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洞庭渔家 > 十八围垦18(第2页)

十八围垦18(第2页)

大领导不禁重复念叨:“烂泥湖、烂泥湖,难怪这么多烂泥巴!”沉呤良久,领导似乎作出了重要决定:“新垦区就叫做烂泥湖吧。”圣人异口同声说“好”、“贴近实际”。

来仪湖,因为人们生活习惯的需要,被划分成众多区域。每一个地域又自有它各自的名字,如菱角汊、丰莲湖、走马滩、桡无矶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叫烂泥湖的地方。

语言传播的失真意外地创造出这个新地名。来仪湖变成了烂泥湖,关于凤凰的美丽传说“有凤来仪”,变成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反面陪衬。地域的称谓也顺便完成了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蜕变。

人们常说“历史创造英雄,群众创造历史”。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从头到尾都在宣杨这种思想。前面所说的那种平凡人在偶然中创造和改变历史的事情,还真的是比比皆是呢。

计划中的围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工程:修建围山渠,将上游来水引导进河流排入洞庭湖;修筑垸堤,将待垦部分与其他水域分割开来;修建排水泵站,排干堤垸内的湖水,并在雨季负责堤垸的排涝。

围山渠应该叫围湖渠更显贴切,是沿湖边水岸线筑起的堤围,所有高地的来水均被截留。不管是小溪、河流,还是地面径流。因为其地势较高,保持其高水位向洞庭湖外湖引流,基本可实现自流排洪。

垸堤又将围垦区域与其他水域完全分割。垦区内除了高处和垸堤的少量渗水,就只有原来的积水和天上的降水了。排水泵站建在欧江汊,那里再过去就是洞庭湖外湖了。湖水最终都是经洞庭湖出口汇入长江东归入海。

排水泵站是提前了开工的,因为它太复杂,施工期又长。

又因为它施工面积不大,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且进水管自然要伸入水底,但这个泵站的连出水口也在水底,施工期间也是围了起来的。所以,外人很难看到它到底有多大。

水泵房最终埋入地底下了,但建设期间整个都露在外面。

附近还是有人抱着强烈的好奇,用尽各种办法进到去一探究竟。去看过的人描述说:有四台大水泵排成一排,水管大得很,一个大男人用草夹子挑一担稻草,手上再举一把锄头,除了双脚,四周围都不带沾边的。”估计应该有两米到两米半的直径吧。

那么大半个湖的水,要舀出去,确实非要那么一组大家伙不可呢。

围山渠的修筑一点不难。地基紧实,山上有大把泥土,怎么开山起土,怎么裁弯取直,掂量着办就有七、八分准头了。湖区的人有经验,差不多都不需要技术员或指挥部操太多的心。

沿湖还有好几段是以前修筑的老垸堤,在边上再修一道堤就成了一条人工河。象竹前山这种靠山的地方就有些意思了。一边是山,一边是湖,大堤也不能老跟着山转。适当地拉直筑堤,就在山和堤之间,造出一串串大小不一,景色优美的珍珠湖泊来。

垸堤位于走马滩那一段整段同时开筑,处于湖心有淤泥的那一段选择从两端筑起,计划在中间合拢。施工几乎没有任何大型工程机械,全靠人力肩桃手扛。

人力倒有的是,建国后“人多就是力量”、“人是第一生产力”、“人定胜天”的思想和口号,造就了人口增长的世界新纪录,也造就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力。

当然,作为副产物,还造就了人均土地资源的急剧减少。围湖造田也是为了疏散人口,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现在这个小小的堤垸,建成后凭空多出数十万亩良田。按百分之十比例移民,惠及的就是以百万计的人口,单从这一个指标计算,社会效益不可谓之不太。

走马滩地下都是黄土,就地取材,直接挖来筑堤。只外,要将湖府的积水引到排水泵站,还得开挖出一条深深的人工河。不要紧,反正主筑堤需要取土。

参与建设的体力劳动者统称为民工。让民工干活是不需要工钱的。大集体时代,一声令下,民工就从各地奔涌而至。

不去也可以,不去就没有工分。生产队分粮食是按工分计算的,那你就准备饿肚子吧。所以,大凡这种工程,都会安排在很闲的时候,称之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摊派到任务的县、镇、乡、社、队,主要劳动力一定是倾巢而出。单修筑烂泥湖大堤,出动的壮劳力就在十万以上,平均到大堤每一米就有十几人。

走马滩的人工河越挖越深,大堤也拔地而起,远看已初具雏形,近看则到处是人山人海,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北面深水区的那段大堤,南头也在走马滩取土。那场面就像是暴雨天前蚂蚁搬巢的景象。但忙活了一个多月,却一点进展都没有。倒下浅水的黄土,全部凭空消失不见。倒多少消失多少,都被淤泥吞噬掉了,连饱嗝都不喷出来一个。

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指挥部的人探查过,浅水下的淤泥似乎是越来越稠了。是黄泥倒下去的效果,还是一波接一波的寒潮导致的冰冻效果呢?

有人提出大胆的建议:趁湖而结冰淤泥变稠,在淤泥上铺上几米厚的稻草,再将黄泥压在上面。

这一招还真灵。大伙奋力苦战,第一天就将几米高的矮堤向前推进了数十米。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按这速度,由另外一拨人再加高大堤,在这个农闲季结束大堤修筑,工程还是有可能完成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