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军听到呼喊声出来,就见一长队运粮的队伍蜿蜒着进村了。
肩挑手抬的,推独轮车的,负重的满满都是麻包。
队伍招摇进村,当即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昨晚开会,沈军明说了今年不出门讨饭,但村子里的人仍然将信将疑的。
毕竟没吃的了就出门讨饭已经成了他们村多年来的传统,而且除了救济粮之外,就没人听说还能先赊欠到粮食的。
但现在粮食真真切切的进了村,他们的口粮有着落了!
一直随大流过日子的村民们,这才惊觉,沈军说的可能是真的!
村里真的要变了?
“这是收条,共借了三千斤。”
程得禾看到沈军之后,递了一张纸过来。
看着浩浩荡荡的运粮队,沈军的眉头却不得舒展。
“怎么才这么点儿?”
三千斤听着不少,但分到每家每户,再碾成米,精确到个人就只有十几斤了。
十几斤米能吃几天?
“你还想借多少?这可是借的要还的!”
“你到底看没看过账册?咱们村一共才多少亩水田?你这样卯吃寅粮,想没想过大家伙儿明年的日子要怎么过?”
程得禾梗着脖子,眼看着又要跟他呛上,沈军忙摆了摆手。
“三千斤就三千斤吧,先入粮仓晚上分下去。”
沈军深知程得禾这种保守的思想已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能动摇的,也不想去做这无用功了。
村里的情况他怎么不了解?不然何至于如此着急!
整个村子好的水田不足两百亩,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亩产也才五百多斤,账面上算起来,十万多斤的收成看着不错。
但每亩三、四十斤雷打不动的农业税必须以公粮的形式上交。
村里人日日出工,累计的工分需要用钱来兑现,这个钱从哪里来?统称为‘三提五统’的提留款、建设费等各种摊派的费用又从哪里出?
这就必须卖余粮,以每斤一角一分的议价卖给公社粮站。
卖了这个议价粮,上面才给分配化肥、农药的指标。
这个没法省。
而且农资的需求越大,这个余粮就得卖得越多。
到最后能真切分配给农户的粮食真心不多了,能人均分到两百斤谷子已是相当不错的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