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是不孝之首。陈二洲孤家寡人多年,自然想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把老陈家根子续上。起了房置了田后,陈二洲拿了银子请村中乡老、媒婆撮合,带着彩礼向同村李大牛家提亲,求娶早已看进眼里的女子李氏。李氏虽二八年华,看着却是个可作家母的女子,温柔贤惠,兼有山民的淳朴、湖民的灵秀,模样也是好看。
李大牛自然是高兴地合不拢嘴,湖边村就这么点儿大,谁人不知陈二洲发了好大财归乡,一进院子是想起就能起的?家中有钱又无负担,自然是女儿的好归宿、自家的好靠山。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陈李举案齐眉,有些家资作底,自家也种粮种菜、打猎捕鱼,日子过得寻常平淡,但也安逸闲适。
。。。。。。
时光清浅如那仙坠湖,岁月轻柔悠悠似那凉山云。
在这湖山小村,十年时间不过转眼而逝,老人亡故、孩童降生,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十年间,李氏陆续为生下四个孩子,陈二洲皆是郑重请了村上学塾周先生取名,谓平长、平湖、平洲、平安,二子、三子是一对双胞兄弟。儿子们稍大些后,陈二洲尽皆送去了学塾,只望都能识些文字,不至于如父母一般连自个名字也不会写。
现如今,平长已满了十岁,平湖、平洲也到了七岁,只有平安小些,再过两月才满四岁。
。。。。。。
一日晚间,一家人吃过饭后正准备上床休息。
平湖畏在母亲怀里,问道:“阿爹,你真去山外和妖怪打过仗么?还有比刘家镇更大的地方么?湖上洲子庙有咱们家大么?天上真有仙人飞来飞去么?我怎么从未见过有仙人来咱们家里。。。。上次你讲的抓猪妖的故事还没讲完呢?”小孩儿的思绪自是天马行空,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处处透着童真和无忧无虑。
陈二洲听着湖儿絮叨,心里想着“要是仙人来了咱们家,那才完蛋,仙人心思性情最难揣摩,万一犯了忌讳,仙人就是动动小手指咱家也承受不起,永远不来才好”,但嘴上却说道:“那就给你继续说那猪妖,上次说到那妖怪生了八条腿。。。”
“当家的,你小点声儿,洲儿和平安已经睡熟,莫要吵醒了他们”
“父亲,你上前答应我的,若能在学塾秋试前识得千字就教我练箭刀法,带我进山打猎、下湖捉鱼去”,平长这时念道。
“你小子,为父可没忘。是你母亲不许。。。”
“娘,你让爹教我嘛、教我嘛。。。”
李氏道:“好了好了,长儿、湖儿,你俩快些上床睡觉,明日学塾秋试,不休息好可怎行?要让你父亲教你刀箭,也得等你过了秋试再说。啊哈欠~,平长你记得明日拿上这季的束脩交给周先生,都休息吧,娘也困了”
“要不明日我去湖上瞅瞅?看能不能捕条灵鱼。”
。。。。。。
美景大多短暂,生活却绵长无边。
就这样平平淡淡又过了六年,平长已十六岁了,长得和他父亲陈二洲一般高大。
平长成年后,陈二洲便在自家旁边给他起了一间屋子,想着只要儿子们不离家,便都如此,一人一屋,不厚此薄彼。
六年间,平家四子跟着父亲健体强身、练习拳脚武艺,尤其平长一把朴刀舞得虎虎生风,平洲一把劲弓隔着百余步距离也是百发百中。陈二洲看着家中好健儿,竟生了送去当兵的念头,窝在这湖村,到死也不过是个湖民、山民,不过也就是一瞬,便熄了这心思。。。这年头,山外不是我家可去的,活着便已经很好了。
退了学塾以后,平长便跟着父亲上山打猎、照看田地,掌楫摇船、下湖抓鱼,巡更安民、缉盗捕匪。。。
平长成年那天,陈二洲便给平长说了早定下娃娃亲的媳妇刘氏,是村上刘三儿的大女儿。说来这也是亲上加亲,刘三儿是随陈二洲一同退伍归乡的武人,也是陈二洲从死人堆里刨出来的生死弟兄。在军中时,刘三儿便一直跟着陈二洲,陈二洲升了校尉后便直接做了他的亲卫,也从敌人刀下救过陈二洲数次,两人有过命的交情,说句肝胆相照也不夸张,刘三儿对陈二洲的话也向来是言听计从。。。两家守望相助,离得也不太远。
刘三儿跟着这好大哥,一同归了乡,置地起屋,娶妻生子,除了长女刘玉茹外,还有两个儿子,叫泽文、泽武,名字还是陈二洲给取的,寄望这两兄弟一文一武,昌隆其家。
平长和刘玉茹幼时常一同玩耍,也一同上过村上学塾,自是熟悉得很,也打小就知道两人定过娃娃亲,长大后是要成亲的。。。年纪相仿的青年男女心中早就暗生情愫,只待这时日了。
多年下来,陈二洲在镇村中自然也是颇有威望,因此婚事办得热热闹闹,请了村中和镇上的山民美美吃了一顿,湖鱼、山兔、野猪、山珍。。。还请了镇上说书先生连讲了好几场,直到太阳西斜落山方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