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短短的一段时间的闲聊,张父的身份一下子就一样了,州中几千个要考乡贡的人已经和第一无缘,不管考试的时候哪个人判卷,张父都是第一,张小宝那钱已经给到位了。凡是可能管这个事情的人,就给钱。
除了钱还送木耳、银耳。家中有孩子的,把小公鸡染上色,加上其他的玩具。一批批的送。
这个考试考三科,连考了三天,张父一一答完,就开始在州中的自家酒楼里面休息,等带着放榜,州中这个,地方张家只有这一个酒楼,张小宝提前给买下来的,理由就是,睡别人家哪有睡自己家舒服?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其他着急的人都到那边等着看了,张父则是坐在正好面对放榜地方的酒楼屋子当中,窗户那地方有人在负责看,只要是榜首第一,那字就是最大的,从这里可以看到。
张父坐在桌子旁边,看着面前的几个菜,还有二牛给倒上的酒,又望望那下面人挤人的情形,心中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这一切全是张宝给安排的,一路行来,哪像别的赶考的人那么艰难,根本就是享福呢。
有了儿子的安排,自己不用操心,所有的东西都打点好了,自己只要安心的考试就行。
“老爷,您喝酒。咱们不急,老爷一定是第一,就走到了京城老爷要劳累一些,咱们提前过去,老爷要参加不少的诗会和酒会小的这边都记着呢。”
二牛把菜往张父的面前送了送,从怀中掏出来一个小本,翻开看,里面记载着各个步骤,大概会遇到什么人。应该怎么应对,什么地方适合开酒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应该吃什么样的东西。用什么酒,穿什么样的衣服,小本上都记了。;
张父看着那个儿子和儿媳妇总结出来的东西写成的本,知道,这只是一部分。二牛负责这些,到了京城那边依旧有人接应负责另外的部分。
想着儿子、儿媳妇在家中等着,还有巧儿和父母,张父定了定神,不再去想这次是否能够得第一的事情,他决定了,就算不是第一也要进京去考。考一个进士出来。
随着那边的锣响,手上拿着榜的人就走了出来。等待着看成绩的学子们呼啦一下向前围去,衙役如临大敌,不时地喊着,让人站好,别瞎挤。
随着那榜张贴出来,守在窗户圳吠眼就看到了张父的名宰,高兴地喊道!“老爷”第一,老爷,您是第一
“恩,好,那咱们明天就去京城张父心中也挺高兴的,可又不像别的那些个学子只要上榜就是疯癫模样那般,似乎这一切顺理成章,不知道是该抱怨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还是感叹儿子的厉害,说第一就第一,第二都不要。
翌日,张父一行人在这边直接乘船,这船也是自己家的,就放到河边。什么都不干,只等着送张父这些人去京城,走谓水。离着京城不算太远的地方进支流。从支流在入漕渠,不用下船。
此时开春了,河水化的差不多,就是有些凉。
连带着马车什么的,全上了船,船夫喊了声号子。船开始缓缓前行,速度越来越快。船上还备有小舟,及竹片做成的救生衣,只要有危险就可以套上。
因顺水的关系。船速很快,只用上了七天就到了漕渠。为了防止晕船,张小宝还准备了一些姜片了。薄荷,以及蒲公英的根。不过张父并不晕船,身体好着呢。
船到了在漕水中行驶了一段距离,就开始在码头靠岸了。
码头这里总是有很多人,有的是等着接货,有的是接人。
一群人可能是事先得到了消息,在这边已经连等了三天,还没有见到人影,显得有些不耐烦,却不敢随便离开,眼睛盯着一条条过来的船。
王管事,确定是这几天到?。码头处二十来个人。还带了两辆车,在那里等着,其中的一个人对一今年岁比较大的女子问道。
这个王管事正是从张家急着回来的那个,回来了就把大枣和小枣的东西让人给送了过去,这点王家也考虑到了,给女儿送两个丫鬟没什么。何况还有一个身份尊贵的人撑着。
“说是就这几天,等好了,别弱了我王家的声势,这次让他看看。王家是什么样的,竟然把我给赶回来了,到了京城,他不投靠王家。难道还准备去住客栈?现在好的客栈都满了,留出的位置也不是他这样的人能得到的
王管事叱呵了问话的人一句,在那里幽幽地说着,她一直瞧不起张忠,以前瞧不起,现在也是如此,这回正好他要进京赶考。从来没到过王家的他,可算有机会了,让他见识一下。
不要以为在三水县如何,到了这里,他就不行了,哼!还敢命令我不准去拜年,害自己回来挨了几鞭子。
王管事如是地想着,期待张忠早点过来,她好出口恶气,到了王家府上。让他知道自己的分量。
这么一想,王管事的心情好多了,正准备回到一辆车上休息一会儿,旁边有眼尖指着那河上过来的一条船喊道:“快看,来了,好家伙,这么大船,没错。上面插着一个稻苗一样的旗帜
等着离近了,王管事等人也看到了,却没有迎到那下船的地方,准备看看张忠雇不到车的尴尬。
他们不过去,有人过去,只听着旁边一个十二辆马车组成的豪华车队中人有喊道:“老爷的船来了。就是上面有个稻苗旗帜的船,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