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虽然学生数目有些超出李璟的预计,不过好在新学堂修的足够大,特意请来的先生也有十多个,辛苦一点倒也是教的过来的。
下午,李璟和新请来的先生和镇上文武官员们一起,带着这一百零三个学生在孔庙举行了隆重的释奠礼。然后回到新修的学堂,给学生们分班。
一百零三个学生,年纪从五岁小童子到**岁的大男孩都有,李璟按年龄不同,把他们划做了四个班,分成了甲乙丙丁班。学堂都是按照李璟的要求修建的,教室宽敞明亮,每间前后两扇门,两大排的大窗户通风。课桌板凳都是崭新的,还特意制作了黑板和粉笔给先生们使用。就连课本,也是李璟让人提前去登州书店里订制采买回来的。
分好班级之后,一百零三个新生的家长都按旧例给先生们送上了束修。两条猪肉,二十个鸡蛋,还有一些自家的土货,布鞋麻布什么的。虽然李璟说过学堂不收学费,可这束修礼却是没有人敢忘记的。在这些士兵和工匠们的眼中,拜师求学,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
先生们都按李璟的意思坦然收下了这些礼物,不收反倒不好。收下礼物之后,便是新年新生入学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郑重的一件事情。
所有的家长带着事先精心准备好的一盏灯笼交给孩子,让新生提着灯笼上前放到先生的面前,由先生给孩子把灯笼点亮。这是一个代代相承的传统,先生给新生点灯笼,称之为‘开灯’,意味着学生的将来一片光明。
一盏盏的灯笼被点亮之后,沙门镇新学堂的新生入学仪式也就正式结束,从第二天开始,学堂也就要正式开学授课了。
Ps:这一章做了一点修改,林惹青书友指出的一处错误很准确。木子码字的时候,一时失误。释,代表的是佛家,而不是儒家。释奠这里的释,是和奠一起连起来使用的,而非单独解释。(未完待续。)
第161章 大扩军 马其顿长矛步兵方阵
沙门镇的学堂正式开学之后,天气难得的好了起来,连续几天都是晴朗天,无雨无雪。工匠人的家眷也都已经陆续到岛,安置妥当。
新来的四千工匠家眷中,有许多原本都是在王进的农庄之中佃田耕种。他们现在到了沙门岛上,自然是没有田地可种。不过他们也不用愁生计,李璟现在正是缺少大量劳力的时候。
李璟重启沙门镇筑城计划,李璟直接将大量的青壮工匠家眷都给招收进了筑城工地。有了大批的劳力加入工地,李璟便可以从工地上把所有的沙门镇士兵召回。
经上次一战,沙门镇损失六百士兵,其中战兵一百二,家丁六十人,辅兵六十,另外后勤兵伤亡最大,损失三百。另外还有六十个重伤员虽然抢救回来,可最终能重返军队的只有不到十人。剩下的五十个伤员都成了残疾,缺胳膊断腿,命虽保住,却不得不从此退出军队。
这个损失数字对于沙门镇军这支新军来说,创伤是巨大的。李璟这些天也一直在总结教训经验,最后与众人一致决定,基于眼前的形势,必须再次扩张兵马,特别是眼前有了一个完整的军械工坊之后,他们在不愁装备之后,应当立即马上招募新兵。
而对于原来剩下的这一千四百余人,李璟他们也有了一个新的打算。考虑到四次的战斗情况,李璟决定加强后勤兵与辅兵的装备,提高他们的重要性。如果上次辅兵和后勤兵哪怕有一件皮甲在身,或者多装备一把横刀。他们的伤亡也不会这么惨重。
战兵直接从原来的三都六队。改为战兵营。由李璟亲自担任营十将,下设左右各五都,共十都二十队人马。战兵原六队人马战后只剩下了四队,李璟直接将辅兵队、家丁队合并到其中。以后家丁队不再单独另列,而是按都将头十人、营十将五十人的规模配备到各级将领下。新的战兵营左右各五都,共十都二十队。每伙十人,加正副伙长二人。每队六十人,加队头和队副、虞侯及执旗、副执旗、左右傔旗、传令兵、号手、鼓手等十人。一都一百四十人。加上都将头、副将头以及将虞侯三人的各十人的家丁,以及执旗等指挥队,一都共计两百人整。战兵营十都,两千人马,外加李璟的一百家丁在内的营指挥都,一共二千二百人马。
不过眼下沙门镇除去四百后勤兵,还有侦察队外,战兵、家丁、和辅兵加一起也不到一千人。
李璟临时从沙门镇上那些工匠的家眷以及原来士兵的家眷中,又招募了一千余人,最终把两千二百人的战兵营编制给拉了起来。
新的战兵营。李璟自兼营十将,下设左右二厢。各领五都,林威兼任左厢副十将,王重任右厢副十将。下面十都将头,也多由这次战斗中表现出众的队级军官提拔。其中刘守谦、张承宗、李树根、王石四个李璟的正副家丁头,都提升两级,各任一都将头。另外六名都头,也基本上都是作战勇猛,忠心可靠的军官提拔上来。
继组建了战兵营之后,李璟又在只剩下四百人的后勤兵基础上,组建起一个新的辅兵营。因为上次后勤长矛兵在战场上的几次亮眼表现,李璟并不打算合并掉这支战功显著,却也伤亡惨重的预备队。相反,李璟从上次后勤兵组成长矛方阵时那种一往无前,辗压向前的气势所振奋,让他想起了古代欧洲地中海,马其顿帝国皇帝亚利山大大帝曾经纵横地中海时的一种传奇战阵,马其顿步兵方阵。
自公元前333年的伊萨斯之战和公元前332年的高伽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域,马其顿的敌人提起马其顿方阵就会感到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
长矛兵上次的表现,让李璟生起了也组建一只这样的方阵的想法。特别是与战兵营比起来,战兵营士兵们的装备更加复杂,训练配合需要的默契更高,而且武装要求也高,装备价格昂贵。可马其顿方阵的装备与战兵营比起来,却要便宜许多,而且他们的装备制式统一,训练上也要简单的多。在即将到来的唐末乱世战斗中,用这种代价更便宜,训练更快捷的方阵来对付那些各藩镇迅速武装起来的人马,绝对是性价比更高。
马其顿方阵这种军事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初级方阵)。而且马其顿方阵满编的情况之下,还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或野战军,约32;000人。这就是亚历山大典型的远征部队的编成情况。
李璟现在当然没有能力弄出一支这么庞大的方阵编制,他的计划是暂时弄一个1024人的长矛方阵营。按64人为一个中队,128人为一个大队,256人组成一个都,1024人组成一个营。
新的辅兵营方阵兵,将每人装备一丈八尺长的步槊一枝,步槊为马槊的简化版,比马槊长,但不如马槊精良贵重。步槊杆非马槊的复合杆,而是采用硬木杆。前装三尺长槊头,在末端还配有另外一支槊头以配重。这样的配制,如果在对敌时,步槊杆折断,还可以把手中的断槊倒过来,继续对敌。
除了一丈八尺的步槊外,新的辅兵还将配备一面直径二尺的蒙牛皮圆木盾。装备这种圆盾,方阵中的士兵在战斗时可以互相掩护旁边的战士,组成一个完整的盾阵来对抗敌人的弓箭。作战时盾用皮索悬于颈部,这就使步兵们能够用两只手去控制巨大的步槊,并且彼此的身体能紧靠在一起。通常在方阵行列中,每个战士将拥有三尺见方的空间来施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