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听听。”
“我在这里再次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风景是文化的风景,就像镇江的三座小山包号称甲东南一样。你看,这乌衣巷又窄又短,就建筑而言……”
“又是建筑!”
“我是学建筑的呀,没办法,三句不离本行。你不爱听,我就不说了。”
蓝珊推搡了宏成一下:“谁说不爱听了?就不许人家插一句话了?”
“就建筑而言,它与许多江南城市的街巷没多少区别。但它却是中国城市中最短最有名的小巷。这是为什么?这难道就因为这里曾经住过以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数千年来,全国各地出名人的街巷多了,但像乌衣巷这样有名的却很少很少。它为什么成名?主因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二十八个字。”
“你说的是他的《乌衣巷》诗?”
“对。这首诗是所有写南京乌衣巷的诗中最为精彩的,正是这二十八个字使乌衣巷成为中国名气最大也最短的小巷。”宏成问蓝珊:“你认为现在乌衣巷里价值最大的建筑物是什么?”
“当然是王、谢故居。”
“是的,但是它大得过刘禹锡的那二十八个字吗?故居没有了——事实上王谢的故居在刘禹锡写诗时早已不存——后人可以重建、仿建,但如果没有刘禹锡的那二十八个字呢?”
蓝珊接上:“那就没有今天的乌衣巷了。”
“这就是文化的价值。”
在长乐路南广场边坐上车时,宏成突然叫起来:“呀,我们忘记看朱雀桥了。”
蓝珊哈哈大笑道:“真正的朱雀桥不在乌衣巷,也不在乌衣巷附近,它在中华门瓮城外,现在叫镇淮桥。下次我带你去看。”
宏成微叹了一口气:“可惜了。”
“什么?”
“桥的改名。”
“是啊,外地人有多少知道镇淮桥啊!”蓝珊又问:“你知道四象吗?”
“说说看。”
“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朱雀桥在中华门瓮城之南,代表着南京的一象。”
“你说得很对。”宏成笑着肯定。
蓝珊这才觉得自己上当了:他是学建筑的,哪里会不知四象!她一边捏着拳头来捶宏成,一边说:“你坏、你坏!自己明明知道,还要我来说!”
宏成一边躲避着,一边解释:“四象我知道,但朱雀桥是南京的一象我真的没想到。那南京的另三象呢?”
蓝珊赌气地说:“尽欺负人家,不说了。”
“告诉我吧,我真的想知道。”宏成恳求道。
“好吧,这回饶了你,我说给你听。但以后说话不准再耍我。南京的另三象是:东面钟山青龙象,有龙蟠路;西面清凉山*象,有虎踞路;北面覆舟山鼓楼岗玄武象,有玄武湖。四象之间的平地,是六朝故都的历代皇宫所在。”
“南京确是虎踞龙盘之地啊!”宏成接着想起蓝珊对他同游秦淮河的邀约,便软骨了一种口气说:“今天遗憾的是已到了秦淮河边,但我却没能陪你同游秦淮……”
蓝珊不禁看了一下表,是该送宏成去车站的时候了。她说:“我说的不是白天,是夜游秦淮。不过,你又不给我时间,一定要走?”
宏成无语。
“我不放你走。”
宏成安慰蓝珊:“下次再来,我一定多呆点时间。”
“下次我不管,我就要这次。”蓝珊撅起嘴,撒起娇来。
“这……”宏成踌躇起来。
看到宏成这副样子,蓝珊又扑地笑出声来,像换了一个人似地:“跟你开个玩笑,我不为难你。就像你说的,下次吧。”
宏成感激地:“珊,你真好。”
“别嘴上说得好听,你以后一定要想着我,善待我,不许你不理我!嗯?”
宏成忙不迭地点头。
第三章(7)
7
蓝珊驾着“现代”到中央门火车站时,离开车时间还有二十几分钟。汽车在停车场已熄了火,但她捏着宏成的手不让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