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其实很难。光是一个调心入静,就费了他老半天的工夫。
人的思维习惯,大脑十分活跃,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让它停止不动,没经过专门训练的一般人很难做到。往往越是想入静,却越是百念俱起,心猿意马。
赵飞翻来覆去把什么读数法、模拟捻珠法、念诀法、默诵佛号法等招数全试过了,还是难以奏效,思绪飘忽,难以控制,慧剑斩心魔,谈何容易啊!
后来改用听息的方法,总算收到了效果。就是两耳内听,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似听非听,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渐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赵飞按照心法的要求,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病气,再自鼻根吸入气息,随意念咽入下丹田,然后用心去体会丹田的动静。
体会了好半天,却似乎没有感觉到丹田位置有任何异动。
他知道练功尤忌急躁,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不疾不徐的反复体验,再过了一会,他感觉到了丹田对应处肌肉似乎鼓跳了几下,细察之下,依稀发现隐约有一股暖流,蛰伏在那里蠢蠢欲动。
这就是灵力吗?
再体察了一会,他终于可以确定,丹田内那股若有若无、蠢蠢欲动的暖暖的气流,就是老祖宗在为他打通任督二脉时,封入体内的那一股灵力。
丹田,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为藏神之府;中丹田又称“绛宫”,为胸中膻中穴处,为中气之所聚,藏气之府;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小腹部分,它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四穴位,为藏精之府。
道家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上中下三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丹田的位置也很神奇,都正好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在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中丹田,从下阴算起,在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下丹田,从脚部算起,在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
第十八章 食髓知味
按照《融阳功龙虎大道》记述,奇经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会阴穴。那么大周天运转,就是自会阴穴出发,最后又回归到会阴穴。
会阴穴又叫生死窍,《融阳功龙虎大道》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故尔丹家又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灵力的运行得靠用意念去引领,让它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而不是任其在体内乱窜。赵飞小心的尝试着去和它沟通,用意念诱导这股灵力从会阴穴流出来。
这股灵力仿佛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既蠢蠢欲动,又似有些胆怯和好奇,对赵飞的意念感觉有些陌生,也就不是那么听招呼。
费了好大工夫,赵飞才总算摸到了一点诀窍,蛰伏在丹田的那股灵力,在他意念的反复诱导催促下,终于懒洋洋地离开了丹田位置,慢吞吞地跟随他的意念移动,下降到了会阴穴位置。
赵飞已经默默把经络流经路径存想过了两遍,对所要运行的脉路十分熟悉了。
此刻他的目标就是,以意领气由会阴穴沿督脉徐徐走尾闾、夹脊、玉枕至百会,在此处稍作停顿后,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至生死窍。稍息后,再由生死窍提气至气穴处,分开从背后两侧上升至两肩窝,略作停顿后,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宫穴。稍后又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双ru稍上处,然后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停顿一会后再次由会阴穴出发,直上走冲脉上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然后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再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至会阴穴合并升至气穴,最后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
但熟悉是一回事,真正要照此既定路径运行,却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是初次使用意念控制灵力的运行,赵飞感觉掌控起来十分的勉强和生疏,往往灵力运行到中途,一个把握不好,灵力“咻”的一下子,又缩回到丹田之中,使得前功尽弃。
偏偏此刻还急躁不得,以免引起心绪紊乱,只能徐徐图之。
如此反复试过多次后,他方才掌握到了其中的一些诀窍,意念引领起灵力的运行来,也逐渐开始顺畅了许多。
在感觉到体内灵力缓慢移动的同时,赵飞还察觉到,在身体四周,吸引来了一些无形无色的天地灵气。
这些灵气,混杂在天地之间,被赵飞体内精纯的灵力运转从天地之间剥离出来,吸引过来,将他整个身体包裹住,并透过周身张开的毛孔,缓慢的进入到体内,不断地壮大,形成着他体内的灵力团。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婴儿在母胎里一般,浑身暖洋洋的,感觉很舒服,似乎不需要再用鼻子去呼吸。
赵飞知道,这种感觉就是《融阳功龙虎大道》中描述的:“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
他明白,这就是心法中所谓的将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进一步相融合了,吸天地之灵气以壮大自身的灵力。灵力越壮大,在体内调动使用的速度就越快。
由于初次驾驭这股灵力,意领的方法还十分的生疏,前行也很是缓慢,甚至有几次灵力还在体内左冲右突,险些行入岔道。
不过赵飞至始至终保持着心平气和,并不慌乱和急于求成,慢慢的体验着用意念引领灵力的要领,用意念推动着气流一寸一寸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