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特战先驱抗美援朝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周卫国轻轻抚摸着照片,低声说道:“娘!我终于看到你了!我好想你!”说着说着,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了下来!这一哭,竟是再也止不住!泪水中饱含的是对母亲这二十多年来的深深思念和所受的种种委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泪(五)

不知过了多久,周卫国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从怀中拿出这些年来一直带在身上的那首《满江红》,打开油纸包,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了进去,又重重包好,小心地放回了怀中。

做完这一切,周卫国才开始看包裹里的其他东西。

包裹里竟有好几百封信!看落款正是父亲和母亲来往的书信!这些书信都按日期排列得整整齐齐,由此可见父亲对这些书信有多珍爱!牛皮纸信封都被磨得发光,看来父亲已不知将这些书信看过多少遍了!

周卫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打开了第一封信。

这封信并不长,上面写着:

“苏文瑶同志:见信如晤。前日虽匆匆一面,但听文瑶同志纵论时事,令人刮目!尤以对逸仙先生‘三民主义’之独到见解,深有同感!文瑶同志身为女子,尚能心系国家命运,冲破家庭桎梏,投身革命,实令天下须眉汗颜!他日若有机会,定当再行讨教。周继先字”

周卫国知道母亲的闺名就是苏文瑶,这自然是父亲在和母亲见过第一面后向母亲写的第一封信了!以父亲的学识见解,居然第一次见面就对母亲有如此深的印象,可见母亲的确非一般女子!

第二封是母亲的回信,上面写着:

“周居正兄:来信已悉。素知兄为革命劳心劳力,文瑶佩服之至。然兄信中女子尚能心系国家命运之言,余不敢苟同!革命乃全体国人之革命,非一党一派之革命,更非男子所专!兄虽大义,然兄之所言,实乃深受两千余年帝制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荼毒之明证!余不因生为女子而憾!而为兄之陈见而憾!满清害人至深者,非杀我同胞,而为毁我中华文化!革命者,思想、体制之革命!非新朝代旧朝!新帝代旧帝!若思想仍为旧时思想,革命亦不过新瓶旧酒而已!望兄慎思之!苏文瑶草字”

看完这封信,周卫国忍不住笑了,以父亲当年的地位学识和在革命党中的老资格,母亲这个“后辈”竟敢在和父亲还不熟的情况下就写了这么一封言辞极不客气的信,看来当年的母亲性格肯定也很叛逆!小雅的性格倒和母亲很有几分相似!他突然很想知道父亲收到这封信后的反应,于是打开了第三封信。

这封信上写道:

“文瑶同志:来信俱悉。前次所书,为继先一时失言!男女平等,素为继先所愿!曾记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宣言》有言‘人生而平等!’继先深为所动!唯愿我中华未来之共和国亦能实现人人平等!余观文瑶同志信中所言,似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极为不齿。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自为糟粕之言!三从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亦属荒谬之语!继先素来鄙弃!然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德德言容功,窃以为并无不妥!若论革命目标,‘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非独《礼运》篇所载,亦为继先之理想!未知文瑶同志如何看待?革命事业,任重而道远,愿与文瑶同志共勉!周继先字”

周卫国叹了口气,父亲也是的,前面既然认了错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和母亲争辩呢?他当时就不怕母亲这颇有思想的女子就此对他产生恶感?不由更加好奇,立刻打开了第四封信。信上写着:

“居正兄:回书已拜读。兄对革命所抱之理想,余亦赞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余虽不齿腐儒,亦深以此言为然!然则兄所言五常四德,余颇有异见,勉书于此,以博方家一笑。五常仁义礼智信,本无不妥,唯所言仁者,非人性之仁,乃帝王爱民之仁;义者,君臣之义尔;礼者,君臣之礼也;智者,知也,臣子知进退者也;信者,臣子之信也。四德德言容功,何为女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女言者,两千年以降,女子可曾有直抒心中所想之权利?至于女容,更无道理!人之容貌为天生,与男女何干?为何独独女子该受此束缚?女工者,不外刺绣纺织。蜀锦苏绣,美则美矣,然穿用之人可曾想过多少女子血泪隐藏其中?居正兄高才,望有以教我!文瑶病中书”

周卫国放下信,不由想到,这封信恐怕正是父亲和母亲关系更进一步的关键!以父亲的学问见识和地位,寻常女子自然入不了他的眼,唯有像母亲这种有思想,有学识,有见地的新女性,才是父亲所期待的!何况母亲在信的最末还注明是“病中书”,父亲如果有意,自然该迅速去看望母亲了!

接下来的信就已不再有关于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讨论,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父亲果然在收到那封信后立刻就去看望母亲了!期间,两人还有过数次长谈!此后,父亲的信中就已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慕之意了,而母亲的回信也颇含情意。再往后,两人信中情意渐浓,但更多的还是父亲和母亲对当时革命形势和革命前景的探讨。当时国父领导的多次起义均告失败,但从父母的信中,还是能看出他们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教育长所言不虚,在父母的信中,果然有革命不成功绝不成婚的誓言!只是民国成立后立即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恐怕就是父母当年投身革命所始料未及的了!

这几百封信,正记录着父母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恋的整个过程!之后就是民国成立,父母成婚,这段日子,父母应该过得最快乐罢?这段时间,父母因为生活在一起所以并无通信。但在书信之后,却有一本卷册,扉页上提着一首词,正是苏轼悼亡妻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翻开一看,正是母亲去世后父亲对婚后生活的回忆文字,里面记载的是婚后父母共同生活的点滴,虽然每事仅有聊聊数句,但却是事无巨细,无一遗漏!周卫国不由黯然神伤,父亲对母亲的刻骨思念,正体现在这些文字当中!难怪父亲从来不敢提起母亲!

看完所有这些,已近凌晨,周卫国长叹一口气,和衣上床了,毕竟天亮后还要带着部下训练。

第二天一早,正在训练的独立营官兵就接到了军政部的嘉奖令。

这次独立营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和撤退时严整的军容给了上头很深的印象!独立营缴获鬼子汽车的战斗也被宣传成了一次大捷!毕竟这次“大捷”还有缴获的鬼子汽车作证,总比那些空口说白话的“大捷”要来得真实!

周卫国这个名字不过半天就传遍了整个第三战区!

这时候,对周卫国的争夺就在暗中展开了。

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在发现这个几乎一夜之间成名的周卫国原来就是自己以为已在淞沪战场阵亡的那个战车1连连长时,再也坐不住了。战车1连的训练和在上海表现出的战斗力都摆在那里,由不得他不动心!所以他立刻报请军政部,要求将周卫国调回装甲兵团!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立刻派人找到了军政部,强烈要求把周卫国留在第九集团军!这回军政部就为难了。装甲兵团自然是蒋委员长的心头肉!可第九集团军也云集了蒋委员长的三大嫡系(36、87、88师)!两方都开罪不起啊!最后军政部只好把周卫国去留的决定权留给了蒋委员长本人。蒋委员长得知这一情况后,仔细想想,也记起了这个当年连塞克特总顾问都青眼有加的中央军校的高才生,留德归来的装甲兵学员,不由也犯难了。要说让周卫国回到装甲兵团本也无可厚非,可周卫国现在是中校营长,总不能还让他回装甲兵团当战车连长吧?再说装甲兵团休整后各营连长都重新任命了,此时哪里还有新的位置留给周卫国?周卫国要是个普通中校营长倒也罢了,关键是他现在可是名声在外,不但不能考虑降职使用,还肯定要升他的职!要不然岂不寒了前线英勇作战的将士们的心?周卫国这一升,就更不便回装甲兵团了。要知道周卫国现在是中校,再升一级就是上校,而现在的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才只是少将!如果让周卫国回装甲兵团,又该把他摆到什么位置?再说,周卫国带步兵倒也不算屈才,毕竟他以前在中央军校学的就是步兵科,而且看他在上海带步兵打得也很好嘛!思虑再三,蒋委员长还是决定将周卫国留给第九集团军。

还没从这些天的疲劳中完全恢复过来的周卫国对这一切却并不知情,此时的他,正忙于应付那些无孔不入的首都记者们!要说首都的记者嗅觉就是灵敏,军政部的嘉奖令一发,他们就立刻盯上了周卫国这个“军中翘楚”!周卫国疲于应付这些记者,弄得是焦头烂额!

11月21日下午,军政部下达命令,将第八十七师独立营这支战斗力超群的部队扩编为团,番号为第八十七师预备第一团,但实际仍归第九集团军直属。兵员装备优先补充!周卫国升为上校团长!其余原独立营官兵均官升一级!只是军政部的大头们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给周卫国送来了委任状和军衔领章上加的两颗星,却独独没有送来步兵的红色领章,所以周卫国只好把新加的两颗星别在原来装甲兵镀铬的银色领章上了。银色领章虽然既精神又醒目,但在全团一堆红色领章中独独团长却佩着银色领章多少还是有些不协调!但考虑到“平衡问题”,这小小的不协调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不过,佩戴装甲兵军衔领章带的却是普通步兵的,在全国数万国军军官中数来数去也就只周卫国一人!倒也算得是开民国风气之先了!

由于收到蒋委员长的暗示,军政部也乐得大方,大笔一挥就给了预一团一个加强团的编制,团属1个迫击炮连(6门82毫米迫击炮),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1个通信连,1个特务连,1个工兵连;辖4个步兵营,每个营辖1个重机枪连(6挺二四式重机枪)和三个3个步兵连。

升官并没有让周卫国高兴起来,看着大批补充进来的其实就是强抓来的老百姓的所谓新兵,周卫国突然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上头那些浑蛋打的倒是如意算盘,他们以为只要把大批新兵补充进一支原本战斗力强的部队就能立刻产生出一支新的具有同样战斗力的更庞大的部队!却不知道一支战斗减员大半的部队要想恢复战斗力最需要的不是大量的新兵,而是足够的休整时间和有经验的老兵!这样近于十倍的扩编只会降低原有部队的战斗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