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孩子比较多,三百六十个整,将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小贝他们负责照顾,一个帐篷装不下,有人在灯光下改装。
改装的方式是把二十个帐篷的支架重新分配,之后整体铺设上面的帆布,中间的主支架结高,在外面形成大斜面,依旧是个尖顶圆帐篷,里面呆上几百个孩子吃饭没问题,还有不少剩余空间。
孙冒溜达过来,看着如此拼装帐篷很吃惊,喃喃道:“真厉害,还有离很远也能相互说话的东西。”
“自然厉害。”同样溜达过来站在旁边看的徐依珑听到孙冒的话,接口。
“能说话的是传说中的电话?”孙冒指着一百来个人一个队伍做事情,当中那个人身后背的东西,还有说话时候的样子问。
徐依珑摇头:“那叫步话机,可以远距离听讲,天气正常时能达到两公里,现在估计也就一公里多点。”
“步话机?没听说过。”孙冒更加好奇。
“呵呵,你没听说过的东西多了,当初前户部尚书毕构曾言,想知道我大唐最先进的技术,别去工部,盯住小贝他们便可,三水张王两家把所有最先进的技术都放到小家伙们的身上。
小贝他们队伍使用的工具基本上是模块化,有强光雾气灯,有背负式无线语音通讯步话机,看到两个放到显眼处的大东西没?那叫小型履带式液压架桥车,成品整个大唐就两个,都在这了。”徐依珑介绍。
“为什么不做大型的?”孙冒很有想法。
徐依珑一愣,佩服地看着对方,说道:“因为技术不够,跟盖房子差不多,你盖个三层的容易,盖个三十层的试试,眼下的架桥车拿出去随便扔给一个国家研究都不怕泄密,他们根本琢磨不明白。”
“哦~!”孙冒表示理解,突然问:“架桥车做什么用的?”
“当桥用,遇到不是很宽的河与峡谷,它展开便成为一座桥,五点七米,架桥的时候先把折叠好的桥放下,队伍过去,他最后过去,然后再把桥收起来,但是过去的东西不能太沉重,小贝说是动力系统的问题,也是桥面材料的问题。
不过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型的推土机和组装式起重设备过去。你再看现在组装的东西,钢结构的望台,要装四个,十二米高,装的快,拆的也方便。”
徐依珑继续讲解。
孙冒吧嗒下嘴儿:“好东西全给小贝他们用了?”
“对,顺便检验一下工具的忧缺点,还有不少小工具,技术含量都不低,有何感觉?”
“感觉护苗队真的很强,心里更塌实了。”孙冒答。
“没有其他的想法?比如说大唐科技的强盛?”徐依珑又问。
“知道,只是……与寻常百姓生活无关,什么液压的,架完桥不是还要收走么?能在黄河上架吗?”孙冒很实在,有啥说啥。
徐依珑被打败了,点点头,叹口气,说道:“我再去别处转转,雪还没停。”
说完他走了,孙冒搓搓脸,又喃喃道:“跟着护苗队在一起,雪想咋下就咋下,不怕,今天晚上能吃什么?”
晚上因为是准备的仓促,自然没有各种炒菜,队伍赶路、建营地很累,晚上吃的是最简单的火锅,比炖菜稍微费点工夫,但差不太多。
三百六十个孩子先去洗个热水澡,又换身衣服,重新坐好后,感觉清爽多了,甚至比家里还舒服。
大孩子照顾小孩子,需要吃奶的就送到母亲那边,旁边还有丫鬟盯着,别烫了。包括徐依珑在内,小贝等人手上端个蘸料盘子挨个桌子走,说几句话,吃两口东西,换个桌子继续。
“小贝姐姐,我发现吃你家做的东西真香。”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嘴里塞着东西,声音模糊地对小贝说。
小贝夹点东西放盘子里,回道:“我也发现了,好吃你就多……你别吃撑了,少吃点不怕,半夜饿了还可以起来继续吃,管够。”
“小贝姐姐,我知道吃多了不好,可我就是想吃。”小家伙很诚实。
小贝眉头微微一蹙,长长的睫毛眨动两下,说道:“你知道火锅的汤是什么汤吗?”
“水。”附近好几个孩子一起答。
“不~对!水能这么好吃?我们家的火锅是鸡汤,先是熬,接着吊,看上去很清,但有好香好香的鸡腿儿味,然后呢,还有牛的骨头,骨头里的骨髓全在汤中,不信你喝口尝尝。”
小贝拿勺子给小家伙舀一点,小男孩放到嘴边吹吹,吸进去,猛点头:“真的,好喝,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汤哦。”
“而且还有那个叫营养的东西,长身体长的壮壮的。”小贝继续说。
于是每一个孩子都开始用小汤碗喝汤,丫鬟不时给锅里添上。汤确实是鸡汤,但小贝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喝完汤肚子里占不少地方,即使再吃撑也好消化。
孩子们哪知道小贝在跟他们玩心眼,一个个吃饱了也就困了,重新安排帐篷睡觉。