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职工家庭攒钱能力还是挺强的,多少人省吃俭用,想买一辆自行车。
70年代的自行车,那跟后世的摩托车没什么区别。
有一辆自己的车,倍有面!
为了买车,黄玲甚至想过,把她的嫁妆,那台蝴蝶牌缝纫机给‘卖’了。
也不是卖,准确的说法是交换。
用缝纫机换自行车。
虽然这台缝纫机跟了她十几年,但这些年来,一直精心维护,旧是旧了一点,功能却没问题。
就在她四下打听,看看谁家愿意换自行车时,这天傍晚,李杰找到正在摘蛇瓜的黄玲。
“阿姨,你要买自行车,可以去找宋向阳。”
“宋向阳?”
黄玲惊讶道:“他是,哦,我想起来了,他是你爸爸的徒弟对吧?”
“嗯。”
李杰点了点头,循循善诱道。
“我听我爸说,最近回城的知青多,一些人找不到单位,只能去找劳动局,那边给出的建议是做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
那不是投机倒把吗?
黄玲倒不是怀疑‘年年’瞎扯,小孩子嘛,了解的不多,可能是听错了。
“我听我爸的徒弟说,现在市面上有人卖一些东西,还有人专门收坏的自行车,然后再用好的零件组装一辆车。”
听到这话,黄玲有点心动了。
还有这种事?
“谢谢年年。”
黄玲俯身亲了一下李杰的脸蛋:“这次你可是帮了阿姨的大忙。”
说归说,她还是得仔细问问。
万一风险太大,她指定不会这样买。
晚上。
等林武峰回来,黄玲专门找到他,听到黄玲说的话,他拧眉想了一会。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要不是黄玲提起来,他都给忘了。
没想到‘年年’却记得清清楚楚。
“玲姐,这样,明天上班我去给你问问,有消息了,我再跟你说。”
“好,好,谢谢。”
黄玲连忙道谢。
次日。
林武峰找到徒弟宋向阳,70年代的师徒关系,那不比亲戚差多少,像林武峰这样手把手教徒弟,不藏私的师傅。
那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