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读水浒有感500字 > 18归梁山下113(第1页)

18归梁山下113(第1页)

前四首领落座,后面的位置可就容易乱了。如果还按之前规矩,用能力、影响力来综合推举排位,三十六人认识不认识的,就算忽略语言口音的问题,排起来可要闹哄哄半天时间,完全不像个样子,而且容易埋下更多隐患。

宋江发言中,还以为之前是按“功劳高下”排位——这更应该是山寨标准化管理的排位依据,以功劳高下排位,有利于刺激队伍立功、对外扩张、争做贡献,但此前其实也不是如此;即便按功劳排位,目前新上山的人太多,按功劳列位也标准不清,怎么算哪个事情功劳大、哪个事情功劳小?谁记录的?标准由谁定?事先哪些人了解?

这些事情晁盖并不分明,宋江直接做主,晁盖也由着宋江做主。宋江提议,先按新旧暂坐,名义是“主客”,以后按功劳调。汉代以后,中国多数以左为尊。因此旧人列左边尊位;新人坐右边略低位;新人中再以上山时间为主、原本位次为辅、年龄为末排序,聚义厅上以较高的效率形成了座位格局。落座之后,左边尊位主人居高临下,需要奋进以面对对面座位来的竞争;右边低位客人看着对面尊位,必然有靠拢抢入的想法,从而促使形成奋发的内心。短期内这种座位格局是有益梁山发展的。当然,坐下后的效果,左边九个,右边二十七个,估计直接摆九位一排或十位一排的三排(摆一溜也太没谱了),这种坐法几个首脑看在眼里,也应当有隐形的压力,这不是长久之计、不稳定因素有些大,需要尽快形成新的条理、重整格局。

宋江提起童谣一事。宋江也是可能识别出这首童谣的真实目的的,但童谣攻击的是官家,响应童谣正意对梁山目前和未来都是不可能的选择;不如言语中说正理“黄文炳那厮”“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但带出这假的天命解释,传出去依然会有很多谣言产生,可以用来拉高自己声望,聚拢更多人才。

宋江这不可能是无意,现场李逵立马第一个听歪——虽然李逵看事抓矛盾很明,但于言语道理往往不通,应该是真听歪,不太可能是故意伪装听歪搞宣传。既然有天命加持,我们造反就造个彻底,于是李逵妄议梁山发展路线。林冲的雄心只是清君侧;天杀星乱谈则直接反江山。这确实是大家坐下来之后的首议问题,是“理魁”,李逵提议路线定作反天下也是土匪们“理魁”的一个选项。

但对路线问题,以李逵的身份和形象、能力确实不该乱议;戴宗明白,赶紧出来责骂回护李逵“你这厮胡说”、“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戴宗的说法道理确实比李逵的大,按次序服从命令确实是“理魁”,于是李逵没有顶嘴,只想后果“阿哎!若割了我这颗头,几时再长的一个出来?我只吃酒便了”。于是“众多好汉都笑”,但也只是“众多好汉都笑”。

本来目前这个场景,应该由晁盖出来声明梁山路线,但晁盖只有行事原则,没有路线规划;林冲提过一次梁山路线,但现在晁盖为首,既没有反对过林冲所提的路线,也没有明确确定过这就是梁山路线,所以林冲也不能发言。宋江见晁盖没有发言,路线问题他现在也在迷茫期,暂时也说不上话。于是梁山路线至此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个迷惑状态。

宋江转提据敌官军,是王进第四年约七月发生的事件,想了解当时情景,尝试探寻晁盖路线态度。话说半截:“初闻这个消息,好不惊恐,不期今日轮到宋江身上”,按理是想听晁盖对官军表示不可怕、是想主动攻还是被动守甚至是求和、现在你宋江也上了山,听我的,路该怎么走这些话。然而晁盖依然不明白,不接话。晁盖既然不发话,吴用也不能做主谈路线问题,这话又不好放着冷场,只好接些没用的话,略显自多心:“都是天数注定如此”。

宋江问话得不到回应,可以确定晁盖对梁山缺乏整体谋划安排,还属于混沌度日。想想可以通过当时抓捕到的黄安了解梁山外部压力风险,结合当时济州府的事情信息、动态,再加上近期未来外部新获得的信息,来掌握梁山状态、研究后续发展计划,于是问“黄安那厮,如今在那里”。晁盖终于接话,却只回答了黄安已死的客观结果。

宋江嗟叹不已。目前梁山难以定计,晁盖虽然为主、德行道义无碍,但没有路线;自己问了几句,缺乏信息、也无法制定计划;梁山内部众多新人,没有外部压力,没有进取空间,没有行动目标,内部矛盾容易越来越重,但这些都没法公开来谈,能正常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人太少。既然晁盖任首领但不能制定计划,那只有自己这个二把手去想法子谋划发展路线,再递交或试图说服晁盖决策。于是不再提话,大家喝酒,且顾团结头领、一时欢乐。

大的发展计划不谈,晁盖安排起具体事务。人员安置、功劳奖赏、旧财物归还、上下相认、安排土木建设。几项具体举措都算原则明白、行为合理,唯一不妥的是需要晁盖亲自安排。虽然赏罚是大事,该由首领决策,但也由首领直接处理则没有回旋讨论空间,也容易埋下分裂隐患。宋江新到梁山,先熟悉当前现状,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梁山的发展计划两项大事都处在迷茫的状态。

这段内容里这几个人的名字,喻义的可能性很多,且可能同时存在相反方向喻义,结合后文情况,我怀疑是一词多指。

首先可以确定各人名字连起来有“朋敬邻中望”的寓意,即梁山目前在江湖圈子里受到尊敬、在周边范围内已成为望族,或者说是道义圈的向往之地;其次也可能有“朋尽邻中忘”的含义,即上梁山者,在平常世界中,朋友尽弃、邻人已忘,孤独在山;其三,联系各人姓,则可能有“殴朋、桨尽奖尽、骂邻凌、逃中忘逃衷望”这类含义。这些含义则都不是好名词,可能指梁山上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或梁山好汉们良莠不齐、内部矛盾众多,这些解释与当下情节并没有响应联系——但往后则和打祝家庄等事形成遥相呼应。

我较倾向的理解是,以“朋敬邻中望”说梁山当下发展、以“朋尽邻中忘”说明梁山众人的孤独、以“殴朋、奖尽、骂邻、逃中忘”埋下一阶段伏笔,启梁山下一阶段事务——梁山现有发展模式已不再能够持续。

此时的梁山,内部各方人士管理存在困难、大家难以齐心;虽然都共尊道义,但道义体系缺少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一直存在、又新出现了许多矛盾、内部风险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梁山平常的打劫客商模式已无法持续,晁盖打劫客商但不杀害,固然是仁慈举动,但客商活下来,去众口传扬,客商圈子越来越倾向远离梁山,梁山上财货持续消耗、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来源;同时梁山上人多是被迫害而来,现在大家聚集后,官府不敢找梁山麻烦,但梁山众人天天只在享乐、训练,其实又在逐渐沉沦,远离现实世界,再没有道义表现,天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渐渐遗忘梁山——这是王伦想要的效果,晁盖迟钝无动于衷,但林冲等人则不太可能甘心就此下去。

而对于宋江,此时大概也算出门行了半个万里路(考虑中间往返、曲折、翻山可能已有万里),原本父亲的交待被外力破坏,已不可能完成,也正如当初险些入魔的武松一般,处于自己人生信念的迷茫期;进入黑道后,该怎么重设人生目标、找出一条梁山和自己都能接受的发展路线,也是他下一步的当务之急。当然,就近期而言,自然还有接父亲和兄弟上山、保障家人安全这最后一项未完成的事务。

从杀阎婆惜出逃,到江州被救、反刺无为军,天魁星走过了前朝皇家贵胄、江湖地位相当的柴进庄子;走过地方大户孔太公庄子;结识听闻向往道义的民间优秀人士武松,知道了天伤心的所行所历;亲身体验了普通百姓被捕清风山的悲凉、被冤清风寨的无奈,作为将领亲自指挥了一场土匪和正规军间的对抗,开了国舅“华容遑信情明”的眼界;受了父亲诈死的蒙骗,以孝为首,以孤身一人的身份坚实坚持了自己远离土匪、持身清正的路线,并主动欺骗揭阳岭黑帮,进入应该是天下最富足安生的江州;后被事找上门来,在自己毫无印象的情况下莫名被送上刑场;最后融合梁山和揭阳团队,在诸多约束下作为统帅实践完成一项复仇小目标,见识了蔡氏的神奇德行。

天魁星一路行来,视角丰富、接触沟通对象阶层众多,并侧面见识了朝堂上层在中下层视角里的荒唐、扭曲。南北朝起,说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宋江遭受刺配,孝已力竭;上过杀场,忠也命尽;不能作更多要求。巡游天下、增广见识、认清世界后,天魁星该如何确定自己志向、道义初聚而隐藏矛盾众多的梁山又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世道中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什么样的目标、该如何去实践自己的认知、影响这个世界?

前四首领落座,后面的位置可就容易乱了。如果还按之前规矩,用能力、影响力来综合推举排位,三十六人认识不认识的,就算忽略语言口音的问题,排起来可要闹哄哄半天时间,完全不像个样子,而且容易埋下更多隐患。

宋江发言中,还以为之前是按“功劳高下”排位——这更应该是山寨标准化管理的排位依据,以功劳高下排位,有利于刺激队伍立功、对外扩张、争做贡献,但此前其实也不是如此;即便按功劳排位,目前新上山的人太多,按功劳列位也标准不清,怎么算哪个事情功劳大、哪个事情功劳小?谁记录的?标准由谁定?事先哪些人了解?

这些事情晁盖并不分明,宋江直接做主,晁盖也由着宋江做主。宋江提议,先按新旧暂坐,名义是“主客”,以后按功劳调。汉代以后,中国多数以左为尊。因此旧人列左边尊位;新人坐右边略低位;新人中再以上山时间为主、原本位次为辅、年龄为末排序,聚义厅上以较高的效率形成了座位格局。落座之后,左边尊位主人居高临下,需要奋进以面对对面座位来的竞争;右边低位客人看着对面尊位,必然有靠拢抢入的想法,从而促使形成奋发的内心。短期内这种座位格局是有益梁山发展的。当然,坐下后的效果,左边九个,右边二十七个,估计直接摆九位一排或十位一排的三排(摆一溜也太没谱了),这种坐法几个首脑看在眼里,也应当有隐形的压力,这不是长久之计、不稳定因素有些大,需要尽快形成新的条理、重整格局。

宋江提起童谣一事。宋江也是可能识别出这首童谣的真实目的的,但童谣攻击的是官家,响应童谣正意对梁山目前和未来都是不可能的选择;不如言语中说正理“黄文炳那厮”“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但带出这假的天命解释,传出去依然会有很多谣言产生,可以用来拉高自己声望,聚拢更多人才。

宋江这不可能是无意,现场李逵立马第一个听歪——虽然李逵看事抓矛盾很明,但于言语道理往往不通,应该是真听歪,不太可能是故意伪装听歪搞宣传。既然有天命加持,我们造反就造个彻底,于是李逵妄议梁山发展路线。林冲的雄心只是清君侧;天杀星乱谈则直接反江山。这确实是大家坐下来之后的首议问题,是“理魁”,李逵提议路线定作反天下也是土匪们“理魁”的一个选项。

但对路线问题,以李逵的身份和形象、能力确实不该乱议;戴宗明白,赶紧出来责骂回护李逵“你这厮胡说”、“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戴宗的说法道理确实比李逵的大,按次序服从命令确实是“理魁”,于是李逵没有顶嘴,只想后果“阿哎!若割了我这颗头,几时再长的一个出来?我只吃酒便了”。于是“众多好汉都笑”,但也只是“众多好汉都笑”。

本来目前这个场景,应该由晁盖出来声明梁山路线,但晁盖只有行事原则,没有路线规划;林冲提过一次梁山路线,但现在晁盖为首,既没有反对过林冲所提的路线,也没有明确确定过这就是梁山路线,所以林冲也不能发言。宋江见晁盖没有发言,路线问题他现在也在迷茫期,暂时也说不上话。于是梁山路线至此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个迷惑状态。

宋江转提据敌官军,是王进第四年约七月发生的事件,想了解当时情景,尝试探寻晁盖路线态度。话说半截:“初闻这个消息,好不惊恐,不期今日轮到宋江身上”,按理是想听晁盖对官军表示不可怕、是想主动攻还是被动守甚至是求和、现在你宋江也上了山,听我的,路该怎么走这些话。然而晁盖依然不明白,不接话。晁盖既然不发话,吴用也不能做主谈路线问题,这话又不好放着冷场,只好接些没用的话,略显自多心:“都是天数注定如此”。

宋江问话得不到回应,可以确定晁盖对梁山缺乏整体谋划安排,还属于混沌度日。想想可以通过当时抓捕到的黄安了解梁山外部压力风险,结合当时济州府的事情信息、动态,再加上近期未来外部新获得的信息,来掌握梁山状态、研究后续发展计划,于是问“黄安那厮,如今在那里”。晁盖终于接话,却只回答了黄安已死的客观结果。

宋江嗟叹不已。目前梁山难以定计,晁盖虽然为主、德行道义无碍,但没有路线;自己问了几句,缺乏信息、也无法制定计划;梁山内部众多新人,没有外部压力,没有进取空间,没有行动目标,内部矛盾容易越来越重,但这些都没法公开来谈,能正常参与这个话题讨论的人太少。既然晁盖任首领但不能制定计划,那只有自己这个二把手去想法子谋划发展路线,再递交或试图说服晁盖决策。于是不再提话,大家喝酒,且顾团结头领、一时欢乐。

大的发展计划不谈,晁盖安排起具体事务。人员安置、功劳奖赏、旧财物归还、上下相认、安排土木建设。几项具体举措都算原则明白、行为合理,唯一不妥的是需要晁盖亲自安排。虽然赏罚是大事,该由首领决策,但也由首领直接处理则没有回旋讨论空间,也容易埋下分裂隐患。宋江新到梁山,先熟悉当前现状,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梁山的发展计划两项大事都处在迷茫的状态。

这段内容里这几个人的名字,喻义的可能性很多,且可能同时存在相反方向喻义,结合后文情况,我怀疑是一词多指。

首先可以确定各人名字连起来有“朋敬邻中望”的寓意,即梁山目前在江湖圈子里受到尊敬、在周边范围内已成为望族,或者说是道义圈的向往之地;其次也可能有“朋尽邻中忘”的含义,即上梁山者,在平常世界中,朋友尽弃、邻人已忘,孤独在山;其三,联系各人姓,则可能有“殴朋、桨尽奖尽、骂邻凌、逃中忘逃衷望”这类含义。这些含义则都不是好名词,可能指梁山上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或梁山好汉们良莠不齐、内部矛盾众多,这些解释与当下情节并没有响应联系——但往后则和打祝家庄等事形成遥相呼应。

我较倾向的理解是,以“朋敬邻中望”说梁山当下发展、以“朋尽邻中忘”说明梁山众人的孤独、以“殴朋、奖尽、骂邻、逃中忘”埋下一阶段伏笔,启梁山下一阶段事务——梁山现有发展模式已不再能够持续。

此时的梁山,内部各方人士管理存在困难、大家难以齐心;虽然都共尊道义,但道义体系缺少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一直存在、又新出现了许多矛盾、内部风险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梁山平常的打劫客商模式已无法持续,晁盖打劫客商但不杀害,固然是仁慈举动,但客商活下来,去众口传扬,客商圈子越来越倾向远离梁山,梁山上财货持续消耗、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来源;同时梁山上人多是被迫害而来,现在大家聚集后,官府不敢找梁山麻烦,但梁山众人天天只在享乐、训练,其实又在逐渐沉沦,远离现实世界,再没有道义表现,天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渐渐遗忘梁山——这是王伦想要的效果,晁盖迟钝无动于衷,但林冲等人则不太可能甘心就此下去。

而对于宋江,此时大概也算出门行了半个万里路(考虑中间往返、曲折、翻山可能已有万里),原本父亲的交待被外力破坏,已不可能完成,也正如当初险些入魔的武松一般,处于自己人生信念的迷茫期;进入黑道后,该怎么重设人生目标、找出一条梁山和自己都能接受的发展路线,也是他下一步的当务之急。当然,就近期而言,自然还有接父亲和兄弟上山、保障家人安全这最后一项未完成的事务。

从杀阎婆惜出逃,到江州被救、反刺无为军,天魁星走过了前朝皇家贵胄、江湖地位相当的柴进庄子;走过地方大户孔太公庄子;结识听闻向往道义的民间优秀人士武松,知道了天伤心的所行所历;亲身体验了普通百姓被捕清风山的悲凉、被冤清风寨的无奈,作为将领亲自指挥了一场土匪和正规军间的对抗,开了国舅“华容遑信情明”的眼界;受了父亲诈死的蒙骗,以孝为首,以孤身一人的身份坚实坚持了自己远离土匪、持身清正的路线,并主动欺骗揭阳岭黑帮,进入应该是天下最富足安生的江州;后被事找上门来,在自己毫无印象的情况下莫名被送上刑场;最后融合梁山和揭阳团队,在诸多约束下作为统帅实践完成一项复仇小目标,见识了蔡氏的神奇德行。

天魁星一路行来,视角丰富、接触沟通对象阶层众多,并侧面见识了朝堂上层在中下层视角里的荒唐、扭曲。南北朝起,说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宋江遭受刺配,孝已力竭;上过杀场,忠也命尽;不能作更多要求。巡游天下、增广见识、认清世界后,天魁星该如何确定自己志向、道义初聚而隐藏矛盾众多的梁山又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世道中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什么样的目标、该如何去实践自己的认知、影响这个世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