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农门锦商 > 第75部分(第2页)

第75部分(第2页)

“我也要,我也要吃!”

华庆撒开腿儿往人群里钻,小丹、秀云紧随其后,蔡华丰忙抱起好儿跟上去,嘴里叫道:“慢点慢点,走散了别哭鼻子啊。”

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果被穿在一根根小木棒上,乱箭一般插在小贩肩头扛着的草靶上,被一大群孩子里外围着,那甜而不腻,酸而不倒牙的滋味,让这些孩子们眼巴巴望着直咽口水。

“别急,别急,一个个来,大叔家里还有很多冰糖葫芦。”小贩一边收钱,一边从草靶上取下冰糖葫芦,笑容满面,声音洪亮。

蔡华丰个高,长臂一伸,越过孩子们的头顶把钱递过去,小贩伸手接过揣进内袋,拔下五串冰糖葫芦。

吃完冰糖葫芦,又跑去那些小吃摊转悠,一路吃过去,葱油火烧、煎饼、刀削面、耳朵眼炸糕、芝麻开口枣、小汤包、豆皮饭、荷叶糍粑、夫妻肺片……

华丰说,北封县的小吃不多,除了小汤包、芝麻开口枣、豆皮饭等五种,其余全是从各地来的小吃,他们远离家乡谋生,靠这些小吃养活全家的同时,也把各种不同口味的地方美食带给大家,极大地丰富了北封县的吃食文化。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彭北省,除了彭城,就数北封县小吃最多。而且,”华丰带着一股身为当地居民的自豪与骄傲,“北封县是唯一一个没有流浪乞儿的县城。这放在整个东唐,估计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好儿听得在心里越发对那个胡老爷好奇了,天下富贾何其多,有善心做善事的应该不多,不去千方百计剥削就已经不错了,是怎样的一种心理,促使这个胡老爷做出这样惊人的大善举?

吃饱喝足坐在菊花中歇息,小丹就说去看彤台林。

看彤台林得去彤台河,需坐半个时辰的马车。于是又去买了些零嘴儿,每人花三个铜板乘马车前往彤台河渡头。

渡头有三艘客船,每天早卯时末开第一趟,晚酉时中为最末一趟。每年逢九十月份,会多出三五条小船,专门载客过去观赏彤台林,而有钱人家自有游船出行。

好儿一干人到得渡头时,恰余最后一艘小船空闲。

彤台林位于彤台河中段,远望去,宛若一片火海熊熊燃烧于水上,有风吹来,水面微荡,火海摇曳,蔚为奇观。

再看河两岸,杂草灌木丛生,荆棘密布,野树参天,根本无路可寻可走,要观赏它,只能坐船来。

靠近了看,其实就是一片枫树林,棵棵笔直粗壮,树与树的间距甚为浓密,有些地方估计连脑袋都伸不过去。

没人知道它们为何不长在山上,为何要长在水里,如此经年累月地浸泡,也不会腐烂枯萎,反倒是比山上的长得更茁壮精神。

租船游玩以时辰来计,一个时辰八十文,船上没有计时的燃香或滴漏,船家完全靠着对太阳移动的位置、天色变化来掌握时间。这一点上,好儿佩服所有的古代人,这要放在前世,估计一千万人里头也找不出一个来。

小船绕彤台林转了两圈,又停留河面上片刻,之后沿岸慢慢往回走。

再返回东城门时,已近黄昏时分,一众人急忙忙地往家赶,吃了晚饭洗了澡,一家大小包括三个下人,带了蒲团全都出动去看唱大戏。

好儿对看唱戏没兴趣,看了一会就觉得索然无味,那啊呀半天拉长调的唱法,听了直让她心里发急,恨不能冲上台去替人家一口气吼完。

再看周围观众,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一个个听得全神贯注,陶醉其中,到精彩处更有鼓掌叫好声迭起。

“蔡姨,我想去方便。”好儿扯扯蔡家嫂子衣袖,说道。

蔡家嫂子便要叫秀云陪去,好儿忙道:“蔡姨,让秀云姐姐看戏吧,我知道茅厕在哪,离这也不远,我上完就回来。”

北封县治安良好,蔡家嫂子多次往来,哥嫂一家也常说及这边风气好,便嘱咐好儿快去快回。

好儿应下,起身四下看了看,前后左右全是黑压压人头,她暗记位置,绕着窄窄的行道走出人群。

大道两旁悬挂了不少灯笼照明,菊海中亦是每隔一段距离便挂上一盏灯笼。

晚风秋意浓,菊影暗香浮。

好儿站了一会,心情愉快地往不远处边角上围起来的临时茅厕走去。两盏大大的灯笼,也给这简陋的茅厕晕染上两分夜色浪漫色彩。

从茅厕出来,好儿习惯性地找水洗手,她记得白天时,在靠山脚边有一条细流,水是从山中流下,清澈无鱼。

好儿往溪流方向走,戏台那的咿呀戏曲声、喝彩声,便离得有些远。

蓦地,一道黑影自前方掠过,好儿心一跳,大脑瞬间一呆一怔,随即顺着方向喝道:“谁?”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一声极年轻的唱喏,从黑暗中走出个小沙弥,灰不溜秋的和尚服,光溜溜的脑袋,长得眉清目秀,表情有点儿憨憨地。他双手合十,对着好儿施一礼,说道:“小僧夜间行走,不慎吓到小施主,罪过,罪过。”

好儿愣住,忙跟着也双手合十回礼,抬望黑黝黝的山,问道:“你是山上的和尚?”

小沙弥点头道:“小僧是彤台寺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