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该地区,就能使中**队失去二零一四年的夏粮。
对于已经处于粮食危机中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实际上,对于急于在大陆建立政权,得到民众支持的台湾当局来说,如果能够控制这一产量区,也能使其形象得到极大改善。
即便对美国来说,并不存在粮食问题。
别的不说,美国在二零一三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养活二十亿人,除掉本国过分消费之后还能供养十亿人。
可是要将这些粮食运往中国,确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美国当局还得为此买单。
与之相比,控制中国的产粮区,让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无疑是最划算的办法。
受此影响,从九月下旬开始,美军就把重点放在该方向上,首先集中兵力攻打之前数次没有打下来的上饶市。
因为王虞珉将主力部署在了安庆,所以上饶的防御相对薄弱。
在突出部战役结束之前,美台联军就占领了上饶。
问题是,突出部战役耗费了大量资源,使得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后继乏力。等到美台联军在十月底调整好部署,从上饶出发的时候,王虞珉已经及时调整好部署,在上饶西面的横峰部署了数个集团军。
结果就是,一直打到十一月中旬,美台联军都没能在横峰取得突破。
不是美台联军不肯进攻,而是无法发起足够强大的进攻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从浙江进军江西,也只能依靠铁路与公路,而且交通条件更加糟糕,美台联军最多只能投入数万兵力。
这点兵力,显然难以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方向上打开突破口。
从这两条线路上的进攻行动来看,都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过于漫长的战线,使得美台联军在大陆腹地的进攻行动举步维艰。
虽然针对这一情况,美台联军想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在美军各营级部队中,都有数名精通中文的翻译,以此避免在军事行动中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为了维持军纪,美台联军甚至在前线设置了特别军事法庭,严惩那些扰民的官兵。台湾当局更是卖力,通过建立临时政权来维护地方秩序,甚至邀请不少地方民众参与管理工作。但是这些举动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台湾当局的合法性没有得到普通民众认同,使得台湾当局在施行战区管理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麻烦。
显然,这些问题都无法在占领南京之前得到解决。
受此影响,美台联军不得不调整方向,把重点放在沿海地区。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进军华南
在攻打中国本土之前,美军就明确了基本战术,即在登陆成功之后,分南北两路分别向江苏与福建进军。在此之后,美台联军也确实按照这一计划行动,向南推进的主力部队就是两个美军陆战师。
到阜新会战的时候,美台联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福建。
七月底,美台联军在奋战一个多月之后,最终打下了福州。虽然占领了福州,但是福建战场上的局面仍然非常复杂。
原因也很简单:福建的地理环境太复杂了。
看一下地图就知道,虽然福建是沿海省份,而且面对台湾,但是却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省份。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除了极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之外,几乎全是山区。
受此影响,在历史上,福建一直属于边远地区。
虽然在最近几十年,借助改革开放之风,福建发展得非常迅速,甚至与广东齐名,但是这并没改变福建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这一点,从美台联军的部署情况就看得出来。
在进攻福建的作战行动中,一直是两个美军陆战师担当主力,除了后期投入的几个国民警卫队师之外,美军并没向该方向增派作战力量,反而是台军一再增兵,以增强对沿海公路线的控制力度。
福州一战,使得美台联军充分认识到,福建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
在狭窄的沿海平原上作战,就算投入重兵也无法展开,也就无法发挥出部队的战斗力。
问题是,如果不能开辟新的进攻线路,始终沿着沿海平原进攻,中**队就能在沿途的各个城市阻击美台联军。
事实上,这也正是陈必时在福建的基本防御战术。
虽然这种中小规模的战役很难做大大量歼灭美军有生力量,但是战役次数增多,仍然能够给美军造成不小伤亡。
打下福州的时候,美军已经在该方向上付出了近三万名官兵阵亡的惨重代价。
正是如此,美军才不得不向该方向增派了数个国民警卫队师,以补充陆战队的损失。
按照美军估计,就算不占领整个福建,仅仅攻占福建的沿海地区,也要花上大半年,并且付出近十万名官兵阵亡的巨大代价。
显然,美军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