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少年读水浒 > 13独奏99(第1页)

13独奏99(第1页)

交响曲后,是变调独奏时间。

宋江是个“无我”的人。只要有他人在场,则宋江言行必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整个《水浒》之中,只有江州题反诗这一节,给宋江营造出了完全独处的环境,让我们直见天魁星的内心。

休息了五七天又一天,五月下旬,应接近月底。宋江是完全的社交人格,甚至于到了不社交、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程度。如同我们现今有一些社恐人格,和人打上交道则不知该如何处理;宋江恰恰与其相反,让成年的宋江独处,宋江已经无法习惯。宋江吃过早饭,随身带钱,去找戴宗家在哪;“殆踪”在观音庵里歇脚,此时不在;“理魁”没有固定位置,随时可能在某个地方;张顺在城外村里,平时生活也只在水边。宋江没了明确目标,往城外去。

走在江边,看到浔阳楼。这个地名依然可以用“循佯”(随着反诗的假象)或“寻佯”(寻找假象)来解,酒旗“浔阳江正库”可以用“循佯将证酷”来解,但已不是特别必要。宋江记得这个著名旅游景点,上楼坐看风景,为景致喝彩。

酒保问宋江一行几人。即便在这时候,宋江也对服务人员交待,邀请了别人,只是还没到。眼前,他人撞上来的可能性极其微小、偶遇好汉的概率也是很低。就这样低微的可能性,在宋江的行为里,依然愿意为此准备、把可能偶遇的人摆在他自己的享受之前。

喝了几杯,感怀自身。宋江觉得自己只有江湖名声,在正道里评判算是名不成功不就,孝不立悌不行。与此同时,宋江认为自己坚持走正道的话,将来还是能够有出头之日,因此准备把新得的词写下,等未来出头后再故地重游,忆苦思甜。

前几句直抒胸臆、没有多少歧义。“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里我并没有明确指向的答案。我见到过有人说冤仇指李俊张横的,但以宋江的气度,揭阳岭下是自己先出头装傻,加上其酒后狂放,如此小肚鸡肠的想法我认为太不可能。我理解倾向是宋江心底的压抑以这种词句进行释放,并没有明确指向——如果真有指向,这冤仇只能指向社会,并没有具体个人——目前为止他打过的交道,没有真正算吃亏的;阎婆惜一案,是他自己一时气愤疏忽,阎婆惜已经命丧黄泉,没什么冤仇可言;“血染浔阳江口”也只是因为浔阳江就在眼前,联景自然,并不能确定指向冤仇就在浔阳江。即我总体认为是宋江词句造诣不精,填词为了押韵联景、有感抒发、保障气度,无法完全写实。

词后补了四句诗。关键点在第二联。“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所见过的前人分析,基本都是说宋江这首诗确有反意。我并不如此认为。这句诗在作者手里,是让它敏感模糊了点,但正常读来,我感受到的不是反意,而是一种极其广阔的心胸。目前宋江的行为是在服刑、指望在官道上再起。那么“遂凌云志”遂的是什么志?能是推翻政权吗?只能是在辅佐政权的道路上走到极点,是往蔡京的位置上去啊。黄巢的行为大家都知道。凭哪一点能笑黄巢不丈夫?难道是“无毒不丈夫”吗?宋江想自己在目前极为落魄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操守、不投梁山、自绝于黑道,希望他日能朝中为官、辅弼天下;如果宋江的坚持忍耐真能够产生这样的结果,宋江就要来嘲笑黄巢对社会的血腥报复行为,内心缺少肚量——“无度不丈夫”。这才是届时“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依仗和格局——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凭这种内心肚量,这就当得是一首好诗。所以这诗里除了触及“黄巢”二字略微敏感,根本就是我蕴光明、心胸广袤的宰相底材和风度,确实是一派“天魁”的风光。以这诗对《西江月》进行注解和升华,足以洗去“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的晦涩、阴暗和缺憾,让宋江自在为之署名、自歌沉醉。再说了,宋江这个期望是真的无法实现吗?宋江如果能跨过吏这个阶层——当然这在那个年代极为困难,几乎是天堑——比如眼下和蔡九搭上、进而搭上蔡京,得一任官;在适当的官位上,招抚境内讲道义的黑道、剿杀不讲道义的黑道;转去梁中书手下,赶上场战争,招抚梁山人马作战,其实是有一条资源齐备、只欠东风的隐隐道路可走的。这里面最难跨过的地方,是和蔡九搭线、有助于蔡京、获机会买一任官;如果把他和随后的黄文炳调个位置,是否可能一条大路就此畅通在眼前?——当然他对蔡九缺乏了解,这道事实不通,但他此时并不知道。所以从正道上“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以宋江眼下的状况,说难是难,如果机缘巧合,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蔡九见宋江一表非俗的时候,如果留身边做个幕僚,这窗户纸恐怕就已经破了。

然而作者的没有如果。宋江留字后大醉,只记得结了帐,归去睡前门都没关。呼应前文被朱仝捉住时埋下的伏笔,宋江此次又醉到断片,于是一场酷烈大戏即将上演。

对宋江诗作的误解在市井流传中过于普遍,可能与“无度不丈夫”被后人传成“无毒不丈夫”不无关系;而宋江在醉后嘲笑黄巢“无度”,随即就要被作者打脸。让你夸口,你来展现个度看看?作者直接把宋江押到处斩台上。于是宋江最后也只好捂着脸,叫唤,造反真香。

江州城对岸有个小土城,称作无为军。赋闲的通判黄文炳(闻柄)想从蔡九这得个实职,频频带礼拜访。撞着蔡九公宴,黄文炳来到浔阳楼头。见了宋江留诗留词,心胸狭窄的黄文炳将宋江的文意向反诗方向上去解读。黄文炳也听过宋江的名字,但他不是道义中人,只图官务权谋,和宋江没有共鸣。找酒保了解了作诗人相貌、情形,黄文炳并不因为宋江是酒后所做而放过,对其而言,这就是份证据把柄,是他可能有用的材料资源;而人,在黄文炳眼中算不得什么。交待酒保保留好证据,当天黄文炳没有回家,在船上过夜,辛苦等待第二天一早找蔡九会面的机会。

转天饭后见到蔡九,点明自己昨天来访,告知蔡九自己辛苦;蔡九出言,把心胸狭窄、不讲道义的黄文炳称作心腹之交。黄文炳想谋事,向蔡九打听太师消息、朝堂动向,大概也是需要紧跟朝堂指导、把握机会;于是蔡九就透了自己家信消息,确实把黄文炳当作心腹之人、共同谋事。于是《水浒》里的著名童谣就此上线。

交响曲后,是变调独奏时间。

宋江是个“无我”的人。只要有他人在场,则宋江言行必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整个《水浒》之中,只有江州题反诗这一节,给宋江营造出了完全独处的环境,让我们直见天魁星的内心。

休息了五七天又一天,五月下旬,应接近月底。宋江是完全的社交人格,甚至于到了不社交、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程度。如同我们现今有一些社恐人格,和人打上交道则不知该如何处理;宋江恰恰与其相反,让成年的宋江独处,宋江已经无法习惯。宋江吃过早饭,随身带钱,去找戴宗家在哪;“殆踪”在观音庵里歇脚,此时不在;“理魁”没有固定位置,随时可能在某个地方;张顺在城外村里,平时生活也只在水边。宋江没了明确目标,往城外去。

走在江边,看到浔阳楼。这个地名依然可以用“循佯”(随着反诗的假象)或“寻佯”(寻找假象)来解,酒旗“浔阳江正库”可以用“循佯将证酷”来解,但已不是特别必要。宋江记得这个著名旅游景点,上楼坐看风景,为景致喝彩。

酒保问宋江一行几人。即便在这时候,宋江也对服务人员交待,邀请了别人,只是还没到。眼前,他人撞上来的可能性极其微小、偶遇好汉的概率也是很低。就这样低微的可能性,在宋江的行为里,依然愿意为此准备、把可能偶遇的人摆在他自己的享受之前。

喝了几杯,感怀自身。宋江觉得自己只有江湖名声,在正道里评判算是名不成功不就,孝不立悌不行。与此同时,宋江认为自己坚持走正道的话,将来还是能够有出头之日,因此准备把新得的词写下,等未来出头后再故地重游,忆苦思甜。

前几句直抒胸臆、没有多少歧义。“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里我并没有明确指向的答案。我见到过有人说冤仇指李俊张横的,但以宋江的气度,揭阳岭下是自己先出头装傻,加上其酒后狂放,如此小肚鸡肠的想法我认为太不可能。我理解倾向是宋江心底的压抑以这种词句进行释放,并没有明确指向——如果真有指向,这冤仇只能指向社会,并没有具体个人——目前为止他打过的交道,没有真正算吃亏的;阎婆惜一案,是他自己一时气愤疏忽,阎婆惜已经命丧黄泉,没什么冤仇可言;“血染浔阳江口”也只是因为浔阳江就在眼前,联景自然,并不能确定指向冤仇就在浔阳江。即我总体认为是宋江词句造诣不精,填词为了押韵联景、有感抒发、保障气度,无法完全写实。

词后补了四句诗。关键点在第二联。“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所见过的前人分析,基本都是说宋江这首诗确有反意。我并不如此认为。这句诗在作者手里,是让它敏感模糊了点,但正常读来,我感受到的不是反意,而是一种极其广阔的心胸。目前宋江的行为是在服刑、指望在官道上再起。那么“遂凌云志”遂的是什么志?能是推翻政权吗?只能是在辅佐政权的道路上走到极点,是往蔡京的位置上去啊。黄巢的行为大家都知道。凭哪一点能笑黄巢不丈夫?难道是“无毒不丈夫”吗?宋江想自己在目前极为落魄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操守、不投梁山、自绝于黑道,希望他日能朝中为官、辅弼天下;如果宋江的坚持忍耐真能够产生这样的结果,宋江就要来嘲笑黄巢对社会的血腥报复行为,内心缺少肚量——“无度不丈夫”。这才是届时“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依仗和格局——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凭这种内心肚量,这就当得是一首好诗。所以这诗里除了触及“黄巢”二字略微敏感,根本就是我蕴光明、心胸广袤的宰相底材和风度,确实是一派“天魁”的风光。以这诗对《西江月》进行注解和升华,足以洗去“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的晦涩、阴暗和缺憾,让宋江自在为之署名、自歌沉醉。再说了,宋江这个期望是真的无法实现吗?宋江如果能跨过吏这个阶层——当然这在那个年代极为困难,几乎是天堑——比如眼下和蔡九搭上、进而搭上蔡京,得一任官;在适当的官位上,招抚境内讲道义的黑道、剿杀不讲道义的黑道;转去梁中书手下,赶上场战争,招抚梁山人马作战,其实是有一条资源齐备、只欠东风的隐隐道路可走的。这里面最难跨过的地方,是和蔡九搭线、有助于蔡京、获机会买一任官;如果把他和随后的黄文炳调个位置,是否可能一条大路就此畅通在眼前?——当然他对蔡九缺乏了解,这道事实不通,但他此时并不知道。所以从正道上“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以宋江眼下的状况,说难是难,如果机缘巧合,其实也就是一层窗户纸——蔡九见宋江一表非俗的时候,如果留身边做个幕僚,这窗户纸恐怕就已经破了。

然而作者的没有如果。宋江留字后大醉,只记得结了帐,归去睡前门都没关。呼应前文被朱仝捉住时埋下的伏笔,宋江此次又醉到断片,于是一场酷烈大戏即将上演。

对宋江诗作的误解在市井流传中过于普遍,可能与“无度不丈夫”被后人传成“无毒不丈夫”不无关系;而宋江在醉后嘲笑黄巢“无度”,随即就要被作者打脸。让你夸口,你来展现个度看看?作者直接把宋江押到处斩台上。于是宋江最后也只好捂着脸,叫唤,造反真香。

江州城对岸有个小土城,称作无为军。赋闲的通判黄文炳(闻柄)想从蔡九这得个实职,频频带礼拜访。撞着蔡九公宴,黄文炳来到浔阳楼头。见了宋江留诗留词,心胸狭窄的黄文炳将宋江的文意向反诗方向上去解读。黄文炳也听过宋江的名字,但他不是道义中人,只图官务权谋,和宋江没有共鸣。找酒保了解了作诗人相貌、情形,黄文炳并不因为宋江是酒后所做而放过,对其而言,这就是份证据把柄,是他可能有用的材料资源;而人,在黄文炳眼中算不得什么。交待酒保保留好证据,当天黄文炳没有回家,在船上过夜,辛苦等待第二天一早找蔡九会面的机会。

转天饭后见到蔡九,点明自己昨天来访,告知蔡九自己辛苦;蔡九出言,把心胸狭窄、不讲道义的黄文炳称作心腹之交。黄文炳想谋事,向蔡九打听太师消息、朝堂动向,大概也是需要紧跟朝堂指导、把握机会;于是蔡九就透了自己家信消息,确实把黄文炳当作心腹之人、共同谋事。于是《水浒》里的著名童谣就此上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