应着,换了个位置,再一次将枪瞄准了敌人。
呯,吴铭再射一枪,鬼子的机枪手刚刚把机枪架好,便被飞来的子弹结果了狗命。
“用原装子弹,打鬼子钢盔上的小太阳。”吴铭边换位置,边冲着王莹喊道。
在整个波澜壮阔的抗战过程中,中**民前仆后继,用原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打败了自称是亚洲无敌的“蝗军”。今天当人们侃侃而谈当年的38式步枪,92式重机枪,歪把子,掷弹筒时,有一样东西也曾经给鬼子制造了不少麻烦如今却很少有人提起,它就是——鬼子的钢盔。
先说说鬼子在东北的战斗中,因为气候严寒,钢盔衬里太簿,作战出汗后,没有及时处理,头皮就和钢盔粘在了一起,强行去下会连头皮一起撕下。鬼子没遇到过这种状况,于是便自作聪明地用温水烫盔面,结果往往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脱落,不少鬼子都留下了奇特又好笑的钢盔头。
更为搞笑的是,作为一种保护头部的护具反而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戴钢盔的死亡率比不戴钢盔的死亡率还要高。直到后来,日本派专家到前线调查,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正是钢盔上的正前部的红色的小太阳,为敌军射击指明了目标,在有效距离内,瞄准小太阳,借助于三八大盖的穿透力,一枪就能打个穿颅。
所以抗战后期日军钢盔上再也没有了那个能召来死神的红色小太阳。
呯,王莹的步枪再次击发,一个正蹲在熊本身边呼唤着的鬼子,捂着胸口软倒在地。
“游击队呀,土八路。”杜时昆躺在地上,捂着胳膊嘶声叫着,“快开枪打呀,用炮轰呀!”
这个时候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很强的,枪声一响,他们便卧倒的卧倒,隐蔽的隐蔽,动作非常迅速。
相比之下,伪军可就不行了,有的乱哄哄的四处乱打枪,有的趴在地上,头也不敢抬,甚至还有十几个伪军惊慌失措地向回跑。
三个鬼子尖兵反应很快,听到枪声后立刻就地卧倒,将身子藏在坡后,慢慢地向上爬。
吴铭没有管这几个鬼子,他飞快地拉着枪栓,趁着敌人失去了指挥,暂时陷入了混乱,毫不留情地狙杀着暴露的目标。
两个伪军军官,一个鬼子机枪射手,一个试图指挥的鬼子班长又倒在他的枪下,呵呵,吴铭脸上带着冷酷的笑容,要不是这三八枪射速慢,老子玩死你们。
经过调整的王莹,状态也是越来越好,看着敌人一个个倒在自己的枪下,那种成就感带来的兴奋与愉悦是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老百姓们一阵骚动,有的恐惧地东张西望,有的害怕地蹲下了身子。
“机会来了。”脸上涂着锅灰尘,躲在老百姓里面的赵虹伸手去摸怀里的手枪,“得找个家伙把绳子割断,趁乱领着大家伙逃跑。”
正当赵虹冲着藏在老百姓里面的几个村干部眉来眼去,准备有所行动的时候,押后的两个班的鬼子已经闻声赶来支援,这些鬼子在两个班长的指挥下,嚎叫着,开枪打死了两个向后跑的溃兵,一阵拳打脚踢,将趴在地上的伪军赶了起来,又重新控制了骚动的老百姓。
两个鬼子尖兵爬到了坡顶,刚刚伸出头要观察情况,立刻遭到了四杆步枪的交叉射击,一个鬼子被击中,尸体打着滚翻到了沟底。另两个鬼子马上缩紧了脑袋,暂时不敢露头。
前队的一个班的鬼子只剩下了四个人,机关枪扔到了地上,再没有人敢去摸它,机关枪旁边躺着四具尸体,警告着其他人不要试图靠近。
“杀咯咯。”一个年长的鬼子班长接过了指挥权,一边指挥着两挺机关枪向着小山丘进行压制射击,一边派出五、六个鬼子驱赶着二十几个伪军向前冲去。
吴铭几个翻滚来到了王莹的身旁,说道:“你去那边的小土包,我留在这里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