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猛地清醒过来。
皇祖母的教导自己又忘了,帝王应当喜怒不形于色。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已经跑了韬塞,绝不能让常舒心生疑虑。
“韬塞叛降,有他的道理,朕不允许他进城,使他退无根据,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底,这是朕这个当皇帝的过失。
如果盛京能守住,朕连韬塞都不会降罪,更何况是常舒皇叔。”
“皇上真是宽宏雅量,常舒惭愧无地,定当誓死效忠。”
常舒没想到康熙如此仁德,感动至极,连忙向康熙下拜。
康熙也赶紧扶起常舒。
“常舒皇叔,如今形势已经万般危急。
我们原来的打算是,守住山海关一个月,守住盛京一个月,守住兴京一个月,最多再退到吉林乌拉。
如此,罗刹和准噶尔汗国对明郑的征伐,肯定已经开始,只要两国军队进入长城以外,我们的压力就会大减。
到时候以宁古塔为后方,未必就没有反败为胜之日。
可是如今山海关竟然只守了一天,不但没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反而让盛京和兴京缺少了征调新兵的时间。
如今重任全在皇叔一个人身上,皇叔一定守住盛京一个月,这关系大清生死存亡,可以吗?”
康熙双手抓住常舒肩膀,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常舒的眼睛。
常舒看见康熙眼眶中饱含热泪。
这一刻,常舒动容了。
这位少年天子,此时是承担了多大的压力?他对大清又是怎样的热忱?
此时此刻,面对天子的殷殷寄托,作为臣子,岂能不誓死效忠。
常舒双手抱拳。
“皇上放心,一个月内,常舒定不让郑匪踏足盛京半步。
一个月后,郑匪也只能踏着常舒尸体进城。”
康熙再也没忍住,泪水滑下脸庞,感动地望着眼前的血浓于水的皇叔。
“皇叔安心守城,朕就在后方,将不惜一切代价支援皇叔。
城在,皇叔在,朕也在。
国家危亡,民族存续,皆在我们叔侄。
朕誓与皇叔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