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初读水浒传 > 18归梁山上112(第1页)

18归梁山上112(第1页)

从王进第四年大概七月时放走晁盖,到王进第六年七月下旬,天魁宋江随着天王晁盖,带着人马向着梁山而去,已是约两年的时光。

来到黄门山。看地势险恶,宋江想缩短五批人马的间距,方便救应,一起过山。山嘴上锣鸣鼓响,花荣等做好作战准备;晁盖、戴宗、李逵把宋江当战略目标隐隐护住——这段路宋江是事实上的军事统帅、又是梁山的行动成果。平均而算的话,梁山第一波人马应该不到五十,但都是精兵;山边闪出三五百喽啰,四个首领知道无为军的战斗结果,声称梁山人马杀害官军百姓,只要求留下宋江。

黄门山(大概喻义是惶门,惶恐之门)队伍的发言表态有些古怪。以三五百人堵五十人左右的路,如果是官方人马经过确实是可以达成和解的,这符合后续解释。但对梁山诸人,如果认定梁山杀害官军百姓,正常要求应该是全都下马就缚才对。

己方在人数上是劣势,事又有些蹊跷,宋江自己最擅长沟通,于是挺身而出;边上人也先观察事态。宋江来到前排,用下马下跪的姿态,首先声明自己是“被人陷害,冤屈无伸”,不辩解也不认可“大闹了江州,劫掠了无为军,杀害了许多官军百姓”,只说是“得四方豪杰救了性命”,观察是否道义中人误听消息误解;所以“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请求沟通解释;“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摆出极低的态度。

欧鹏等人见出来的人自称宋江下跪,看相貌也和江湖传闻相像,毕竟自己是诈唬,也是受不住宋江一跪的。于是赶紧先下马,表示尊敬;丢了武器,以防误会;飞赶过来、离开自己队伍,表示诚意;拜倒在地,完成礼节;最后再来解释误会、发出邀请。

梁山没有马上完全相信欧鹏等人的言语,先只是在山下把盏,又等了梁山一波人马。梁山两波人马大概近百,且都是主力精英——家小之类在最后一波。以近百人马、十个头领,梁山觉得已不怕翻脸吃亏,对方等待自己后续人马也表现出了诚意,这才接受邀请上山。黄门山的条件也一般,“椎牛宰马管待”。人齐之后,宋江邀请黄门山队伍加入梁山;黄门山本地发展空间也不大,就放弃山寨随梁山而去。过了“惶门”,宋江惶恐紧悬的心渐渐放松,从江州紧张的状态里放松下来;以这种心理状态,“这回只得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同生”刻意点出的这几句应该算是宋江的真心话语。

回到梁山聚义厅,焚香——大概算简化的告神流程。晁盖让第一把交椅。宋江坚决推却,声明自己受救命之恩——还是梁山众人豁出命去的救命之恩,足以还清之前一切恩情,不能受让。晁盖以宋江是恩主、源头之意再让。宋江不能重复之前理由,只好以年龄相论再让晁盖。确定了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四个梁山上的超然位置。

晁盖宋江相让的这一幕,于晁盖而言,应是真心。晁盖行为逻辑本道义原则。宋江是恩主源头在先,不管坐不坐这个位置,自己先让是应该的,这个选择权得先给出,符合道义、礼义。

宋江回推的隐藏含义晁盖又是没接住的,当然,这话宋江点的不够明;但对宋江而言,隐去自己功劳是习惯性操作——“无我”“无为”特征,全文下来我就没有印象,宋江在哪个场合刻意提过自己功劳、给自己刻意增加存在感。而之后晁盖再让,宋江切实找不到推脱理由。无论是德行、力量、智慧、统率、残酷、名声,任何方面宋江都拿不出来做理由,因为自己表现确实都压过了晁盖,拿出来做理由都有讽刺嫌疑、反而才是虚伪,因此只好勉强找了年龄理由再推。

从实际上,宋江此时应该能坐第一把交椅,因为其恩主的身份分量确实足够。有晁盖的拥护,有许多自己带上山的队伍,坐上去再证明自己,是勉强可行的。但确实不宜、更没必要、不适合坐第一把交椅。

不宜是因为毕竟当前是被救身份,梁山上除了晁盖八人、自己带上来的数十人,还有林冲、杜迁、宋万、朱贵、萧让、金大坚六头领在,这些人虽然也不至于反对自己,但毕竟主要认的是晁盖吴用、代表梁山创始力量,自己表现不足、还不能够伏众。没必要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在梁山大范围内已经充分表现,晁盖在能力上与自己差距很大,和自己的相处方式能够给自己放权而不是限制,客观上自己想做什么,只是需要和大家商量,基本不太可能受到什么反对和违抗。坐第一把交椅只有名,没什么实际意义。不适合是因为宋江自身是黑矮胖子,虽然名声出众,但形象不佳;晁盖以德行、道义原则立身,为梁山立名,名声上略差但所差不算太多(算上千里奔袭救自己,则名声更加接近),而晁盖形象远好于自己——古人是很认外貌形象这种第一感觉的——后续梁山不论走什么方向(招安还是自立)、采取什么行动,以晁盖为名、为形象代言人,比以自己为名、为形象代言人都会顺利得多。所以何必要这个位置?不但没有实质价值,还要莫名其妙引发梁山的不安和可能的动乱。

再有一点,梁山其实是兄弟制,不是君臣制,所以第一把交椅的作用效果本来也没那么强。第一把交椅的发言、决断,没有君臣制那么严肃,弟兄们依然有很大的参议空间,所以头把交椅形象代言人的意义和价值本来也更大一些。因此宋江坐第二把交椅,对谁都是最合适的结果。晁盖占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也方便维护其形象,有大家相帮,也好回避其实质能力不足的问题。

客观来说,晁盖更适合、也更需要这第一把交椅。相对宋江的能力,晁盖所长反而只有为人原则和道义形象,武力虽然不差但必然不至于到花荣这一级别,顺位下来,很难长期坐住第二把、第三把甚至前五把交椅。晁盖上山时王伦其实也是同理,一旦让了位置,随时间推延,因实在能力不足,座位会一直后滑。当然,所有上述这些理由,当场全都不能说,所以宋江只好去论年龄、表态度,维持晁盖为首这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到这里,晁盖的外号可能有“托溚天王”的含义,即依托于水和天而成王。

从王进第四年大概七月时放走晁盖,到王进第六年七月下旬,天魁宋江随着天王晁盖,带着人马向着梁山而去,已是约两年的时光。

来到黄门山。看地势险恶,宋江想缩短五批人马的间距,方便救应,一起过山。山嘴上锣鸣鼓响,花荣等做好作战准备;晁盖、戴宗、李逵把宋江当战略目标隐隐护住——这段路宋江是事实上的军事统帅、又是梁山的行动成果。平均而算的话,梁山第一波人马应该不到五十,但都是精兵;山边闪出三五百喽啰,四个首领知道无为军的战斗结果,声称梁山人马杀害官军百姓,只要求留下宋江。

黄门山(大概喻义是惶门,惶恐之门)队伍的发言表态有些古怪。以三五百人堵五十人左右的路,如果是官方人马经过确实是可以达成和解的,这符合后续解释。但对梁山诸人,如果认定梁山杀害官军百姓,正常要求应该是全都下马就缚才对。

己方在人数上是劣势,事又有些蹊跷,宋江自己最擅长沟通,于是挺身而出;边上人也先观察事态。宋江来到前排,用下马下跪的姿态,首先声明自己是“被人陷害,冤屈无伸”,不辩解也不认可“大闹了江州,劫掠了无为军,杀害了许多官军百姓”,只说是“得四方豪杰救了性命”,观察是否道义中人误听消息误解;所以“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请求沟通解释;“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摆出极低的态度。

欧鹏等人见出来的人自称宋江下跪,看相貌也和江湖传闻相像,毕竟自己是诈唬,也是受不住宋江一跪的。于是赶紧先下马,表示尊敬;丢了武器,以防误会;飞赶过来、离开自己队伍,表示诚意;拜倒在地,完成礼节;最后再来解释误会、发出邀请。

梁山没有马上完全相信欧鹏等人的言语,先只是在山下把盏,又等了梁山一波人马。梁山两波人马大概近百,且都是主力精英——家小之类在最后一波。以近百人马、十个头领,梁山觉得已不怕翻脸吃亏,对方等待自己后续人马也表现出了诚意,这才接受邀请上山。黄门山的条件也一般,“椎牛宰马管待”。人齐之后,宋江邀请黄门山队伍加入梁山;黄门山本地发展空间也不大,就放弃山寨随梁山而去。过了“惶门”,宋江惶恐紧悬的心渐渐放松,从江州紧张的状态里放松下来;以这种心理状态,“这回只得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同生”刻意点出的这几句应该算是宋江的真心话语。

回到梁山聚义厅,焚香——大概算简化的告神流程。晁盖让第一把交椅。宋江坚决推却,声明自己受救命之恩——还是梁山众人豁出命去的救命之恩,足以还清之前一切恩情,不能受让。晁盖以宋江是恩主、源头之意再让。宋江不能重复之前理由,只好以年龄相论再让晁盖。确定了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四个梁山上的超然位置。

晁盖宋江相让的这一幕,于晁盖而言,应是真心。晁盖行为逻辑本道义原则。宋江是恩主源头在先,不管坐不坐这个位置,自己先让是应该的,这个选择权得先给出,符合道义、礼义。

宋江回推的隐藏含义晁盖又是没接住的,当然,这话宋江点的不够明;但对宋江而言,隐去自己功劳是习惯性操作——“无我”“无为”特征,全文下来我就没有印象,宋江在哪个场合刻意提过自己功劳、给自己刻意增加存在感。而之后晁盖再让,宋江切实找不到推脱理由。无论是德行、力量、智慧、统率、残酷、名声,任何方面宋江都拿不出来做理由,因为自己表现确实都压过了晁盖,拿出来做理由都有讽刺嫌疑、反而才是虚伪,因此只好勉强找了年龄理由再推。

从实际上,宋江此时应该能坐第一把交椅,因为其恩主的身份分量确实足够。有晁盖的拥护,有许多自己带上山的队伍,坐上去再证明自己,是勉强可行的。但确实不宜、更没必要、不适合坐第一把交椅。

不宜是因为毕竟当前是被救身份,梁山上除了晁盖八人、自己带上来的数十人,还有林冲、杜迁、宋万、朱贵、萧让、金大坚六头领在,这些人虽然也不至于反对自己,但毕竟主要认的是晁盖吴用、代表梁山创始力量,自己表现不足、还不能够伏众。没必要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在梁山大范围内已经充分表现,晁盖在能力上与自己差距很大,和自己的相处方式能够给自己放权而不是限制,客观上自己想做什么,只是需要和大家商量,基本不太可能受到什么反对和违抗。坐第一把交椅只有名,没什么实际意义。不适合是因为宋江自身是黑矮胖子,虽然名声出众,但形象不佳;晁盖以德行、道义原则立身,为梁山立名,名声上略差但所差不算太多(算上千里奔袭救自己,则名声更加接近),而晁盖形象远好于自己——古人是很认外貌形象这种第一感觉的——后续梁山不论走什么方向(招安还是自立)、采取什么行动,以晁盖为名、为形象代言人,比以自己为名、为形象代言人都会顺利得多。所以何必要这个位置?不但没有实质价值,还要莫名其妙引发梁山的不安和可能的动乱。

再有一点,梁山其实是兄弟制,不是君臣制,所以第一把交椅的作用效果本来也没那么强。第一把交椅的发言、决断,没有君臣制那么严肃,弟兄们依然有很大的参议空间,所以头把交椅形象代言人的意义和价值本来也更大一些。因此宋江坐第二把交椅,对谁都是最合适的结果。晁盖占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也方便维护其形象,有大家相帮,也好回避其实质能力不足的问题。

客观来说,晁盖更适合、也更需要这第一把交椅。相对宋江的能力,晁盖所长反而只有为人原则和道义形象,武力虽然不差但必然不至于到花荣这一级别,顺位下来,很难长期坐住第二把、第三把甚至前五把交椅。晁盖上山时王伦其实也是同理,一旦让了位置,随时间推延,因实在能力不足,座位会一直后滑。当然,所有上述这些理由,当场全都不能说,所以宋江只好去论年龄、表态度,维持晁盖为首这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到这里,晁盖的外号可能有“托溚天王”的含义,即依托于水和天而成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