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或许在后面的战斗中能起点作用。
孔璋慢慢翻开了那本黑伽观想术的法诀,里面除了讲述如何观想,使得识海中光明如海,再转识化元。
孔璋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为什么来此之后,看到的黑伽山、元辰道门人中,炼气境高阶的弟子相当多,便是真人境的门人都为数不少。
当日前来迎接他们的元辰道八弟子中竟然有四个真人境修为的弟子。
这若是蜀山倒不奇怪,但元辰道底蕴怎么可能与蜀山相比,而且真人境之上的天人境反而只有三大宗主有此修为,原因便在这观想术的奥秘之中。
观想术可以转识化元,即将神识波动的能量转化为真元。
不论是黑伽山、元辰道、还是无极派,三宗的创派祖师在开山立派,立下本宗根基大法时,原理都是一样的。
但是放弃了气识同步的修炼方式,而别辟蹊径,采取了转识化元的修炼方式。
这使得门下弟子在炼气阶时的真元道法修炼特别轻松,炼气境修炼到大圆满时,结丹也轻而易举。
最让孔璋注意的是,似乎他们不历天劫,只要丹成便可跨入真人境。
但这也使得他们的真元气机没有经过更进一步的淬炼,比不上道门弟子的细腻精凝。
这本法诀中除了载有修炼之法,还大力吹嘘黑伽山的观想术才是观想星相的正宗之术,将无极派的观想之术称为邪道。
孔璋接着看下去,虽然这上面不可能载有无极派观想的星相,却也阐明了两派的相同与不同,无形中也算是了解到了一些黑伽山与无极派的渊源。
原来这两派的祖师在立派前本是朋友,而且交情不错,同观星相,互相探讨,于是悟出了观想星相之法。
但是两人的理念却是南辕北辙,黑伽山的祖师认为天空中的星辰可以划分为八十八种星相,观想这八十八种星相,便可得大道。
而无极派的祖师却将天空中的星相划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再加上一种从未有人修炼成功,只理论存在的归元之相,合称无极三十六相。
原本是好朋友的两人因此而反目,各自创下的宗门也因为理念的不同对抗至今。
那时候,除了黑伽山、无极派,还有元辰道和其他一些同样修炼观想术的修士,互相争斗不已,最后便诞生了现在的三大宗门。
黑伽山、无极派是观想星相,元辰道却是走的另一条路,观想物象,并且在灭杀其他宗门修士时,顺便将别人的法诀和修炼经验也吸收了,创派之时才有元辰九相,到得后来又补上三相。
但不论三大宗门中的哪一宗,或是其他修炼观想术的修士,观想之始,都是澄光明。
孔璋手上这本法诀也就只有澄光明的观想之法,以及如何转识化元之术。
孔璋深吸了一口气,将杂念排除,依这法诀所述,观想识海之内光明大放。
他的神识境界经过这十年,已经是连天冲魄都觉醒了,达到七魄俱开的境界,只是仍然无法七魄合一。
以他强横的神识力量要修成这观想术的第一层,实在是轻而易举。
静心虑气之下,识海平静,一点光明从中而生,募地扩大开来,光明无边无际,如海似渊。
这观想术的确有独到之处,光是这澄光明,如果修炼神识之初就依此诀,效果比道门大多数法诀都胜过一筹,很容易就能进入道门典籍中碧海无波,澄空万里的境界。
只可惜后面的转识化元看似初始得利,实则越到后面越是憋大于利。
孔璋依那转识化元之术,不过片刻,这神念之力观想出的光明一片之相便有部份顺利的转化为了真元。
导气归元之后,这转化得来的真元虽然只有一部份能顺利储入气海之中,但是真元也有细微增长。
这还只是观想术的第一层,如果是观想术的其他诸相,想必观想成相再转识化元后,真元增长更加明显一些。
有这种速成之效,难怪元辰道底蕴远不如蜀山,但后辈弟子中炼气境高阶和真人境的弟子数量之多,竟然可以和蜀山相比了。
不过真要打起来,孔璋却是不惧,自忖便是不魔化,对上真人境的元辰道修士亦有一搏之力。
他这十年来修为大增,眼下真元道法已经隐隐有突破至炼气境第十七阶的迹像,身上的法器也是凭依之一。
而且元辰道也好,黑伽山、无极派也罢,他们的真人境修士成也观想术,败也观想术。
观想生相,借识化元,的确能让他们的真元增长迅速,若能观想出完整的黑伽八十八星相或无极三十六相,更是相当于借星相凝生一种“力量模板”,增加不同的神通。
但是这种修炼之法的弊病也十分明显,第一会让人的神识修炼滞后,有得必有失,转识化元,神识修炼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二,观想星相或是物象所得的“力量模板”虽然厉害,但是却也使得修士对于力量的细微操控不足。
这在之前的数战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黑伽山的修士力量虽强,但气机操控相对于他们几人来说却很粗糙。
那能观想出十二宫中白狮之相的修士特木尔,如果光论力量,已经差不多是真人境第二阶的修为,不亚于司马难。
但是力量虽强,运使之间却比不上司马难,否则以孔璋连真人境都没有达到的修为,身上便不只是现在这样的轻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