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主角穿越成明末农民军的 > 第360章 固原兵变上(第1页)

第360章 固原兵变上(第1页)

固原镇这边发生什么大变故呢?!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欠饷。这按理说欠饷这种事情别说陕西三边就算是在九边各镇现在都是件很平常的事,这基本上已经是在大明王朝进入常态化。

远的不说,就是刚刚发了一次饷的延绥镇现在又已经闹了起来,不过规模比较小,就只是几个堡城的丘八在闹。而固原镇这里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全镇的营兵都在闹。

这个原因和王嘉胤他们这群反贼有一定的关联,三边总督武之望为了尽快将王嘉胤这伙反贼从府谷撵走于是就挪用固原镇的军饷给延绥镇。

武之望的这波操作不可谓之不骚,自己统辖的本镇军饷不发去发外镇的军饷。不过武督师玩这个骚操作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延绥镇的丘八要是再不发饷那就全跳槽到反贼那里去了!

武督师为了不使反贼的力量继续壮大,于是便从固原镇的军饷里面划拨四万两给延绥镇。这军饷出固原的时候是五万两,到延绥镇是三万两,再到将帅手里是两万两。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那就不为人所知了。

总之固原镇的军饷被武督师给挪用了,现在固原镇没饷,这已经是十二月下旬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固原镇的丘八不闹腾那就怪了!

。。。

下面笔者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固原镇。提起固原镇很多人或许有些陌生,不过她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叫陕西镇,在明中前期陕西三边总督驻节西安府,所以当时又被称之为陕西镇。

明中后期陕西三边总督从西安府移防平凉府下辖的属州固原州,所以陕西镇便改称为固原镇。固原州的位置是今天的宁夏固原市。

陕西三边总督从西安府移防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军事上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策应延绥、宁夏、甘肃三镇抵御套虏入侵。

因为西安府地处陕西内地,而固原州的位置处于宁夏、甘肃、延绥三大边镇防区的交界处,只要上述三镇有一镇的防线出了事固原镇立马可以进行支援。

所以固原镇在陕西三边的军事体系中的定位是战略支援部队,既然是战略支援部队那么肯定就不能驻防在陕西内地的西安府。一旦三边出事从西安府根本就不能有效的对三边进行支援。

以上是军事原因导致陕西三边总督从西安府移镇固原州,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政治上。自明中后期以来巡抚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各省巡抚基本上都是在地方常驻,所以巡抚和总督同城的话难免会产生冲突。

一个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陕西三边,一个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总督亦加都察院衔),这两品级差不多职权又有很多重叠部分的官员难免不发生点龃龉。所以为了班子里的团结,最终总督巡抚分开办公,这项制度在后来也延续到了清朝。

。。。

这不管是从军事角度看还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陕西三边总督移镇固原州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移镇固原则是非常的失败!

原因也很简单,在西安府的话陕西镇的粮饷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八百里秦川千里沃土养个几万兵还是不成问题的。陕西镇移防固原之后只能靠平凉、巩昌、凤翔几个穷府来供给,而就在平凉府还得供给韩藩的宗室,这样一来能够供给固原镇的钱粮那就只能更少了。

就这武督师还依然挪用固原镇的军饷给延绥镇,结果就造成固原镇在年底进行一场大规模讨薪运动。这按道理说当兵的工资是一个月一发,可自万历末年以来当兵的工资开始是一个季度一发,后来是半年一发,最后直接搞成了一年一发,搞的跟后世的农民工一样。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兵都是一年一发,其中还是有不少官兵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一发,不过大多数还是一年一发的。

按照编制固原镇的额兵是四万人,每个营兵的饷银大概是每月一两四钱左右,一年的饷银就是15两银子,固原镇一年的军饷开支是在六十万两银子左右。

不过这明朝营兵吃空饷吃的实在是太严重了,固原镇究竟有多少兵力上到总督下到将帅都搞不清楚。大家都知道这军饷从来都没发到位过,就依靠平凉、凤翔、巩昌三府外加西安府的部分输从根本养不活四万营兵。固原镇的真实兵力估计也就个一万五千人左右可能连一半都没有。

这一万五千人刨去三边总督的督标营和固原镇总兵的镇标营,实际的营兵数量恐怕还不到一万人,即使按照一万人算今年也需要15万两军饷。

武督师大笔一挥直接往外送了5万两银子。

至于镇标和督标肯定是不会缺饷的,或者说多多少少能发点,不至于加入到讨薪的队伍中,毕竟要是真的因为讨薪出了什么事还得是镇标和督标来弹压。总督和总兵不傻,知道不把这些兵喂饱肯定是不行的。

。。。

此次兵变的爆发点在平凉府的一个实土卫所,甘州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