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尤利西斯已经从一个英俊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年老体迈的老人,有的同伴想打退堂鼓,他坚持继续前进,继续探索未知世界,他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话,中心意思就是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要追求美德和知识。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同伴们驾着小船继续向前走。
但丁和他的《神曲》(6)
但丁描写了尤利西斯这段神奇的经历,这个故事,尤其是尤利西斯鼓励同伴时讲的话,特别是其中的两行诗“人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一直流传下来。这两行诗也体现了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也不乏启迪意义。这个故事很有名,我先把这一段念一下,然后播放我录的一段音,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朗诵家塞蒙蒂朗诵的。他对《神曲》极有研究,已经录了《神曲》的所有诗篇,他经常举行诗歌朗诵会,在会上选择《神曲》里的一歌,先讲他对这一歌的理解,然后他朗诵这一作品,录成磁带发行。在但丁去世的地方拉韦纳,每年都要举行但丁诗歌的朗诵会,1998年9月在拉韦纳的一座教堂里,但丁生前常去的教堂,举行了《神曲》朗诵会,用中文和意大利文朗诵,其中就朗诵了地狱二十六歌,就是今天我们一会儿要听的。拉韦纳教堂里也经常举行但丁诗歌的朗诵会,经常有电台、电视台录音、转播,媒体采访,教堂里人满为患。这说明但丁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我现在先用中文把这一段念一下,念得不好请大家谅解,我采用的译本是北大一位老教授田德望用散文体译的,尤利西斯对他的同伴讲的一段话:“对我的儿子的挚爱,对年老父亲的孝心,以及会使巴蒂洛佩(他的妻子)喜悦的应有的恩爱,都不能战胜我渴望阅历世界,体验人类的罪恶和美德的热情。我仅仅撑着一只船,带着那伙没有离弃我的同伴启航,驶向又深又辽阔的大海,直到西班牙,直到摩洛哥。两边的海岸我都看到了,还看到了沙丁岛,和被这个海环绕的其它的岛屿。当我们来到海格立斯竖立的界碑,到了不让人继续前进的那道狭窄的海峡时,我和我的同伴们都已经老迈迟钝。‘啊,弟兄们啊!’我说,‘你们经历千万种危险,到达了西方。现在,我们残余的生命已经这样短促,你们不要不利用它去认识太阳背后无人的世界。细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我用这段简短的讲话,促使我的伙伴们那样渴望出发,即使我随后想阻止他们,都再也阻止不住。清晨时分,调转了船尾,我们就把我们的桨当作翅膀,作飞一般的疯狂航行!”现在我们听一下意大利著名朗诵艺术家塞蒙蒂用意大利语朗诵的这一段。(放录音)
尽管转录和再次播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我们可以听出塞蒙蒂的朗诵音色很优美,同时充满了一种内在的激情。这样一段传奇色彩的经历,他用了一种平和的、内心的激情来朗诵,而不是像我们听到有些朗诵有很多表演的成分,有一种戏剧演出的成分,甚至借助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好像不那样,朗诵就没有力量,就不能打动人似的。他的这个朗诵完全靠一种内在的节奏,内在的感情,很平和地表达尤利西斯当时的心态,他的刚强的、坚贞不屈的品格,听了以后很舒服,能够感受到原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下面我再提示一下,我们阅读《神曲》时还可以有另一个切入点,就是可以去欣赏《神曲》里很多名句格言,这些名句格言充满了哲学思想,是但丁对他自己的阅历,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高度精确的概括。比方说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里有两句名诗,“人生来不是为了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比方说,但丁描写的在地狱的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里曾经非常恰当地引用过这两句诗,他在该书的《序言》里这么写,“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符合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我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这是马克思把但丁在地狱门上写的两句诗借鉴过来,用来告诫要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有这样一种品格,坚韧不拨,不受舆论偏见的干扰。同样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两句诗马克思也非常欣赏,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里引用这两句,并加以发挥,进一步阐述,“任何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对于我们来讲也可以作为一个人生的格言,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的时候,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的偏见,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在《神曲》里还有这样两句,“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不幸的时候回忆幸福的时光。”但丁这两句诗也很有名,英美很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引用过,因为这非常的深刻。我们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受到迫害,被打成牛鬼蛇神,这个时候回忆从前的家庭、工作、朋友,非常痛苦。人在沦为“非人”的时候,回忆作为一个“人”能够正常地生活,获得应有的愉悦的时候,是最大的痛苦。我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都不能被阅读了,当然也包括但丁的《神曲》。但是,但丁的《神曲》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得到了流传。因为在“文革”中,我们都要学习马恩著作、马恩选集。在这些书里,就有很多外国文学典故。后来我曾做过一些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里,引用到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典故、外国文学作品典故,一共有247处,也可能我的统计不太精确。除了引用典故之外,还有很多场合,提到了一些外国作家的姓名和作品。《神曲》中有五处引用了但丁的诗句,刚才我已经列举了,还有几处引到但丁的名字。通过这些,我们从某种程度上接触到了外国文学作品。更早一点,五十年代中期我读大学时,正是号召向科学进军,报上宣传也常常引用马克思引述的《神曲·地狱》里的诗句。这些诗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流传,并被人们接受。这说明再怎么对文化进行禁锢封杀,但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还是以各种方式,或是公开、或是地下,流传开了。我在意大利访问时,一家意大利报纸请我写一篇文章,介绍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我就讲了这些故事,我们怎么通过马恩著作接触但丁的诗句。我在文章中写道,这些诗句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启示,今天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时,也对我们有启迪和鼓励的作用。后来,这篇文章发表时,这家报纸的编辑就给我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但丁的诗句帮助中国人进行新的长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但丁和他的《神曲》(7)
下面我想讲一讲但丁《神曲》在中国的传播中做出了很多贡献的翻译家,我们要感谢他们。我简单地提一下。最早一位把《神曲》完整地翻译过来的是王维克先生。王先生是学理工出身的,他学法文,在上海南京一些高校、中学教过书。据说,他曾经教过华罗庚先生。他后来从事文学翻译,他从法文翻译了《神曲》。在三十年代出版,以后一直不断再版,是中国第一部从法文翻译的《神曲》全译本,也是流传最广的译本。他在《神曲》的传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想接着谈一谈的是田德望先生,一位北京大学的已故教授,他是第一个从意大利语原文翻译《神曲》的。田德望先生三十年代就到意大利留学攻读《神曲》,而且在清华大学西洋语言文学系念书的时候,也听过外籍教师讲授的《神曲》。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把《神曲》介绍过来,但是回国之后,由于抗战、解放战争、解放后的种种原因,他的夙愿一直没有实现。他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教德语。一直到1982年七十三岁退休。这个时候是一般人在家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时候,田德望先生却下决心从原文开始翻译《神曲》。没过几年,他患了癌症,动了手术,接受化疗,在重病的情况下他继续他的事业。不幸癌症再次发作,他又动了第二次手术,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一支笔。因为是泌尿系统的癌症,动了手术他不能在椅子上坐很久,每天只能工作两小时,年事已高,戴老花眼镜也看不清外图文字,只得再加放大镜。他整整工作了十八年,从1982年一直工作到2000年,花了十八年时间把《神曲》全部翻译出来。他八月份翻译完《神曲》的《天堂》篇,翻译完了以后,老先生突然觉得他没有事情干了,失去了精神寄托,不知道干什么好,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价值,心情郁闷烦躁,十月份就去世了。田德望老先生把自己的生命和《神曲》融合在一起,他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心血和生命力都投入到翻译中去,和《神曲》合二为一了。《神曲》翻完了,他肉体的生命也终结了,而在《神曲》的中译本里,像凤凰涅槃一样,他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他和《神曲》一起流传下来,他本人到了天堂和但丁继续灵魂的对话。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事迹。他生前的生活也非常清贫,作为北大的教授,没有像现在的一些大腕那样徒有虚名,也不受媒体的关注,他十八年默默地、坚韧地从事这项有意义的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所以我们今天阅读《神曲》的中译本,无论是王维克先生最早的译本,还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田德望先生的译本,我们都表示对他们的由衷的深深的敬意,是他们带我们走近《神曲》,走近但丁,他们功不可没。
今天我把自己对阅读《神曲》的一些体会,一些见解跟大家交流,没有对《神曲》和但丁作全面的讲解。最后,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感谢。(掌声!)
问:请问吕老师,但丁《神曲》对现实人生的激励意义是什么?对文学创作有什么指导价值?谢谢。
答:关于《神曲》的现实意义,我刚才也涉及到了一些。我想但丁写的《神曲》讲的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一幅全景图,但是我们要仔细看一看、领悟一下的话,也可以说但丁描述的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全景图,有利于我们既认识中世纪文艺复兴这一段时期,也有利于我们思考当今的现实意义。第二,但丁《神曲》的哲理思想,他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我们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关于但丁《神曲》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很充分地展开,但是他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要以人为本,再进一步说,现在提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是有很多现实的参照价值。因为人文主义并不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地理的概念,而是贯彻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申办成功北京2008年奥运会,我觉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在于我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观念。人文奥运这个词,在我们官方的翻译当中译成了人民的奥运,实际上,萨马兰奇和奥林匹克宪章里都讲得很清楚,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精神是古典人文主义。所谓古典人文主义,就是指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西方人文主义。我们今天筹备奥运会,要搞人文奥运,到底怎么做,是仅仅局限于一些实事,还是从根本上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教育、宣传和实践中去。我们今天对人文主义,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很好地抓住本质。读《神曲》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另外对我们创作的启示,我觉得《神曲》在结构上、在对种种形色色的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场景、人物的描写上,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在细节的刻画上,在诗歌的韵律上,它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今天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借鉴的。
问:谢谢吕老师的辛勤劳动。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想您给我们一点建议,我们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阅读?给我们一些好的方法,可以吗?
答:现在年轻人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不像我们年轻的时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像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连收音机也没有,就是靠阅读文学作品。现在不一样了,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多元。对阅读很难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最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要有一个认识,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没有过时,值得我们去读。另外,我们在选择阅读作品时,不要太受时尚的干扰。现在的一些作品,在问世以前、问世以后有大量的炒作。实际上,我们如果有独立的见解,可以看出炒作的成分很多,作品并不很好。现在对古典的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炒作,评论文章也很少,好像古典的作文已经过时了,也没有很多时间去阅读,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东西是值得阅读的,因为它们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所积累的精品,人类的智慧、人类文明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读的话,无论是从思想上、艺术上、做人上,都可以得到很大启示。如果我们首先有这个认识,我们就会想办法挤出时间,或者排除一些时尚的东西、前卫的东西、静下心来阅读这些作品。只要有这个心态,不需要什么方法,静下心去读就够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但丁和他的《神曲》(8)
问:请问吕老师,您也翻译过《神曲》对吗?您是什么期间翻译的?您和田老师的译本在特点上有哪些不同?另外,我还想问,您认为但丁是主张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谢谢。
答:我很遗憾我没有翻译《神曲》的全部著作。有出版社曾经约稿,我说等我晚年摆脱各种事务之后,我很想译,想尝试用诗体来译,想把晚年全部交给它,但是现在看起来是力不从心了。我零星地翻译过一些诗篇,我自己写的文章里都引用我自己用诗体翻译的《神曲》诗句,另外我也断断续续地翻译过一些但丁的单篇诗,发表在一些刊物上,后收入一些集子里。没有翻译过《神曲》是我最大的遗憾,可能是难以弥补的一个遗憾。关于但丁认为人本善还是人本恶,这个我觉得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只能这样说,但丁认为人本性上是可以善的,是可以排除恶的侵蚀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把握自己。
主持人:像维吉尔和比阿特丽斯带领但丁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一样,吕先生导引我们在但丁和他的《神曲》的精神世界里做了一番遨游。在但丁的思想当中,他主张人是天生富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因为真正使人高贵的是理性。刚才吕先生不止一次地引用了但丁的那句诗句,说得是多好啊!“人生来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而是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诗人是渴望一个没有黑暗和罪恶的世界,也许它只在艺术里,那么让我们一起接受比阿特丽斯的召引,去升入艺术的天堂。伟大的但丁、伟大的《神曲》、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它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不知道我们能否真的走近它。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