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厚黑学值得学吗 > 第69部分(第1页)

第69部分(第1页)

楚汉相争时,楚人季布,行侠仗义,在楚很有名气。有个名叫曹邱的人,常借重权获取钱财,季布很看不起他。曹邱拜访季布,季布不理他。曹邱便说:“楚人常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名声如此之大,这都是我替你到处宣扬的结果啊!而你为何却要拒绝我呢?”季布听了,非常高兴,便把他当作上宾来招待。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一份厚礼。后来曹邱继续替季布宣场,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

古今中外的知名企业家,无不强调信誉第一,忠诚为上。把“信”作为立身之本。只要答应过的事情,就要“言必信,行必果”,所谓“季布一诺”,就是因为他普遍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为他施展各种谋略奠定了基础。

“以诚取信”,首先要取得广大购买者的信任。在买方市场形势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争取广大购买者,同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赖。这就必须做到诚实守信。

台湾声宝董事长陈茂榜,他的创业成功,凭的不是充足的金钱,而是靠两个字———“诚”与“信”。

在他24岁时,他以100元开了家电器行,由于资金不足,他只好以50元为一单位,分别分给两家电器中盘商做保证金,然后向他们提货来卖。

由于陈茂榜做人诚实,做生意时特别讲究信誉,因此,这两家中盘商都很信任陈茂榜,所以50元的保证金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陈茂榜向他们所提的货高达500元,即保证金的十倍,由此可见,“诚”与“信”有时比之金钱更有价值。

做生意第一要诀就是诚实,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做成大生意。弄虚作假,只能是一锤子买卖,终究是要弄巧成拙、惨遭失败的。在当今,作为一个企业家,更应以诚信为本,那种开空头支票、许愿轻诺,最终只能失去信任。

一代名臣刘伯温就曾犯过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错误。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经为他卜过卦的刘伯温询问该怎么办,刘伯温对此事并无把握,但还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物故者,其妻悉处别营,总共有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尸骨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太祖看完奏表,马上着手革除这些弊端。但过了数日,旱情依旧,天公依旧没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气,认为刘伯温欺骗了他,甚至对他占卜观象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尽管以前曾屡有灵验。

刘伯温一时逞强,在朱元璋那里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由此可见,以诚取信靠的是长期言而有信的好名声,而毁坏它只是轻而一举的事,人们能够不警惕吗?

信誉是获利之源

古时候,有信誉作为战争武器取得胜利的方法。著名军事家刘伯温曾说:战争是诈术之一,但作为战争的统帅却不能以诈术来统领军队。所以孟子说:“在军事战争中采用诈术不可损害自己的信誉。”刘伯温对商人的不讲信誉更为厌恶,他借《郁离子》之口说:“有人说商人是重财而轻信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才知道真有这样的人。”孟子也说:对于商人重利轻信的固有习性和做法不能不谨慎小心。

战国时期,商鞅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他先做了件立信的事。一天,他指着南门的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赏给十金。很多人不信,认为这根木头连小孩儿都扛得动,哪用得了十金?商鞅又说:有能扛去者,赏五十金。这时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果然赏给此人五十金。这时老百姓才相信了,说:“商鞅是一个守信用的人。”这时他再推行变法,秦人皆信,变法很快推开了。由此可见,“言必信,行必果”是立信的关键。

纵观现代商业市场,信誉之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取信于民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凡是应承的,都要做到”。这是作为当代商人所必须做到的。

1968年,日本商人藤田田曾接受了美国油料公司订制餐具300万个刀与叉的合同。交货日期为9月1日,在芝加哥交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8月1日从横滨出货。

藤田田组织了几家工厂生产这批刀叉,由于他们一再误工,预计到8月27日只能空运交货。

藤田田就租用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07货运机空运,交了三万美元(合日元1000万元)空运费,货物及时运到。虽然损失极大,但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维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保证了信誉。

像藤田田这样的著名企业家,将信誉看成是企业的惟一生命,似乎理所当然,然而,像未万春这样的个体户为了维护信誉而自甘损失,这样的举动更是令人感到钦佩了。

1987年6月19日,四川绵阳市个体户未万春,当众把一批价值1020元的假劣香烟、奶粉销毁,对于他来说虽然损失了1020元,但他不出售伪劣商品,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广大顾客的消费心理。

一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大量制造、倾销低次产品,把自己很响的牌子砸了,这无异于杀鸡取蛋,只有愚人才这样做。

声誉是竞争的法宝

对于企业来说,声誉和信用是生命之本。纵观现代企业中那些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公司,十有八九是因为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受到了怀疑或否定所导致。所以,许多知名企业家经营之道中将企业的声誉和信用放在首位,充分显示了他们在商业竞争中所具有的远见卓识。

其实,声誉和信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竞争的法宝。早在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他所依仗的就是自己的声誉而已。当年诸葛亮说刘备的第一条优势就是“帝王之胄”。他说的“天下有变”,是指一旦曹操篡夺东汉刘氏政权,刘备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逆贼,匡复汉室,并且一定能够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曹操对诸葛亮这一招最为恐惧,所以当孙权请他做皇帝时,他说:“是几置吾于火炉。”一直到死,曹操都不敢做皇帝,可见声誉的重要。

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由此悟出企业产品的牌子对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价值。他曾谈到“松下”名称的由来,是一次他看报纸,发现了英文“国际”一词“INTERNATIONAL”,意思是“国民的”,或者是“全国的”,于是他选定用“NATIONAL”作为自己公司的商标,一来表示公司的产品是国民所需要的,二来也表示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松下幸之助认为:日本的具体条件决定了日本企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为了与不同国家的同行决一雌雄,在国际舞台上占得一席之地,维护本公司产品的声誉非常重要,为此必须不断提高“NATIONAL”的知名度。只要有松下电器在国际市场上露面,就是对国际竞争对手的威胁。

关于企业的声誉,松下幸之助对此感慨甚多,他特别强调松下产品的质量,认为就是企业的声誉表现。他曾指出:生产厂家不能把自己的职责仅限于履行一纸订货合同,还应当把顾客对本产品的需求视作同样必须履行的无形合同,并且根据这种无形合同组织生产和销售,以保证随时随地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为顾客服务”,他说这是松下公司的经营哲学。他比喻把商品卖给顾客如同嫁出自己的女儿,对亲家当然要守信用。他说诸葛亮能对死去的刘备守信用,松下公司也可以对顾客开展售后服务。尽善尽美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信守“不做违心事”这条原则就不会出现积重难返、不可收拾的局面。松下幸之助经常提起1930年制造新型收音机的事例。那时,日本国民急需高质量收音机,松下公司销售K工厂制造的产品故障层出不穷,退货堆积如山。在K工厂无力解决技术问题而退出合作的困难情况下,既无专业知识,又无技术力量的松下公司,信守对顾客许下的诺言,由松下幸之助亲自带领全体职员,不分昼夜攻关三个月,终于研制出适合当时顾客需要的产品,并且在NHK组织的一次比赛中夺魁,松下电器也由此在日本脱颖而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