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拍拍胸脯,很有自信地说道:“你家妻主我无所不能,不就是区区中秋么,难不倒为妻我的。”
第九章
清平自信满满,可她还是低估了这里的人们对中秋的重视程度。
在中秋最重要的一项仪式便是祭月,而祭品中桂酒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所以到了中秋这一天各个酒馆可谓是宾客如云。而清平的酒馆经过她几月来的辛勤经营,在烨城有了一定的名声,酒馆也修葺了一番,看上去也不那么落败了,再加上清平酿的桂酒那个醇香美味,更是受到烨城百姓的追捧,所以就有了乐天酒馆来买酒的人络绎不绝的场面,也就有了忙得清平嗷嗷叫累的这一场景。
清平瘫在桌子上,心里无比怨恨着——为毛这里的人过中秋不像现代人一样吃个月饼就过去了,搞那么多花样做啥子!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里的中秋少了现代人送月饼的那种攀比之风,多了浓厚的民俗风情,让对这些民族节日无爱的清平也有些期待起来——当然前提是不要那么累人。
“老板娘,街头王家的酒就麻烦你给她送过去!”
甫坐定的清平听到李云天的这声吆喝,不由火上心头,吼道:“哪有老板娘亲自去送货的,高手呢?死哪去了?”
李云天无奈道:“高手送酒去曾员外家了,我这里也走不开,只能劳烦您了。”
在这么多的客人堆中,还能有条不紊的记下哪家要什么酒,没有怠慢任何一位客人,李云天功不可没。
“那就叫她自己来拿。”
李云天苦笑:“老板娘,当初是你提出可以送货到家的,要是出尔反尔,这生意可怎么做下去?”
清平撇撇嘴,不情不愿地站起身,嘀咕道:“希望酒馆再也不要有这么忙的一天了。”顶多她酿多点酒给云酒痴来养家。
一旁的连榛听了这话,笑道:“除夕过年时估计会比今天更忙。”
清平哀号:“天,饶了我吧!”
“老板娘加油,撑到傍晚就万事大吉了。”关小南在一旁凉凉的说道。
清平瞪她一眼。这个死小鬼,站着说话不腰疼,跑上跑下的又不是你。
本着人道主义,对于关小南这个不过十岁的孩子,清平是不让她做太多的苦活累活的,他的哥哥陪在连榛身旁,更是接触不到什么很让人劳累的事儿。这对兄妹可以说是清平收养的,每月还附带十两的零花钱。
好在两个孩子都还算懂事,店里家里的事能做的都尽力做到最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帮了清平不少忙。只是……关小南这性子,没大没小的,不止她,连高手和李云天她们俩也是,真不把她这个老板娘放在眼里,合起来调侃她是常有的事。
嘛,这样也好,反正她吩咐下去的事她们都给办的妥妥当当的,其他无关痛痒的就随她们去了。
“老板娘快点,还有好多人等着呢。”
“知道了,催什么催,这不是来了么。”
所以说,清平家的三个员工不把她放在眼里还真不是没理由的,想想,在夫郎面前跟个无赖孩子似的,对她们提出的要求只要不太过分都应允了,这么好欺负的老板娘,就算她在她们面前表现的多么有威严,也还是激不起她们半点敬畏。
于是清平在忙忙碌碌中迎来了中秋夜,意味着团圆的夜晚。
连榛和关东儿在庭院中在月出方向摆上祭桌,放上月饼瓜果和桂花酒等,在祭桌前双腿跪下,诵读了祭词,再拜了两拜,于此祭月礼成。(注:这里的祭月仪式与中国古代的祭月仪式相似,但有出入)两人一走进门,就听到关小南的招呼声,“哥哥快点,我快饿死了。”
关东儿扬起一抹宠溺的笑,道:“知道了,这不就来了。”在关小南身边入座。
连榛也在清平旁坐下。
“都弄好了?”清平问道。
“嗯。月饼也分了些给邻里乡亲了。”
“那好。我们开动。”清平宣布道。
这一桌子的菜食都是连榛和东儿精心准备的,虽比不上鲍参翅肚,却在这合家团圆的夜晚让这些流浪已久无家可归的人儿有家的归属感。
于是三个大女人加一个小鬼在这个酒馆里,举杯,敬在一番漂泊之后还有这么个地方可以让她们靠岸。
“老板娘就是老板娘,这桂花酒桂香馥郁,酸甜可口,不但大人,连小孩子喝都很适合。”李云天脱口赞叹道,有如此高超的酿酒技艺,也不怪乎那云家当家的会为此着迷。
清平笑笑。为了能让乐家酒再次打出一片天,这中秋桂酒她可花了不少心思在上面。
首先是酒的口味有两种,一种是她们现在喝的这种,酸甜酸甜的,老少皆宜,适合家人团聚时饮用,一种较辛辣,是为在异乡的游子喝一场醉一夜而酿的。装酒的酒瓶也很有讲究,酸甜味的酒瓶上写了李清照的那首咏桂的诗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生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而辛辣味的酒瓶上的则 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