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爱因斯坦相对论 > 12韦伯教授18961898(第1页)

12韦伯教授18961898(第1页)

爱因斯坦12韦伯教授1896-1898

1896年10月,经过阿劳州立中学一年的教导,拿到中学毕业文凭的17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次报考后成功进入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这所学院创建于1854年,是由瑞士联邦政府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为蓝本而创立的理工学院,爱因斯坦入学时学院有841名学生,定位为技术师范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时名气虽然不如附近的苏黎世大学以及日内瓦和巴塞尔的大学,甚至直到1911年更名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时才具备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但它在工程和科学方面却有良好的声誉。爱因斯坦首次报考时就注意到其优异数理能力的物理系主任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教授当时刚争取到一幢崭新的大楼,由电子行业巨头也是爱因斯坦兄弟公司的对手西门子公司出资兴建,韦伯教授还将自己的阵地建设成为以精密测量而闻名的模范实验室。

当时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分7个系,1895年10月爱因斯坦首次报考学院时申请的是工程系,1896年10月第二次报考时可能为了打消父亲邀请其创业的妄想以及自己日渐明确的兴趣所在,而申请了旨在培养数学及科学教师的“第6系”教育系,不过,此教育系只培养数学和物理教师,这应该也是爱因斯坦报考教育系的一大原因,这一时期爱因斯坦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数学或者物理教师,当一名教员,伟人的选择总有相似之处。

与爱因斯坦同入学的教育系同学只是11人,爱因斯坦最初住的学生公寓,物质生活也不算滋润,每月只能从舅舅凯撒·科赫那拿100瑞士法郎作为学习和生活费用,还要拿出20法郎交给瑞士政府作为将来成功申请瑞士公民身份的费用。

爱因斯坦读大学时所处的19世纪末期,理论物理学正在日渐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但尚未成为主流,此时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也是历史上第一批理论物理学教授有德国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荷兰的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奥地利维也纳的路德维希·爱德华·玻尔兹曼(1844年2月20日—1906年9月5日)等人。等人之中不包括首先赏识爱因斯坦的韦伯教授,这为两人初见美好,中期美丽,但后期隔阂的关系埋下了令人惋惜的伏笔。

当然,爱因斯坦当时的见识也不比韦伯教授高多少,他也没有认识到物理学与数学的结合是物理学前进的方向,认识到数学对物理学的重要性,对此,后来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还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其原因不仅在于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超过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在于下述奇特的经验。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所能有的短暂的一生。因此,我觉得自己的处境象布里丹的驴子一样,它不能决定究竟该吃哪一捆草。

这显然是由于我在数学领域里的直觉能力不够强,以致不能把真正带有根本性的最重要的东西同其余那些多少是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可靠地区分开来。此外,我对自然知识的兴趣,无疑地也比较强;而且作为一个学生,我还不清楚,在物理学中,通向更深入的基本知识的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数学方法联系着的。只是在几年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后,我才逐渐地明白了这一点。

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有满足对更深邃的知识的渴望。在这里,已有的而且尚未充分地被联系起来的实验数据的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堵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开不管。”

后来,爱因斯坦对自己年轻时忽视了数学惋惜不已,在同彼得·巴基谈话时说道:“早先我以为一个成功的物理学家只要懂得初等数学就够了,但后来我十分遗憾地认识到,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初入学院的爱因斯坦全身心热情的投入了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教授的物理教学中。爱因斯坦和韦伯教授的关系有一个不错的起点:1895年10月,比“应届生”小两岁的爱因斯坦被特许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那次考试虽因“偏科”而失败,但由于数学和物理成绩可观,韦伯教授亲自给爱因斯坦提了建议,鼓励他待在苏黎世,并允许他旁听自己的课。虽然爱因斯坦采纳的是学院院长阿尔宾·赫佐格的建议,决定到25英里以西的阿劳州立中学花一年时间补完中学学业,之后再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但韦伯教授的这份善意显然给年轻的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在晚年依然有所回忆。

爱因斯坦入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后,他与韦伯教授在头两年依然互相褒奖,爱因斯坦选了韦伯讲授的所有课程,且起码在最初一段时间里非常喜爱那些课程。这种喜爱在爱因斯坦的信件里有清晰的体现,比如在1898年2月16日给米列娃·玛丽克的信里,爱因斯坦写道:“韦伯的课是少数几门令我印象深刻的课。韦伯高屋建瓴地讲授了热学(温度、热量、热运动、气体动力理论),我一门接一门地期待着他的课程。他上的每一门课我都很喜欢。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在韦伯的实验室中工作,选修了他的十五门课(五门实验课,十门理论课),而且考地都很好。”

爱因斯坦喜爱韦伯课程的另一个佐证是他留下的听课笔记。在《爱因斯坦全集》第一卷所收录的文件中,篇幅最大的就是关于韦伯课程的听课笔记,总计达150页左右。哪怕用爱因斯坦一生的文字来衡量,除跟波兰物理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1898年8月20日-1968年1月15日)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外,这恐怕也是篇幅最大的“文件”之一。如果考虑到爱因斯坦曾宣称过自己不是那种喜欢把课上讲授的一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人,并且也确实没有留下关于任何其他课程的同等篇幅的听课笔记,那他对韦伯课程的这种投入就显得尤为特殊。

韦伯教授究竟讲授过哪些课程呢?从《爱因斯坦全集》所收录的爱因斯坦成绩单上可看到以下课单:

物理学电工原理、测量仪器及方法电振荡电工实验物理实验中的科研项目机电导引交流电交流电系统与交流电动机绝对电测量系统交流电理论导引

老实讲,对喜爱理论物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乏味的课单。哪怕考虑到像相对论和量子论那样的有趣理论尚未问世,以及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在当时尚未正式“分家”,这个课单也是足够乏味的——尤其是包含了那么多大同小异,且显著偏于技术的电学课程。虽然爱因斯坦当时对物理学的兴趣尚未如后来那样鲜明地偏于理论,后来在自述里,爱因斯坦还宣称自己当时满怀兴趣地在韦伯教授的物理实验室里积极工作,但终究是未来的理论物理大师的爱因斯坦能认真的学习韦伯教授的实验物理课却也难能可贵,更反映了当初爱因斯坦对韦伯教授的崇敬。

爱因斯坦12韦伯教授1896-1898

1896年10月,经过阿劳州立中学一年的教导,拿到中学毕业文凭的17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次报考后成功进入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这所学院创建于1854年,是由瑞士联邦政府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为蓝本而创立的理工学院,爱因斯坦入学时学院有841名学生,定位为技术师范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时名气虽然不如附近的苏黎世大学以及日内瓦和巴塞尔的大学,甚至直到1911年更名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时才具备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但它在工程和科学方面却有良好的声誉。爱因斯坦首次报考时就注意到其优异数理能力的物理系主任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教授当时刚争取到一幢崭新的大楼,由电子行业巨头也是爱因斯坦兄弟公司的对手西门子公司出资兴建,韦伯教授还将自己的阵地建设成为以精密测量而闻名的模范实验室。

当时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分7个系,1895年10月爱因斯坦首次报考学院时申请的是工程系,1896年10月第二次报考时可能为了打消父亲邀请其创业的妄想以及自己日渐明确的兴趣所在,而申请了旨在培养数学及科学教师的“第6系”教育系,不过,此教育系只培养数学和物理教师,这应该也是爱因斯坦报考教育系的一大原因,这一时期爱因斯坦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数学或者物理教师,当一名教员,伟人的选择总有相似之处。

与爱因斯坦同入学的教育系同学只是11人,爱因斯坦最初住的学生公寓,物质生活也不算滋润,每月只能从舅舅凯撒·科赫那拿100瑞士法郎作为学习和生活费用,还要拿出20法郎交给瑞士政府作为将来成功申请瑞士公民身份的费用。

爱因斯坦读大学时所处的19世纪末期,理论物理学正在日渐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但尚未成为主流,此时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也是历史上第一批理论物理学教授有德国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荷兰的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奥地利维也纳的路德维希·爱德华·玻尔兹曼(1844年2月20日—1906年9月5日)等人。等人之中不包括首先赏识爱因斯坦的韦伯教授,这为两人初见美好,中期美丽,但后期隔阂的关系埋下了令人惋惜的伏笔。

当然,爱因斯坦当时的见识也不比韦伯教授高多少,他也没有认识到物理学与数学的结合是物理学前进的方向,认识到数学对物理学的重要性,对此,后来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还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其原因不仅在于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超过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在于下述奇特的经验。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所能有的短暂的一生。因此,我觉得自己的处境象布里丹的驴子一样,它不能决定究竟该吃哪一捆草。

这显然是由于我在数学领域里的直觉能力不够强,以致不能把真正带有根本性的最重要的东西同其余那些多少是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可靠地区分开来。此外,我对自然知识的兴趣,无疑地也比较强;而且作为一个学生,我还不清楚,在物理学中,通向更深入的基本知识的道路是同最精密的数学方法联系着的。只是在几年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后,我才逐渐地明白了这一点。

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有满足对更深邃的知识的渴望。在这里,已有的而且尚未充分地被联系起来的实验数据的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堵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开不管。”

后来,爱因斯坦对自己年轻时忽视了数学惋惜不已,在同彼得·巴基谈话时说道:“早先我以为一个成功的物理学家只要懂得初等数学就够了,但后来我十分遗憾地认识到,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初入学院的爱因斯坦全身心热情的投入了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教授的物理教学中。爱因斯坦和韦伯教授的关系有一个不错的起点:1895年10月,比“应届生”小两岁的爱因斯坦被特许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那次考试虽因“偏科”而失败,但由于数学和物理成绩可观,韦伯教授亲自给爱因斯坦提了建议,鼓励他待在苏黎世,并允许他旁听自己的课。虽然爱因斯坦采纳的是学院院长阿尔宾·赫佐格的建议,决定到25英里以西的阿劳州立中学花一年时间补完中学学业,之后再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但韦伯教授的这份善意显然给年轻的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在晚年依然有所回忆。

爱因斯坦入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后,他与韦伯教授在头两年依然互相褒奖,爱因斯坦选了韦伯讲授的所有课程,且起码在最初一段时间里非常喜爱那些课程。这种喜爱在爱因斯坦的信件里有清晰的体现,比如在1898年2月16日给米列娃·玛丽克的信里,爱因斯坦写道:“韦伯的课是少数几门令我印象深刻的课。韦伯高屋建瓴地讲授了热学(温度、热量、热运动、气体动力理论),我一门接一门地期待着他的课程。他上的每一门课我都很喜欢。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在韦伯的实验室中工作,选修了他的十五门课(五门实验课,十门理论课),而且考地都很好。”

爱因斯坦喜爱韦伯课程的另一个佐证是他留下的听课笔记。在《爱因斯坦全集》第一卷所收录的文件中,篇幅最大的就是关于韦伯课程的听课笔记,总计达150页左右。哪怕用爱因斯坦一生的文字来衡量,除跟波兰物理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1898年8月20日-1968年1月15日)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外,这恐怕也是篇幅最大的“文件”之一。如果考虑到爱因斯坦曾宣称过自己不是那种喜欢把课上讲授的一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人,并且也确实没有留下关于任何其他课程的同等篇幅的听课笔记,那他对韦伯课程的这种投入就显得尤为特殊。

韦伯教授究竟讲授过哪些课程呢?从《爱因斯坦全集》所收录的爱因斯坦成绩单上可看到以下课单:

物理学电工原理、测量仪器及方法电振荡电工实验物理实验中的科研项目机电导引交流电交流电系统与交流电动机绝对电测量系统交流电理论导引

老实讲,对喜爱理论物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乏味的课单。哪怕考虑到像相对论和量子论那样的有趣理论尚未问世,以及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在当时尚未正式“分家”,这个课单也是足够乏味的——尤其是包含了那么多大同小异,且显著偏于技术的电学课程。虽然爱因斯坦当时对物理学的兴趣尚未如后来那样鲜明地偏于理论,后来在自述里,爱因斯坦还宣称自己当时满怀兴趣地在韦伯教授的物理实验室里积极工作,但终究是未来的理论物理大师的爱因斯坦能认真的学习韦伯教授的实验物理课却也难能可贵,更反映了当初爱因斯坦对韦伯教授的崇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