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听完张建国的话,想了想,乖巧的点了点头。张建国见女儿点头,又说道:“那个李靖飞,他妈妈方卫红,几年不见,他她变化很大,自辞职下海,倒是生意做的风声水气。那个李靖飞的底气很足,和他妈妈有直接的关系。”
这回张芳是真坐不住了,激动地说道:“爸爸,我不能同意你的说法,那个姚祥瑞说了那样的话,但凡有一点是非观的都会觉得不对吧?再说,李靖飞和姚祥瑞对峙的时候,他可不知道对方的情况。”
张建国看女儿激动的样子,有点奇怪的说道:“你和李靖飞今天刚认识吧?对他很了解吗?就因为他赞同了你的观点,和姚祥瑞发生了些冲突,我看你很维护他,在饭店说话的时候就是这样。”
听到父亲这么说,张芳一时语塞,张建国看在眼里,继续说道:“我倒不是说李靖飞有什么不好,而是客观的分析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保持理性和可观。”
听张建国这么说,张芳说道:“我和李靖飞是同班同学,我对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听女儿这么说,张建国一怔,脱口而出,“那在今天之前,你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吗?”见女儿摇摇头,张建国神色有些玩味:“既然是同班同学,你对他还有些了解,你们平时关系不错吧?”
张芳心里一紧,若无其事的说道:“还行吧,我们班主任王老师对他评价不错,对他期望很高。”
张建国没再说什么,其实他对姚中平父子的了解可比女儿深多了,不过女儿还小,有些事情似乎也没有必要和她说。
路上听母亲说了一些今天同学聚会的事情,提到这些人现在的境况,李靖飞的心里有了紧迫感,这么年轻的经贸委副主任,在干部年轻化中、知识化的今天,前途可真是不可限量,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坐火箭一样的上去了,到时候张建国能接受女儿的另一半是普通人吗?或者是一个普通的个体化户的儿子吗?
自己能把希望寄托在张建国是一个完全尊重女儿意愿到父亲吗?还有,张芳会一直是现在的张芳吗?17岁的张芳和24岁以后的张芳能一样吗?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男人,而今天遇到的姚祥瑞之流,怕是连提鞋都不配吧!
晚上的李靖飞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政治联姻,门当户对这些词在他脑海里回响。
第二天一大早,李靖飞给小舅方卫民打电话,约好上午和他的队的会面。
方卫民和张亮、牛军、肖永是中午过来的,这次吃饭的地点选在一家叫德胜楼的餐馆,这是方卫民和他的团队的平常的小据点。
李靖飞初步谈了一下他对发展对苏贸易的想法,初步构想之一是日用品选择纺织品,羽绒服,鞋子换苏联方面的军大衣;这一选择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依然是一个物资短缺的社会,优质商品尤其供不应求。而苏联因为独特的原因,库存着大量的质量优良、款式老旧的军大衣。
这样的以物易物可以在保证交易顺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规避卢布严重虚高的汇率兑换风险。
另一构想是,选择大陆拥有的质量良好的特色商品,比如苹果,苏联因为大部分地方地处高纬度的原因,对优质苹果有着极大的需求。以苹果换回苏联的优质钢材。国内的钢材还处于计划与市场双轨制,并且优质高品质钢材需要大量进口,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宝贵外汇。
选定在中苏两地交易标的后,只是计划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如何把大量的商品运输到中苏边境,这一点可以参照某位大牛的操作:为这些处于严重滞销状态的商品找到出路,一定能得到商品产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自己协调铁路运力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了,北向的运力并不紧张,这一个问题并不需要太多的担心。
用初期购买的物资找到苏联方面的交易对象,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后,用这个贸易合同找进出口银行抵押,办理出口抵押贷款,用这个贷款继续滚动购买物资,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资金。
当手握大量苏联方面急需的物资,在苏联边境地区寻找苏联的货源就会容易的多,而这些货到中国后,会因为本身的稀缺性而迅速脱手,从而最快速度完成销售。
中苏双方的边境贸易是得到中苏双方官方支持的,这是李靖飞自去年11月份开始一直研究中国国际贸易各类报刊杂志的结果。这是李靖飞有信心开展这次贸易的原因,在过去的80年代,中苏边境贸易在80年代中后逐渐活跃,大量的中苏两方人员跨越边境,进行以物易物。
方卫民与张亮等听了如此宏达叙事的商业计划,一方面觉得与有荣焉、一方面又充满忐忑的心理。因为这里面有太多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阐述。比如说计划与市场双轨制,物资短缺,关税,汇率等。
不过方卫民、张亮,牛军、肖永他们却有李靖飞所完全没有的优势,一方面,他们都是成年人的,而商业计划中的许多步骤必须有成年人出面。另一方面,他们几乎有遍布全国的战友,其中有不少部队退役的战友因为很难融入社会,退役后普遍生活困难,他们有着强烈的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
张亮向方卫民和李靖飞提出一个设想:从退役军人哪里选取国内组织货源的团队,他们天热有着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而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这样复杂计划中的作用又是如此的重要。
肖永是几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他说用部队军人直接做销售肯定不可行,但是可以利用他们酒量好的优势发挥奇兵的作用。而在苏联境内活动,最好在东北边境地区找会说俄语的当地人作为翻译。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东北的不少许多地区,会说俄语的人不在少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李靖飞搭起的框架上完善细节,使这一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成为可以切实落地的大型商业项目。
讨论结束后,大家在兴奋中决定就地组建团队,初步选择执行各个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李靖飞为项目发起人,方卫民为项目实际主持者,方卫民和李靖飞为项目的主要资金提供方,张亮,牛军,肖永投入少量资金并作为项目的执行骨干,分别负责货源组织,仓储配送及人员保障支持,项目的财务暂时由方卫红的服装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