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鸡汤文就此消失了吗?
不可能的。
鸡汤文的衰败,其实与论坛的没落,有着同样的原因,劣币驱逐良币。
就像一碗真正的鸡汤,如果是自己喝,喜欢清淡的,可以什么都不加。若是想再滋补些,可以加点红枣。
若是要卖呢,要吸引顾客,让起表面光亮,加点防霉剂。要闻起来更香,加点香精。要长期保存,加点防腐剂。要口感更佳,加点调味料。要成本更低,把鸡肉换成老鼠肉……
然后,这碗鸡汤还能喝吗?
一旦有人知道有这种毒鸡汤在市场,还会有人去购买吗?
所以,追根究底,还是高质量的文少了,坏的,烂的文章,充斥了市场。
不是谁都有顶级的辨别能力,于是,干脆,统统都不要。
当然,这些统统都不要的,指的是年轻人。
他们也有了新的关注点,有声小说,图片,视频,更能刺激他们的感官。
而宝爸宝妈们,还是会去图书馆,挑选《小窗幽记》、《菜根谭》、《围炉夜话》、《增广贤文》、《诫子书》、《郭德纲写给儿子的信》……
当做小孩的课外读物。
这些,难道不算鸡汤文?
而顾立需要服务的客户群,也不是哪些小屁孩,真正买学习资料的,又有几个是学生?
而是掌握着经济大权的宝爸宝妈,特别是宝妈,宝妈几乎掌握了华夏百分之八十的财富。
而且他们比小孩自己,更关心小孩的学习。
小学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教导孩子,初中时还能告诉孩子学习方法,到了高中,就真的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如果这时候突然有个人告诉他们,其实可以这样做。
就像董宇飞,就像张雪丰……
都还是会趋之若鹜。
课堂上,顾立试着写了点,感觉还不错。
到时候各个论坛都注册个号,还有博客,也可以开通了。
宣传大面积地铺开来,为网店引流。
丈母娘们,我来了,准备好,小黄车要发车了。
……
中午放学吃饭,顾立在去教师公寓的路上,又遇到了珞雪姐弟。
弟弟很有礼貌,见面就打招呼:“大哥好。”
顾立却忘了这个大块头的名字,有些尴尬:
“你有昵称没,就是爸平时都怎么称呼你的?”
“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