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 > 二十八捕捞队出征28(第2页)

二十八捕捞队出征28(第2页)

养鳑鲏鱼需要极清洁的水,最好还能有水草。这也是一般的鱼塘和水沟里找不到它们的真正原因。而且,它们喜欢群聚在一起,饲养的话最好也应该有几十条,显得活跃。

想让你养的鳑鲏鱼自然繁殖,可有较大的难度。但试试总也无妨!在鱼缸里放两只河蚌,鳑鲏鱼会将鱼籽产到河蚌的鳃里孵化。它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生关系。)

桂爹在开捕的第四天已经没有呆在大船上了。

电拖网不像传统的猪婆网,不用经常起网,电晕的鱼直接从水中捞上来放丝网船上就行。大船上还有其他熟练的老同事照看,他干脆下到小船上捞鱼去了。

第五天上午,渔获并不是特别的多,大家按各自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捕捞作业。突然,桂爹东边丝网船上有个年轻人一声惊呼:“快看!那是具尸体吗?”

那条船上还有另一位知青,只定定地呆立在船上。两人的镣钩都紧紧地握在手里,指向水中电网边浮起的一团浅黄色东西不敢动。

桂爹戴着厚实的绝缘胶手套己显得有些苯重,扭转身子将镣钩搭在拖网的泡纲上出力一拉,脚下的丝网船船尾向水中浮起的物体冲过去,样子就特别滑稽。

桂爹抡起镣钩,将钩尖猛力扎进那物体上面。同时大声招呼其他人:“快来帮忙,是一条瓦子!”

好多人没听明白,但也能从桂爹的动作和喊声中知道那一定是条大鱼,就急急忙忙围了过来。结果是你一镣钩,他一镣钩,把条大鱼困了个严严实实。

最先露出水面的是鱼的腹部,像个大皮球。先前看到的人还以为是腐烂发胀的尸体,吓得立在船上乱叫。现在看得分明,在十几支镣钩的拉动下,鱼身大部分露出水面,原来是条大鲇鱼。

这种鲇鱼不同于平时在山溪、田间、水塘捕捉到的那种,平时见到的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最大也不过几十斤。因为它的颜色之故,也有人称之为黄鲇。

洞庭湖中当然也有黄鲇,但桂爹口中的瓦子是一种头、尾、背部墨绿色,肚皮有些灰白的鲇鱼。和黄鲇最大的区别是,它有六条须,黄鲇只有四条。

另一个区别是,它们可以长得很大。具体有多大呢?资料记载,印度恒河中的六须鲇,最大的可超过一千斤。但洞庭湖里的六须鲇是不是同一物种,能不能长到那么大都还是未知之数。

鲇鱼有四须和六须之分,还有没有诸如二须、八须等品种呢?不知道,也没有听说过。但其他鱼还真有二须和八须的,而且,多少条须确实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你可以凭借它去认识和区分鱼的不同品种。

鲤鱼有一对须,唇角稍上左右各一条;鲃鱼也只有一对须;鲮鱼的口虽小,但它有两对须……当你分不清它是鲤鱼还是鲩鱼时,可先看一下嘴上有没有须,草鱼没有须。

六须鲇在上唇长两对须,下唇长一对;黄鲇上下唇各长一对,却有人称其为二须鲇,明显不科学。

鳠鱼身体细长,灰褐色,无鳞,口部有四对须,它是真正的淡水鱼。黄辣丁、魽鱼都属鳠鱼。

塘鲺是一种热带、亚热带鱼类,属于鲇形目、胡子鲇科动物。它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地,常见的两个品种是胡子鲶和革胡子鲶。广东人喜欢吃塘鲺鱼,清蒸、豉汁蒸或煲粥,正餐、宵夜皆宜。

塘鲺鱼也是八条须,又是鲇科动物,却没有人将其称为八须鲇。有的地方的确有八须鱼的叫法,却分不请是鳠鱼还是鲇鱼。其实区分很容易,鳠鱼尾鳍分叉,鲇鱼尾鳍不分叉。

还有只长一条须的鱼。一条须,那该长在哪里合适呢?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确实是一个问题。

那是一种叫鳕鱼的海鱼,他的下颌上长有一条须。

银鳕鱼大家都很熟悉吧?就是它,只长一根须。当然还有它们家族的其他品种。其实,我们跟鳕鱼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密切得多,因为鳕鱼的肝是生产鱼肝油最重要也最广泛使用的原料。这下你该明白了吧?

如果你坚持说,《动物世界》节目里介绍了一种叫电鳐的鱼,从背上伸出一根须来,垂在自己的嘴前,顶端还会发光。吸引其他小鱼来到时,就突然张嘴将小鱼一口吞下。

可那根所谓的须已经长到背脊上去了,硬要说它是须可就不妥当了。而且,它的功能也与普通的须明显不同呢。

其实,鱼须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猫须要用来量耗子洞的大小,虎须是为了留给胆子大的人去“捋”的……鱼须也肯定有它的用处,只是还没被人认识到而已。

可是,又有那么多的鱼儿并没有须。看来鱼的须可能有点象人的阑尾,有它不多,无它也不少,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看的。

倒有一则关于鲤鱼须妙用的故事。

话说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了美国访华团一行人员。出于礼貌,人家要回请。但因当时的交往和了解还甚少,互相之间都怕犯了忌讳而特别小心谨慎。

美方通过中间人,按美方当时的标准费用请中方帮忙安排宴席。对当时经济欠发达的中方人员来说,那样的餐费标准可算得上天文数字,而且是用我们奇缺的美元支付。

但吃什么好呢?这可难倒了我们的外交人员:不能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因为我们是诚信礼义之邦嘛,但当年全聚德的烤鸭也才一元几角一只。难题逐级上报,直到汇报给周总理。

周总理也觉得该慎重对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况是国家经济建设亟需的美元呢,只要收得公平合理,就不要让它白白溜走了。他挥笔在一张便条上写下了那著名的菜谱,其中有一道菜是“糖醋黄河鲤鱼须”。

工作人员看后,知道黄河鲤鱼因长年生活在含泥沙重的黄河水中,早已脱胎换骨变了口味,是一道驰名中外的美味佳肴,犹以肉质细嫩著称。但总理写下的菜单中多了一个须字,是不是写错了呢?总理说:“没错,要的就是鲤鱼须!”工作人员听后会心地笑了。

宴会朴素、隆重,八菜一汤,糖醋黄河鲤鱼须是主菜,另外有辣子鸡脷尖等。但用来取须的黄河鲤鱼、切舌尖的鸡虽然绝对不会扔掉浪费,可费用还得一并由对方承担。

总理就是用这种巧妙的办法为国家搛下笔外汇的。

这个故事并不见得就是真的,但那时的国家领导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却是真真的:睿智、幽默,全心全意为人民!在当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流传得很广。也没有人会去质疑它们的真假,因为大家都觉得那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捕捞队的年轻人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几位老职工也只是曾有耳闻但并无眼见。桂爹说:“大概在三十年前,和朋友一起在靠近城陵矶洞庭湖到长江的入口处放挂钓,曾钓起过一条,但那也比这一条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