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水浒杜壆怎么读 > 4和尚智深(第1页)

4和尚智深(第1页)

智深和尚在五台山的种种行为,如果只以鲁莽军官难受清规戒律约束、智真长老不愿惹他来看,自然也说得通,但这部分内容的含义就很浅;但如果以佛学的眼光来看,则大有意味。智深和尚在五台山恐怕是修了佛的,且离去时只是法门不足、要行走世间来广见闻、补手段,但智、勇、心则在五台山上都已基本修得完备。

我对佛学了解极为浅薄,能看出的不多,也不确定是否存在大量误解,甚至不知道在佛学精深人士眼里是否形成冒犯。对智深五台山这一段,简述对其核心逻辑的个人理解如下,仅供参考。

一是鲁智深在五台山的表现有南北禅宗相争的意味。

先简单了结下禅宗区别。借百度资料: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理念在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都认为佛性不假外求。北禅宗强调“拂尘看净”,起坐拘束其心(通过行为约束),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排除外部干扰),清净自心(认清自己本性)的目的,被称为“渐悟”;南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以戒律为重),不拘坐作(不约束行为方式),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

对照来看,可见首座、众僧的行为应是北禅宗,强调约束、控制;鲁智深的行为则更像南禅宗,有明心见性的感觉。只不过他的本心则是粗鲁自在、对他人的暴力行为予以暴力反抗。从这个角度说来,那鲁智深在五台山就是在参悟佛法,只是不是参的北禅宗,而是自身本性较为夸张的情况下参的南禅宗。在智真长老来看,可能不分南北,觉悟就行,因此无需干涉;甚至鲁智深的一般破坏行为还对北禅宗研修者有磨砺、反省的作用,可以纵容更好。

二是五台山文殊院的鲁智深,其个人禀性其实真有传说中文殊菩萨的感受。

《华严经》“文殊师利勇猛智”。同样来自百度资料:“文殊乘青狮:表示威猛勇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智慧力量;文殊右手持宝剑:智慧剑能斩断一切烦恼、无明、执着、偏见等障碍;文殊左手持莲花:清净心不染世间的污秽和烦恼,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上现经典:教化功德,能以各种方便法门,传授般若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从这些文字里来看,恰恰是鲁智深的行为要像文殊多些,而僧众的行为反而构成了阻碍、烦恼、无明、执着、偏见、世俗。当然,鲁智深此时还达不到经典的境界,他目前的方便法门只有暴力这一种。

三是一般行为上的事理来看,智真长老也确实真不用去管着鲁智深如何。

怎么处理鲁智深?行动合理范围内且由着他去,赵员外早声明了由他兜底;合理范围之外,赵员外也兜不住的时候,那自然而然地送走鲁智深就好了。智真长老需要担心鲁智深受伤受损吗,僧众别出事就行;怎么让僧众不出事?别在乎道理约束,让鲁智深任意行动,不妨碍他、不发生冲撞,以鲁智深的善良禀性,就不会发生太严重的损伤。所以让他自去闹,及时见证、协调就好了;挡在鲁智深路上才是找死的行为。

因此在鲁智深五台山修行的这个过程里,有什么坏处自然就是鲁智深和赵员外自己去背,智真长老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让大家别惹他,自己再做个好人就行。所以看起来鲁达到五台山出家很不好管,但以赵员外和智真对鲁达的理解,不管就没事,又何必去管呢?

在这三点逻辑的理解支持下,对鲁智深在文殊院的行为理解应该就再无困难。

智深回寺,禅和子让他坐禅。虽然没有专门学习,但智深既然不自觉地走了南派路线(这不自觉也很南派),求的就是本性不拘束,凭什么你要拘束于他?智深自然不理,遵从本性,睡觉。佛像面向前方,那其后面就该是排泄之所。至于行为癫狂,南宋济颠和尚可是禅宗第五十祖,鲁智深比济颠如何?侍者禀报给长老,长老对智深的基本态度就是不管。无论是理解也好、是放松也罢,鲁智深都正好发挥自我本性。“不拘坐作”,体悟内心。这事别人看来是“搅”,但在南派禅宗眼里,这不就是在修佛?鲁智深馋了想吃酒,五台山既然有酒,为何要受拘束喝不得?智深喝酒也是拿暴力做法门给自己开路;酒后也依然记得让人转天来要钱,没有赖账,你不敢要账那是另一回事,鲁智深酒后不一定想得清楚。至于山门两个弟子拿戒律要约束智深,提出要用暴力控制,鲁智深自然依循本性要反抗、要打破约束。门子“虚拖竹篦拦他”,鲁智深才打了门子,并且还是主动放过“洒家饶你这厮”。直到监寺组织了三二十人拿棍棒来抢智深,智深才拿棒还手。这些过程里,鲁智深都算不上主动行使暴力,甚至酒后下手都还有个轻重,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南派禅宗角度,这一件事是否可算门子、监寺在持烦恼、无明、执着、偏见,不能识人而要强行约束智深,而认智深禅师如文殊菩萨一般,威猛勇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斩断一切障碍呢?

当然,面对鲁智深和僧众的冲突,长老智真也是智慧直指本真。智真回避过鲁智深的酒后冲动“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改到次日来再教训智深。毕竟这还是在五台山上,要给管事的僧人一个交待;但长老并不宜和智深发生冲突,要保留自己和事人的身份,来保障有人能让鲁智深听的进话去、好保五台山安全。因此“安排早饭与他吃,又用好言语劝他”。当然,在五台山不打招呼修南禅,这事以俗理而论,先天上鲁智深是站不住脚的,何况鲁智深剃度时还按北派受过戒。所以方丈教训,鲁智深也只有认错——鲁智深修禅全凭本性,他自己并不懂的具体南禅条款,自然无从辩驳。

直至春后,智深出家已近一年,再次喝酒。醉后归来,门子又守戒律,拘束智深不让入内。酒后智深依然不受拘束,先是很讲理的“敲门”——只不过“擂鼓也似”;见身边有“左边的金刚”这个“鸟大汉”光看,不帮自己、还拿拳头先吓唬自己,“右边金刚”“张开大口,也来笑洒家”,又开始“威猛勇猛”、“所向披靡”。直至闹到“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钵要走”“大半禅客都躲出廊下来”,并在“监寺、都寺不与长老说知”“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的情况下,暴力反抗僧众的约束,使得“两边众人,被打伤了数十个”。事情终于超出了智真长老容易收拾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从世俗道理上、佛学角度和从五台山运营角度来说,智真长老都需要做出处置、逐走鲁智深。世俗道理和五台山运营需求很明白,不多做解释。从佛学角度来说,鲁智深的智勇心已经修备,但法门太过粗暴,眼看在五台山上他也学不下去,需要去世间领悟和进修更多法门。鲁智深既然不自觉地修行南派禅宗法门,那么不需要也不能去点他,这种自然随性的状态本来就契合佛法。当然,在做出安排之前,此事还需要告知赵员外。

长老支使两个“直厅道人”到赵员外庄上,立等回报。赵员外“好生不然”,我读来的感觉是认为事情并不算大,不至于就容不下鲁智深。但赵员外毕竟是明事理的人,不乱干预,还是让长老自行决断。

智真对智深做了入世安排,赠了偈言;智深跪领偈言离去。

智深和尚,在五台山行南派禅宗事,行动孤单,此心孤独。天孤星一路难走。

此外,在这部分内的社会背景中可以看到,五台山周边都是和尚们的产业。和尚们对本地影响控制极深:“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和尚们在度牒的庇护之下,远胜于地方官府。所以鲁智深所打的“直娘的秃驴们”、砸亭子毁金刚,恐怕在当时的平民们看来,也依然会大呼痛快。

此时是王进第三年春夏之交。

智深和尚在五台山的种种行为,如果只以鲁莽军官难受清规戒律约束、智真长老不愿惹他来看,自然也说得通,但这部分内容的含义就很浅;但如果以佛学的眼光来看,则大有意味。智深和尚在五台山恐怕是修了佛的,且离去时只是法门不足、要行走世间来广见闻、补手段,但智、勇、心则在五台山上都已基本修得完备。

我对佛学了解极为浅薄,能看出的不多,也不确定是否存在大量误解,甚至不知道在佛学精深人士眼里是否形成冒犯。对智深五台山这一段,简述对其核心逻辑的个人理解如下,仅供参考。

一是鲁智深在五台山的表现有南北禅宗相争的意味。

先简单了结下禅宗区别。借百度资料: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理念在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都认为佛性不假外求。北禅宗强调“拂尘看净”,起坐拘束其心(通过行为约束),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排除外部干扰),清净自心(认清自己本性)的目的,被称为“渐悟”;南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以戒律为重),不拘坐作(不约束行为方式),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

对照来看,可见首座、众僧的行为应是北禅宗,强调约束、控制;鲁智深的行为则更像南禅宗,有明心见性的感觉。只不过他的本心则是粗鲁自在、对他人的暴力行为予以暴力反抗。从这个角度说来,那鲁智深在五台山就是在参悟佛法,只是不是参的北禅宗,而是自身本性较为夸张的情况下参的南禅宗。在智真长老来看,可能不分南北,觉悟就行,因此无需干涉;甚至鲁智深的一般破坏行为还对北禅宗研修者有磨砺、反省的作用,可以纵容更好。

二是五台山文殊院的鲁智深,其个人禀性其实真有传说中文殊菩萨的感受。

《华严经》“文殊师利勇猛智”。同样来自百度资料:“文殊乘青狮:表示威猛勇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智慧力量;文殊右手持宝剑:智慧剑能斩断一切烦恼、无明、执着、偏见等障碍;文殊左手持莲花:清净心不染世间的污秽和烦恼,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上现经典:教化功德,能以各种方便法门,传授般若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从这些文字里来看,恰恰是鲁智深的行为要像文殊多些,而僧众的行为反而构成了阻碍、烦恼、无明、执着、偏见、世俗。当然,鲁智深此时还达不到经典的境界,他目前的方便法门只有暴力这一种。

三是一般行为上的事理来看,智真长老也确实真不用去管着鲁智深如何。

怎么处理鲁智深?行动合理范围内且由着他去,赵员外早声明了由他兜底;合理范围之外,赵员外也兜不住的时候,那自然而然地送走鲁智深就好了。智真长老需要担心鲁智深受伤受损吗,僧众别出事就行;怎么让僧众不出事?别在乎道理约束,让鲁智深任意行动,不妨碍他、不发生冲撞,以鲁智深的善良禀性,就不会发生太严重的损伤。所以让他自去闹,及时见证、协调就好了;挡在鲁智深路上才是找死的行为。

因此在鲁智深五台山修行的这个过程里,有什么坏处自然就是鲁智深和赵员外自己去背,智真长老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让大家别惹他,自己再做个好人就行。所以看起来鲁达到五台山出家很不好管,但以赵员外和智真对鲁达的理解,不管就没事,又何必去管呢?

在这三点逻辑的理解支持下,对鲁智深在文殊院的行为理解应该就再无困难。

智深回寺,禅和子让他坐禅。虽然没有专门学习,但智深既然不自觉地走了南派路线(这不自觉也很南派),求的就是本性不拘束,凭什么你要拘束于他?智深自然不理,遵从本性,睡觉。佛像面向前方,那其后面就该是排泄之所。至于行为癫狂,南宋济颠和尚可是禅宗第五十祖,鲁智深比济颠如何?侍者禀报给长老,长老对智深的基本态度就是不管。无论是理解也好、是放松也罢,鲁智深都正好发挥自我本性。“不拘坐作”,体悟内心。这事别人看来是“搅”,但在南派禅宗眼里,这不就是在修佛?鲁智深馋了想吃酒,五台山既然有酒,为何要受拘束喝不得?智深喝酒也是拿暴力做法门给自己开路;酒后也依然记得让人转天来要钱,没有赖账,你不敢要账那是另一回事,鲁智深酒后不一定想得清楚。至于山门两个弟子拿戒律要约束智深,提出要用暴力控制,鲁智深自然依循本性要反抗、要打破约束。门子“虚拖竹篦拦他”,鲁智深才打了门子,并且还是主动放过“洒家饶你这厮”。直到监寺组织了三二十人拿棍棒来抢智深,智深才拿棒还手。这些过程里,鲁智深都算不上主动行使暴力,甚至酒后下手都还有个轻重,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南派禅宗角度,这一件事是否可算门子、监寺在持烦恼、无明、执着、偏见,不能识人而要强行约束智深,而认智深禅师如文殊菩萨一般,威猛勇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斩断一切障碍呢?

当然,面对鲁智深和僧众的冲突,长老智真也是智慧直指本真。智真回避过鲁智深的酒后冲动“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改到次日来再教训智深。毕竟这还是在五台山上,要给管事的僧人一个交待;但长老并不宜和智深发生冲突,要保留自己和事人的身份,来保障有人能让鲁智深听的进话去、好保五台山安全。因此“安排早饭与他吃,又用好言语劝他”。当然,在五台山不打招呼修南禅,这事以俗理而论,先天上鲁智深是站不住脚的,何况鲁智深剃度时还按北派受过戒。所以方丈教训,鲁智深也只有认错——鲁智深修禅全凭本性,他自己并不懂的具体南禅条款,自然无从辩驳。

直至春后,智深出家已近一年,再次喝酒。醉后归来,门子又守戒律,拘束智深不让入内。酒后智深依然不受拘束,先是很讲理的“敲门”——只不过“擂鼓也似”;见身边有“左边的金刚”这个“鸟大汉”光看,不帮自己、还拿拳头先吓唬自己,“右边金刚”“张开大口,也来笑洒家”,又开始“威猛勇猛”、“所向披靡”。直至闹到“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钵要走”“大半禅客都躲出廊下来”,并在“监寺、都寺不与长老说知”“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的情况下,暴力反抗僧众的约束,使得“两边众人,被打伤了数十个”。事情终于超出了智真长老容易收拾的范围。

这种情况下,从世俗道理上、佛学角度和从五台山运营角度来说,智真长老都需要做出处置、逐走鲁智深。世俗道理和五台山运营需求很明白,不多做解释。从佛学角度来说,鲁智深的智勇心已经修备,但法门太过粗暴,眼看在五台山上他也学不下去,需要去世间领悟和进修更多法门。鲁智深既然不自觉地修行南派禅宗法门,那么不需要也不能去点他,这种自然随性的状态本来就契合佛法。当然,在做出安排之前,此事还需要告知赵员外。

长老支使两个“直厅道人”到赵员外庄上,立等回报。赵员外“好生不然”,我读来的感觉是认为事情并不算大,不至于就容不下鲁智深。但赵员外毕竟是明事理的人,不乱干预,还是让长老自行决断。

智真对智深做了入世安排,赠了偈言;智深跪领偈言离去。

智深和尚,在五台山行南派禅宗事,行动孤单,此心孤独。天孤星一路难走。

此外,在这部分内的社会背景中可以看到,五台山周边都是和尚们的产业。和尚们对本地影响控制极深:“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和尚们在度牒的庇护之下,远胜于地方官府。所以鲁智深所打的“直娘的秃驴们”、砸亭子毁金刚,恐怕在当时的平民们看来,也依然会大呼痛快。

此时是王进第三年春夏之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