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圣宋元宝 > 第255部分(第1页)

第255部分(第1页)

听施大人的话就是一副很厉害的样子,他连反驳的话都找不出来——可是当海州拔头水军过来的时候,童贯发觉自己被忽悠了。

据前往通州催兵的信使报告:海州水军为首的旗舰是两艘船体非常长,非常高大的战船。据说这辆艘船载重量约在千料上下,全通州水军上下,没哪艘船比这艘船更大了。

童贯一听就来火了——海州县主簿敢驾驶这样的大船来,听到他的催兵要求,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答应带船进发——这说明:比通州水军体型更大战船,也能在江宁府附近行驶啊。

原来我被骗了——自此之后,童贯憋了一口邪火。

通州地方邪啊,无论谁到了那里,都开始变的阳奉阴违,那通州主簿答应的很爽快,可前前后后,对方都爽快的五六回了,每次都是答应的很响亮,却坚决不动身。

好吧,对方的战船来来回回,都在囤积物资,增加军力,一点没闲着。看着这份上,我忍了。

眼看着,江宁府对面方腊的船队越来越庞大,大约对方也在担心己方水上力量薄弱,所以不敢轻易进兵,非要等积攒够了实力……好吧,我童贯忍了。他告诉周围将领:别急,海州方面也在增加船只数量,每次船队返回通州,后面都拖着不少本不适合在海上航行,却适合江面行驶的战船。

三催四请下,也许海州主簿终于觉得力量足够了,他答应次日出发的消息传回江宁府,童贯顿时松了口气……好吧,这支海州水兵可是打败过梁山泊贼寇的,虽然现在他们的统领也是梁山泊的降将,但总算对水战不外行。等他们来了,江宁府就安全了。

童贯刻意忽略了枢密院调兵文书里没征调海州水军的问题,虽然他们运送海州团练,据说只是受到团练方的雇用,但这也没什么,自己是枢密使,副帅是太尉,等海州水军来了,想要扣下他们,还不是一纸公文的事情。

当日清晨,神清气爽的童贯才起床,就有人报告一个不好的消息:对面,方腊水军全军出动了。

童贯先是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带着人登上高处一看,立马又乐了——方腊水军是奔着下游去的。哈哈,时穿时长卿呀,你蹲在通州推三阻四的,这下好了,连方腊水军也知道你的动向。如今吃亏了不是,你这才出发,方腊水军就全体出动了。

中午时分,下游浓烟四起,童贯见到这种阵式,心中不免忐忑:难道我又葬送了一支队伍?……不对啊,他们还没有到我的麾下,我只不过让他们及时赶到而已,怨不着我啊。

时间慢慢地向前行走,童贯觉得每一秒钟都过得那么悠长。

第401章 打仗不再靠拳头了?

最初,浓烟刚飘起不久,江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打雷一般的声音。这打雷声接连不断响成了一片,滚滚的浓烟反而被人忽略了。

古人并不知道光线传播比声音快,他们先看到烟火,然后听到雷声,却并没有把这二者联想到一起。这烟火有可能是拔头水军战船被焚烧而产生的,当然,也可能是方腊水军的船只焚烧而形成,不过,因为大家都见了方腊水军出营时的威势,所以后一种想法只是在脑海中转了转,却觉得绝无可能。

其实,宋人是最早知道光线的“小孔成像作用”,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发现了小孔成像以及银版固定影像的现象,如果苏轼不是被贬谪,导致他的学问在宋代不被尊崇,也许照相机已经相片会在宋代被发明出来,也许中国会提前发现某些光学理论……但这个时候,众人都在忧心忡忡的望着下游。

接下来,浓烟不仅没有飘散,反而不断有新的火柱飘上天空,在此期间,隐隐的雷声一直响个不停。等到了傍晚,火光越来越亮,下游方向已经红透了半边天,在暮色中,那片火焰比晚霞更明亮。

方腊水军出阵的时候,那庞大的数量吓坏了所有人,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不敢猜想胜负的结果,只是希望海州水军方面不要损失的太惨。此刻,眼见得暮色苍茫,江面上的雷声还响个不停,太尉谭稹叹了口气,竖起大拇指夸奖:“海州军真是顽强啊,都打了一下午了,虽处劣势,居然还缠斗不休。嗯,看来,方腊军不可避免地要被拖入了夜战,但愿夜战能有转机……至少,他们能多逃出几艘船来吧?”

在场的将领中,多数都见识了方腊水军出动时那浩大的队伍,这时候,众人都猜测海州雷火兵是处于下风。然而,一直处于逆境的队伍,面对如铁壁铜墙一般推进的巨船,鏖战半日犹在坚持战斗,而且把战事拖延到了晚上——这支队伍该有多顽强啊。

这一刻,众人虽然都未见过海州雷火兵当面,但都不由自主的在心中默默向这支队伍致敬。

真是顽强啊!

因为最后的战况不明朗,童贯等人一直放心不下,众将聚集起来一直未解散,就枯坐在帐中等候最终结果。傍晚时分,方腊水军部分的战船零零星星的返回,但这些战船都是小型战船,并不是战事的决定因素,这让大家对战况的判断依然摸不着头脑——虽然返回的战船全都是一副惨遭极度蹂躏的模样。

童贯在帐中一边指挥江宁府残存的水军人员冒险过江,打探下游的战况,一边感慨:“没想到海州雷火兵如此强悍,大约,摩尼教教匪也吃了不少亏,瞧他们的小船一副惨样……可方腊水军的大船在那里?他们的巨型楼船、艨艟、斗舰、大海鳅……怎么都没见返回?”

童贯这座军帐就扎在江岸的大堤下方,大堤上时不时有了望的军士下来,汇报方腊水军的情况,方腊军战败的船只入营,全在岸上的监控下……当然,如果他们朝江北岸冲过来,童贯也有足够的逃跑时间。

因为方腊水军的空群出动,整整一天江面上几乎没有渔船,只有江水滔滔不停地向下奔流,所以,这时候方腊水军的一举一动都特别明显。谭稹侧耳倾听着夜晚的风声,风声当中,那隐隐雷鸣声依旧响个不停,而且有越来越清晰的倾向。太尉谭稹闭上眼睛,想了想,插话说:“海州雷火军真是坚韧——他们还在打。”

这种坚韧让战士们肃然起敬。

现代历史教科书用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不可信度叙说道:宋代是一个软弱的王朝,俗称“弱宋”——然而,据统计,宋代对外战争的胜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等同唐宋两代的总和。

这种胜率就是依靠决定的坚韧取得的——两宋时代,宋人军事方面有天生缺憾。他们失去了所有的养马基地,全国的骑兵只有三万左右。而冷兵器战斗中,骑兵是王者。

因为宋人没有足够的骑兵,他们只能用肉体对抗数量庞大的胡人骑兵。宋人的重装步兵披挂的步人甲,重量达到四十余公斤。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铠甲重量。除了步人甲之外,人类历史上大多数铠甲没有超过三十公斤的,即使是骑士战争中著名的、铁罐头式的骑士全身铠,也不曾达到步人甲的份量。

然而,现代考古学从墓葬挖掘中发现,由于五六个世纪都奉行佛教,大多数宋人已经几百年不吃肉了,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一米七八的个头在宋代已经是罕见的大高个了。就是这样的身高体重,宋人用他们瘦弱矮小的身躯,披挂起罕见的重铠,取得了在对外战争中堪比唐宋的胜利——这是何等的顽强与坚韧!

一个身高一米五六的人,即使披上四十公斤的重铠,整体分量也就一百公斤左右;而一匹战马重量约半吨,以时速六十公里的速度撞向重装步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步兵铠甲在沉重,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岂能应付数以十万计的西夏、辽国骑兵。

大宋的边军是顽强的,他们能披挂上四十公斤的重铠,排列出森严的阵式,面对西夏辽国骑兵的一波波冲击,并在百分之七十战争对外中取得胜利——然而由于体力耐力限制,吃素长大的宋兵是不耐久战的,他们常常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却无力对败兵进行追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