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询别的事情愁,但钱财方面就不怕了,按照张小宝和王鹃的说法就是,穷的只剩钱了。“姚大人,教育上的钱财不用担心,我出一部分,张王两家出一部分。他们最喜欢干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教育,还有治病的事情上也是如此,从我认识小宝和鹃鹃开始。每年他们都要拿出来不少的钱投入到教育上,毕大人应该知道。
“知道,可三水县蒹葭书院的钱好象不是他家直接拿出来的,书院每年组织那么一两次的比赛,钱就出来了,还有他们给联系的生员写的诗赋,抄的书,都能赚钱。”
一提起这事儿毕老头就是满肚子火气,张王两家得了好名声,生员记得他们的好,别人出钱,连书院的院墙上也写了别的店铺的广告,甚至是穿的衣服,衣角的地方也绣了小字的某某布行和某某成衣店。
也就是他们两家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原本一个文雅书院,竟然透着阵阵的铜臭,可效果又非常好,生员哪怕是再穷的,只要肯学,每日的伙食都不错,一年中的比赛两次。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用操心。
吃穿住用全有人管了,管的人还觉得占了莫大的便宜,这世道,上哪说理去。
别人走几天也走不完的路,张王两家的船队只用了多半天的时间就穿过去了。
天渐渐热了,实在是找不到事情可做的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就每天写一个帖议,送到父亲的面前。等父亲批示过了,再改一改送到毕老头和姚老头面前。
等毕老头和姚老头同样批示一番后,两个人就再写一份继续送,什么时候三个人都满意了,什么时候算是完成,然后把前后写的都整理好,写出来批注。准备等着印书卖。
可谓是学习赚钱两不误,如果还有时间,就找张老头和姚老头练武。张老头用的基本上是搏杀之术。有着当代不少的经验,姚老头那是各种兵器全能上手。可谓是文武全才,这要是不好好压榨一下,对不起自己。
三个老头也愿意教,尤其是姚老头,他是后来的,不像毕老头,早早就领略到了教小宝和鹃鹃时候的畅快。
日子就在这样的充实中度过了。这一天,船队终于是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行进了,张王两家的或许勉强能顶水而上,可军运的是绝对不行了。
已经到了雀塘峡,那种冲击的力度。水性再好的人,跳进去。保证没影。
队伍不能自己走了,只好用上纤夫。
看着纤夫身上只有一块布来遮羞,连鞋都没有,王鹃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又长长吐出,网要让人给他们拿衣服和鞋子,张小宝就开口了。
“来人啊,拿点好的棉绳和帆布。送给他们,让他们不用急,先吃一顿饭,休息下再走,告诉后面的船只等等。”
王鹃听到张小宝的安排就不再出声,她才反应过来,纤夫给他们一套衣服和鞋子他们也不能拉纤的时候穿。衣服穿上用不上多长时间就坏。鞋子是不能穿,他们必须每一步都要踏实了才行,穿鞋的话感觉就查了。
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好绳子和帆布。
可王鹃却不甘心,拉了张小宝一把“你给他们想想办法
“拿五千贯出来,在这条路上给他们打好铁桩子,做好把手,让他们不用非抠着石头,抓着地前进。一代代的纤夫都能用上。”
张小宝回答的也非常痛快。
今天没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零三章 山水重逢有相报
江风江流江水潮。江山江心江旋漂。江岸陡山斜沿壁,江边裸岩唱古谣。万千浪花万千娆,百舸浩荡百舸小。一人一绳一垫肩,一步一顿一句号。
张小宝让人送去的绳子和帆布纤夫们非常高兴地收了,并决定用这两样东西代替拉纤的钱,尤其是那一大块一大块的帆布,纤夫的头头摸在手中的时候,被风霜吹的看不出来年岁的脸上露出了孩子一般的笑容。
“有这样的好布做垫肩,就不怕磨破肩膀了,哪出的帆布?见都没见过,好东西,一定把船安稳地拉过这条峡。”
王鹃听着这样的话,觉得就像弟弟妹妹们那样,给点好玩的东西就满足,手上、脚上和肩上裂了口子的茧子,这一刻,她真想为纤夫们做点什么。
“五千贯真够吗?”。王鹃这句话是对着张小宝问的。
她知道张小宝说话的时候一般的情况下猜不出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或许张小宝用认真的表情说的话是假到不能再假,也或许他随便唠闲嗑的一句,那就是真的。
不过这对于王鹃来说都不是问题,她知道。只要逼一逼张小宝,假话也能变成真的,现在她就要做这个事情。
张小宝好象没有看到纤夫的辛苦一样,脸上依旧是那种平和的表情,说出来的话也轻飘飘的。
“那要看有没有人趁别人不注意,过来偷偷把用水泥固定住的钢铁给刨掉了,有人偷,别说是五千贯,五千万贯也不够往里填的,没有人偷,一次性投入大概三千贯就能开出来一条能使上力气的路,以后每年维护的费用几百贯足够了。”
“你严肃点,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王鹃不满地瞪了张小宝一眼,人家生活都这么困难了,还当没事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