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忙来忙去的煮茶,摆茶点,去招呼他们时,他们还犹自赞叹不已。看惯了花式繁复的园林后,陡然见到这一片无拘无碍的景色,确实令人胸怀大畅。
“元泽,元泽,你竟种的出这一片花田?我看你修的三经,已是感叹你胸有大才,却想不到你的本事与胸怀,其实更在这一片自然里。”
我相信东坡先生是真的被感动了,任谁看到这一片花海,都不会不动容。
“咱们以往赏花,不过是观其美色,赏其娇态,即兴凑几首而已,今日见这半日园,才知道以前赏花都是错了,天外有天,这一片花田根本不拘花种,颜色,也不问花开是盛是败,花开如锦也罢,花落凋零也罢,这一片美却是不移的。”他问弟弟,“子由,你觉如何?”
“了不起,了不起,”子由说,“元泽种花全是依其自然之势,胸襟常人难及,此爱花并不一意求花美以娱己,而是尊重花意,将其放在自然之中生长。我但愿那些花君子都来一见,以正误区。原来世人赏花,大多是井底之蛙,本末倒置。少游看呢?”
秦少游笑一笑,“若能携秋娘来此半日,平生足矣。”
赵公子殿下哈哈乐了,“果然还是少游最中肯。元泽平日种花常叹无知音,你看今日这几位可是知音?”
公子也不多言,击一击掌,几名家丁过来了,公子吩咐他们去竹舍准备,“雅客来赏,当从容清谈。”
公子平时绝少请人去他的竹舍,我知道是真的打心眼儿里与东坡先生等惺惺相惜了。他平生无甚朋友,这几位却是寥寥几句,便足以引为知己。
我们一路下坡,转两道弯,就是公子的竹舍。跨进篱院,门前却赫然站着两名亲随,都是相国的人。
公子一怔,似乎好生为难,想要说话,屋里已有人说,“是元泽来了?”
相国从竹舍里跨了出来。
随即立刻愣住。
气场不对,我左看右看看,正谈笑的苏氏兄弟看到相国也停了口。赵公子也愣了,但他立刻笑了,“老大人今日兴致好!我与元泽多日不见,又难得子瞻先生回京,今日约了想来闹半日,却不料叨扰老大人清净了。”
老大人这才回过神,一张黑脸上好容易堆出些笑意,说,“昌王殿下有兴,老臣早该倒履相迎,这几位,咳,这几位朋友也都是老相识,我也听说子瞻回京,没想到在这里遇上。”
哎,我在心里感叹相国果然是耿直人,几句客套话,也被他说的勉勉强强,别别扭扭,一听就是言不由衷。
但东坡先生却似并不在意,笑道,“杭州虚混几年,京中倒是没变,荆公也依然风骨清癯。只有兄弟痴愚,一事无成。愧对老友。”他笑着,大力的挥着扇子,天气热,他又站了半天,仿绸衫子上印了一片渍子。
“子瞻何必过谦?”相国大人也难得的打起哈哈,“你人不在京中,盛名倒是丝毫不减,你修的苏堤,美名一直传到这里来。我这个逆子一向倨傲不经,对你倒是佩服得紧,我的话他从来听不进,独有你的诗文他每篇皆熟。他若是得子瞻赐教,我这做父亲的死了也笑慰九泉。”相国说着将手一让,子瞻请上座。
东坡也开始客气,“当日荆公受命危难之时,大力推行新法,元泽以崇政殿大学士,与父同修经义,那是何等的佳话?我兄弟俩虽痴长几岁,又岂敢僭先?”
子由在旁说,听说元泽也娶得贤妻,还是荆公福气好,眼看子孙满堂,到时候少不得讨杯满月酒喝。
相国眉心微微一皱,随即又与旁边的秦少游招呼。“少游新作我也看了,依然情致雅淡,风骨不衰。”
立在一边的秦少游一直有点心不在焉,忽然听相国提他,便神情自若,深深一揖,“全仗荆公提携。”
几个文士文绉绉的说场面话,我实在无聊的要死,实在听不得这种绕弯儿的话。
又不能出声,转头一看,那姓赵的昌王殿下正在打量我。我嘴巴一歪对他做了个鬼脸,他微笑了。
从竹舍里往外看,又是另一种景象,层叠的绿叶层层堆叠,直砌上去,浓荫森森,日光再盛,也被逼成清淡,这小小竹舍仿佛是枝荫中的一方鸟窝。其间静谧,也无大片花朵,只有篱下一小丛丁香,像一支极细的工笔笔尖,将一点淡紫微红,点上窗台。
那叫子瞻的抚窗观看,又呵呵笑。“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相国咳嗽一声,他似乎是早嘀咕了一肚子的话,这时也不绕弯子了。“子瞻三年杭州通判,好容易回京,必是有一腔大抱负的。可否见教?”
东坡先生叹口气,似乎是,一个大难题绕不过去。本想风雅闲适半日,但相国咄咄逼人,他也就正面应战。
“见教不敢,兄弟三年一梦,惭愧的紧,事无所成,抱负成空,只是各地受灾,兄弟日夜不安却无法可施。眼见自长江以下,赋税沉重,累积数省百姓难以支撑。不知是否应了新法富民之核心?倒是要请荆公赐教。”
这是公然的碰撞了。相国沉下了脸,老大人沉下脸的时候可真不好看,加上深重的纹路,一张脸像黑压压的土地开裂一样。再看看旁边几人,个个神色郑重,公子眉尖蹙起,显得疲惫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