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獒王 > 第32部分(第1页)

第32部分(第1页)

《獒》出自女作家华文庸之手,受到文学评论家何镇邦、《藏獒》作者杨志军、茅盾文学奖评委贺绍俊等许多学者的一致好评。《藏獒》作者杨志军评价说:“女性写獒,更多一些柔情和细节,更多一些近距离的触摸,不一样的藏獒,不一样的忠猛,不一样的感动。”

福州晚报:〃獒〃凶猛

近日,一本名为《獒》的长篇小说在网络和出版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新浪、搜狐、腾讯、铁血等门户网站纷纷以焦点头条的形式强势推荐,真可谓“獒”凶猛!

9月中旬,《獒》惊现各大网站,短时间内其在新浪读书的点击量已超过400万,读者留言近千条,引起众书迷的狂热追捧,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随着该书在网络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引发了内地十多家出版机构及各文化公司的集体垂青,纷纷高价争抢包括其台湾繁体版权在内的出版权,最后,北京智工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首印十万的高额版税签下了本书的中文简体出版权,旨在掀起新一轮关于“草原生存法则”的阅读高潮。

北京智工场文化前两年都曾打造过出版界年度最畅销图书,2006年的《天眼》、2007年的《士兵突击》都创下了百万销量。该公司发言人称,公司之所以以如此高额版税争取到该书出版代理权,是因为发现该书对人性及其它物种的认识非同一般,远远超出了同类小说,是一部具有“理性光辉”的描写动物的小说,应该说是中国小说界的一大收获。

前两年杨志军出火了一本《藏獒》。杨志军以他的作品完成了他对父亲也是对獒的最后追忆;而华文庸的《獒》则把背景设定在和现实平行的时间上,这让读者更能与时俱进地感受到现代草原文化与我们的差别所在,因此比之《藏獒》,《獒》在形象上显得更为现代一些。

在书里,华文庸以一种客观而冷静、深情而理智的的语言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一个充满了智慧和灵性神秘物种——藏獒的形象,以藏獒为中心,展开了“我”和其他几位主角的草原生活,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这条藏獒为铺衬。人性化的描写则让这只獒以一种贯穿整个作品始终的主角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充分信服与关注的心态中越来越生动并越来越丰满地憧憬着、喜爱并敬仰着这个高贵、忠诚的异类——似乎是这个地球上绝无仅有的、仿佛是神界派下来的高贵和智慧的天使化身!  华文庸对獒所表现出来的宽厚、仁慈、勇敢和忠诚的獒性文化给予了绝对肯定,以此来凸显时下追求和推崇的万物仁善的平民意识。的确,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而这些生物、动物们最质朴、最原始的本能表露也有着一种震撼心灵的美——这也许就是杨志军和华文庸们写獒的初衷吧。 。 想看书来

新闻晨报:动物灵性与牧民草原之未来

版:悦读·书评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文何镇邦(著名文学评论家)

这些年来,动物小说正在悄然地火起来,写藏獒的、写熊猫的,还有写狼和豹子的,都是畅销书。因此,当我拿到华文庸的这部书名叫《獒》的力作时,以为是赶热闹的,并不怎么在意;但是当我一节一节地读下去,读到人遭遇狼群时殊死搏斗的场面,不仅被吸引住了,也被震撼了。

小说以一位叫肖兵的特种部队退伍兵为视角和故事的线索,写他从特种部队退伍后径直来到位于西藏日喀则山区边界的一个小村落里,同藏族牧民多吉大叔和他的小儿子格桑,还有他们家养的一头藏獒大黑相处的一年中所经历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当然是那头全身毛发黑的母獒大黑,小说写“我”同大黑逐渐熟悉的过程;与大黑护主和保护主人家的羊群等,种种通人性的故事。当然,也重点写大黑同狼进行殊死搏斗的场面。尤其是小说的后半部“不公正的对抗”、“什么叫致人死地”、“论狼的持久战”等几节写肖兵与多吉大叔放羊遇狼群包围,大黑挣脱锁链赶来救援与狼群搏斗的场面,更是惊心动魄。小说中写大黑细心地照顾多吉大叔捡回来的小狼崽,还有她同毛毛交欢后怀孕产下四只小藏獒的情节,则更写出大黑母性的温柔。

小说以方方面面写这头不会说话但通人性、有性格的母獒,把她忠诚卫护主人,正直、英勇、温柔的每个侧面表现出来,使其形象主体化,以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说中除了用集中的笔墨写大黑外,也写了扎西木大叔家养的獒——巴顿,以及央金梅朵回娘家探亲时带来的公獒毛毛,以此为大黑的陪衬。

平心而论,小说中写獒的地方固然精彩,可比较起来,我以为写狼的文字更加熟悉。小说既写狼的凶残、贪婪的本性,也写狼的狡猾、精明以及其护犊的本性和团队精神。小说的开篇处,为“我”与小格桑一次放羊时遭遇狼群,爬上了树,狼群架起了狼梯进行攻击的场面,颇为有趣;小说的103节“授课的狼”为老狼教授小狼捕食的场面,则更是别开生面;当然,像“决战巅峰”章节,写外来狼与本地狼两个狼群对决的场面,更是让人惊心动魄。如果作者不熟悉狼与狼群,是写不出这么精彩的描写狼的种种文字的。

小说中关于藏族牧民多吉大叔以及作为他反衬的扎西木大叔的形象刻画也是颇具匠心的。肖兵所投奔的多吉大叔,是一个典型的藏族牧民,他在草原逐草而居,放牧为生,跟小儿子格桑和母獒大黑相依为命。他为人正直、豪爽、乐于助人,也坚持正义。他懂得草原的生物链,这是他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当他把被遗弃在狼窝里濒临死亡的小狼崽抱回家来养时,对不理解的小儿子格桑说起了这样一段话:

“孩子啊,现在草原上的狼一天一天地减少,野兔子在一天一天地增多,咱们的牧场眼看就要荒了,如果牧场荒了,又拿什么来喂养咱们的羊?咱们是牧民,为了喂壮咱们的羊,咱们打狼杀狼,但有时候,也必须救狼护狼。 ”

这一番话,透出一种关于草原生物链的哲理,也表现出一个普通藏族牧民的聪明。作者在藏族牧民身上花费的笔墨虽然不多,但由于善于运用点睛之笔,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作者笔下的肖兵,虽是为了疗伤和好奇才在退伍后到藏南草原生活,实际上,肖兵在草原的一段生活,使他从草原牧民身上学到很多。肖兵爱草原,请看这么一段关于肖兵眼中美丽草原的描写——“辽阔的大草原像一块碧绿无边的大毯子,远处起伏着一个个山色,蓝天、白云、一个藏族老人,一个年轻孩子,一个穿着绿军装的我,一群白羊,一只藏獒,在一片汪洋般的绿色中向前移动。你想象不出,那有多么美,美得让人心醉,连草原上的风和空气都带着一种抚慰人的温柔。 ”读着这么一段描写大草原美景的文字,你不感到心旷神怡吗?

看来,《獒》的成功秘诀在于,作者不是以猎奇的心去写獒、狼等动物;也不是以猎奇的心去写牧民和草原,而是爱他们,写出动物的通人性之处。这一点,是值得提取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北京晨报:子非獒,焉知獒之勇

●韩浩月

2008年11月23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